皖西低海拔成片栽培山核桃引種馴化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皖西低海拔成片栽培山核桃引種馴化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蔡新玲等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一種珍稀乾果和木本油料樹種,栽培歷史悠久,主產區分佈在浙江的西部及安徽的皖南山區和皖西大別山部分地區。由於受海拔限制,低海拔成片栽培的山核桃目前尚屬空白。如何通過引種馴化異砧嫁接,使山核桃適應低海拔地區氣候條件,是一個頗具價值的科研課題。2017 年以來,六安市鳳凰臺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從浙江亞林所引進山核桃異砧嫁接苗,開展了異砧山核桃馴化試驗,並初見成效,在此基礎上提出引種試驗課題,對引種、馴化過程進行科學、客觀地總結和補充,以期選出 2~3 個適應低海拔地區氣候條件的無性系,並探索出低海拔地區山核桃配套栽培技術。如果在皖西丘陵岡地地區乃至全省其他相似地區均能取得試點成功,將會增加丘陵岡地經濟林樹種多樣性,加快山核桃這一珍貴樹種的開發利用,對改善江淮丘陵地區生態環境、推動地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青錢柳頭條號網絡首發]

1 異砧山核桃引種馴化必要性分析

當前,安徽省大多數山核桃林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山林中,尤其是大別山山核桃多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改造的純林,果園大多山高坡陡、碎石嶙峋,林地管理困難、採收運輸主要依靠人工肩挑背馱,生產作業環境極其危險,每年都有人員因此而傷亡。這為山核桃林分的集約經營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產業的發展。

由於山核桃獨特的生物生態學特性,自然分佈範圍較狹窄,所以總產量增長較慢,影響了山核桃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利用薄殼山核桃作砧木的異砧嫁接技術,將山核桃引種到低海拔的丘陵岡地上種植,拓寬了山核桃的分佈範圍,解決了山地種植山核桃產量不穩定、大小年明顯、勞力短缺、作業危險、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明顯等問題,為山核桃產業化發展拓展了新思路,為幫助當地農戶種植山核桃脫貧致富找到了新出路,有利於將山核桃產業培育成丘陵岡地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

2 皖西地區引種馴化異砧山核桃的可行性分析由於缺少山核桃優良品種(無性系),長期以來人們採用實生苗造林,導致子代分化明顯,始果期長,產量不穩定,品質低,難以實現規模化栽培。植物能否引種成功的外因取決於原產地和引種地間氣候差異性的大小;內因取決於其自身對引種地環境適應能力的強弱。薄殼山核桃為深根性高大喬木,成年植株根深可達 3~4 m,根幅可達冠幅 2 倍以上,其根部常伴菌根共生系統,更加促進了根系吸收能力。因此,以薄殼山核桃生態生物學特性為基礎,選用薄殼山核桃作為海拔 300 m 以下嫁接山核桃的砧木,以高產、豐產、穩產、適應性廣為選育目標,通過選育優良品種(優良單株)增加山核桃馴化成功率和引種經濟價值,促進山核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大別山山核桃之所以能從高海拔的地區逐漸引種到低海拔的地區,主要原因在於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採用薄殼山核桃、湖南山核桃等做砧木,進行山核桃的嫁接繁殖試驗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山核桃異砧嫁接技術已經成熟。

2015 年 12 月,六安市鳳凰臺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引種 4 年生異砧山核桃大樹至橫塘崗基地,第 2 年部分品種就開始掛果,最近兩年部分品種產量逐步上升。2019 年現場測產發現,嫁接的山核桃最大地徑達到 56 mm,嫁接口無明顯疤痕,也無明顯嫁接排異現象 。引種馴化效果達到了預期效果,大部分品系移栽成活率較高,林分表現生長整齊,冠幅開闊,未發現有病蟲害導致死亡。引種馴化的山核桃品系基本適應栽培區的自然條件,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因此,無論是理論分析還是實踐經驗均表明,異砧山核桃苗木在海拔 300 m以下區域栽植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3 引種馴化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3.1 結合良種選育

