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極必反"

老話常說:“凡事過猶不及。”

的確如此。

做人太過,容易惹人厭惡;做事太剛,容易招來麻煩。

要知道,物極必反,做人做事都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

1

話別說太滿

《古蘭經》中,記載過這麼一件事。

有一個人請教聖人:“你最怕什麼?”

聖人指著舌頭說:“我最怕它。”

一個人為什麼最害怕舌頭,還要想盡辦法管好自己的舌頭?

那是因為,口無遮攔,話說得太多,就會容易禍從口出。

有一次公司聚餐,同事之間都聊起了日常相處。

有位新來的妹子,和同事敏伊是舊同學,以往兩人關係都挺好。

為了讓自己快速融入到集體中,新來的妹子便和大夥兒說起了她們之前的趣事。

一開始,大家都聽得樂呵呵的。

妹子看大家很喜歡聽趣事,更來了興致說下去。

可沒想到,妹子一連抖了幾件敏伊的糗事。敏伊一聽,臉色都變了。

但妹子卻彷彿沒有看到一般,繼續開口用敏伊的糗事來打趣。

敏伊心裡一肚子氣,但不知道該怎麼打斷她的話,只好咬緊牙關,勉強不讓眼淚掉下來。


這時,大家也察覺到敏伊難看的臉色,於是想要轉移話題讓妹子不要繼續說。

但妹子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一直滔滔不絕。

最終,這場聚餐後,敏伊就不再和妹子來往,同事們也紛紛和妹子保持了距離。

有句古話說過:“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話不說盡,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修養。

很多時候,不是話說得越多,就會越好。

若不看場合亂說話,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說了不該說的話,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要知道,說話的分寸,其實就是做人的分寸。

2

人別熟太快

曾經在網絡上,聽過一段話是這麼說的:“人與人之間,還是慢一點的關係最好。”

是啊,一段好的關係,都是循序漸進的。

若熟悉得太快,太早與之深交,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表妹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

前不久,她搬了新房子,和一個女生一起合租。

一來到新家,室友就自來熟地跟她打了招呼,挽著她出門一起吃飯,讓表妹覺得很是歡喜。

表妹以為,室友的熱情是隻對她一個人的,所以很快就交了真心。

然而,沒過幾天,表妹就發現室友經常找她幫忙。

小到下樓倒垃圾、打掃房間衛生,大到跑腿送鑰匙、去郵局寄郵件。

次數多了,表妹有點力不從心,但每次一想到室友熱情的笑容,就心軟了答應。

表妹覺得,相處了這麼久,彼此感情都很深厚,於是生日那天邀請了她一起過生日會。

結果,當她打電話給室友時,室友卻冷漠地拒絕了:

“哎呀,我現在沒空呢,我和同事約好了那天下班一起看電影呢。”

正要掛電話的時候,她聽到電話那邊的室友在回答朋友說:“是我那傻乎乎的室友,我真沒空搭理她呢。”

聽到這話,表妹的心一下子就涼了。

這才明白,室友的熱情只是表面功夫,根本沒有把她當作真正的朋友。


正所謂,水不試不知深淺,人不交不知好壞。

任何一段關係的發展,若一蹴而就、太急於求成,很容易錯付了真心,也失去了信任。

朋友間最好的相處關係,不是一相識就掏心掏肺,而是細流長流,緩緩而來。

永遠要記住,人別熟太快,淡然處之,才能更長遠。

3

心別想太多

曾經在書上讀過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個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找哲人尋求解脫的方法。

哲人拿出一個簍子讓他背在身上,指著一條沙礫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扔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

過了一會兒,那人走到了路的盡頭。哲人問他:“感覺如何?”

那人終於明白了生活越來越沉重的原因。

於是他問道:“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些沉重嗎?”

哲人反問道:“你能不再為生活而擔憂太多嗎?”

那人愁眉苦臉地回答:“每當我睜開眼的時候,就總是為家庭、工作、愛情、友誼而憂慮。”

想起劉墉先生講過:

“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人生的恩恩怨怨,卻能冷冷靜靜一一化解,有一天終於頓悟,這就是人生。”

想得太多,就會心累;想得太多,就會痛苦。

與其一直讓自己的心負重前行,倒不如灑脫一點,把心清空,讓一切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如此,才能常常保持心靈的快樂。


莫言在《檀香刑》中寫道: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

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

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很多事情,不一定能十全十美;

若不斷思索如何追求完美,讓自己的心負重太多,那麼到最後,你只會感受到不快樂。

多,有時候只會增加內心的負擔,是另一種失去;

少非不足,也許,它是另一種更寬廣的擁有。

捨得,是春風;放下,是秋雨。

有了春風秋雨的灌溉,我們的心靈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不懼風雨,不怕嚴寒。

人生在世,沒有什麼煩惱是揮之不去的。

心別想太多,自然就會擁有寧靜舒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