六安市鳳凰臺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六安橫塘崗基地試驗林,地處皖西大別山北麓,為亞熱帶季風氣侯,年平均氣溫 15.5℃,降水充沛,無霜期長,海拔 80 m,土壤為黃棕壤。以山核桃原產地生長表現作為對照,觀察、記錄並對比引種的異砧山核桃在引種實驗區的生長表現、結實情況、生物生態特性,以及各品系之間在成活率、適應性、生長特點、早果豐產、果實經濟性狀。結果表明,4 年生引種馴化林分生長結實正常,為山核桃新品種大規模運用於生產提供了種質資源儲備。

3.2 引種馴化異砧山核桃相應的配套技術

良種需配良法方能發揮出可觀的經濟效益。研究人員通過研發苗木培育技術、栽培技術和撫育管理技術,為異砧山核桃苗木的推廣提供了配套技術,具體要點如下。

3.2.1 育苗技術

山核桃接穗的採集時間以 2 月中下旬至 3 月上旬枝條未萌動前為好。採後將穗條捆成小捆直插入溼沙中,可貯藏至 4 月底。 嫁接前 3 個月左右將符合嫁接要求的薄殼山核桃砧木挖出,斷根“放水”後移栽到苗圃裡。起苗移栽的時間宜早不宜遲,落葉後 7~10 d 即可移栽。

每種嫁接方法都有相對應的適宜的時間選擇。裸地嫁接時間為 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枝接用切接、切腹接均可,砧木較粗的也可採用插皮接,各地區可根據本地區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 [3] 。

3.2.2 建園與管理

新發展的山核桃林要堅持因地制宜,切忌全墾整地、毀林種果,提倡相對集中,塊狀混交,立體經營,避免生態條件惡化和病蟲滋生蔓延。

3.2.3 幼林撫育

山核桃是中性偏陰的樹種,幼林喜陰,怕高溫乾旱和日灼。撫育時可帶狀、塊狀進行,儘量保持帶側和塊周的雜草灌木,形成側方庇廕,以利於幼苗成活生長;也可在造林後 3 年內套種玉米等高杆作物為山核桃庇廕。山核桃幼林期主要是培養好樹體骨架,迅速擴大樹冠,促使提早結果。人工造林形成的山核桃林分枝均勻,樹形良好,一般不需太多的修剪整形,且不宜短截,只要根據樹勢適當疏除枯死枝、重疊枝和干擾樹形的大枝即可 。

3.2.4 常見病蟲害

山核桃常見病害有枝枯病、幹腐病等。常見蟲害有蝗蟲、蚜蟲、天牛類(桑天牛、皺綠天牛等)、花蕾蛆等。薄殼山核桃病蟲害的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方針,以無公害防治為目標,創造適合薄殼山核桃生長而不利於各種病蟲害發生和危害的環境;生產上應以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科學合理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方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

4 效益分析

通過引種訓化異砧山核桃,可以改善全省丘陵岡地部分地段水土流失的現狀,提高地區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山核桃產業作為特色的山區經濟,在丘陵岡地引種山核桃,可以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促其儘快脫貧致富。在低海拔低山丘陵區引種栽植異砧山核桃對豐富當地森林資源、充實種質資源庫、提高林分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5 結語

採用薄殼山核桃嫁接的山核桃無性系苗木較山核桃實生苗造林,不僅可提前 3~5 年掛果,還能大大提高山核桃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除此之外,由於砧木(薄殼山核桃)適應性廣,可在氣候相似地區的大部分丘陵岡地或道路兩旁等地種植,開闢了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採用嫁接、修剪、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山核桃栽培技術,可實行集約化栽培,促進丘陵岡地異砧山核桃早結果、早受益。

山核桃以獲得高產為主要經營目標,該地引種馴化的異砧山核桃品系結實時間不長,還處於結果初期,結實量還處於不斷提高階段,且不同品系間果實豐產性明顯不同。因此,對於山核桃品種的果實產量以及產量穩定的盛果期能夠維持多久,如何篩選出優良無性系,還需進一步進行研究。


皖西低海拔成片栽培山核桃引種馴化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