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暴政会不会是因为汉朝篡改历史抹黑秦始皇?

叮咚145553985


今人看前朝,朝朝都暴政。时代不同,背景不同。还是看是否推动和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和社全经济发展。


用户愚叟


其实秦始皇跟其他昏君的暴政不是一样的暴政,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巩固帝国的万世长存,修筑长城,修驰道,以及南征南越,这些按理说都是一个皇帝该做的,但是他太急了点儿,想把所有事都干完,又感觉时间不够所以他一边找长生不老药,一边催着全国把他的这些大工程在他有生之年都完成,这就导致了秦法严苛。从功过上,秦始皇才真正算的是千古一帝,他在中国人心中牢牢的打下了“统一”的烙印,中国2000年的封建帝制年代,不管分裂多少次都总能再统一。欧洲就是缺乏秦始皇这样的人,所以欧洲到如今依旧不能从国家概念上完成统一。


Silencer5959437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秦始皇的暴政真的没有冤枉他。

就拿陈胜吴广造反来说,他们是戍边的壮丁,共有900人。

他们日夜兼程赶往渔阳,但到了大泽乡,出现了暴雨洪水,道路被阻断,无法通行。

根据秦朝的法律,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

这样陈胜吴广这伙人将横竖是死,干脆直接造反了。

大家注意,要求壮丁尽快赶到部队,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误期严惩也不能说错。

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看看是人为故意延误,还是客观环境厌恶。

怎么能一概而论呢?

这种法律就属于恶法,不近人情,逼人造反。



再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仅仅军人就死亡接近200万,平民死亡不计其数。而当时秦朝总人口才2000到3000万,死了相当一部分人。

当时中国还是封建社会刚刚开始,生产力不发达,人民在和平时期也就是勉强糊口。

在连年战争后,各国老百姓包括秦国百姓,都已经精疲力尽、挣扎在死亡线上。

这种情况下,应该仿效刘邦一样减少大规模战争,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缓解人民生存压力。

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连续发动秦攻匈奴之战、秦攻百越之战。

其中秦攻百越之战,前后持续五六年,秦朝使用70多万兵力,其中死亡40万,动摇了国家的元气。而百越其实不足为患,总人口才50万人,适战青壮年大致有5万人。

对于这种敌人,完全在几十年内慢慢消灭,秦始皇却急于一时。

尤其第一次战役,使用50多万大军妄图一口吃掉面积庞大的百越,最终自己却因为战争和疾病失望了30多万人,差点崩溃。

除了作战以外,秦始皇还大兴土木。

修建长城动用近百万劳动力,也就是全国约20分之一的人口,约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劳动力。

而长城修建持续了多年,死者不计其数。

如果说,长城还算是国防工程,有实际的意义。那么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就完全是为了他自己。

其中阿房宫,共征用七十万民夫用了四年时间只建好了土夯,最后秦始皇到死都没有建成。



我们可以算一个账,对付匈奴和百越的武装部队,总数超过100万。

而修建长城、阿房宫、骊山的民夫又有200多万。

当时全国人口不过2000多万,而其中400万人处于战争和苦役中,随时可能死亡。

而根据人口比例来说,秦朝可以使用的青壮年男丁应该只有200多万。

也就是说,几乎全国可用的男丁都用了,甚至少年和老人也被征用。

试问,这么胡搞,国家能吃得消吗?

人民不起来造反也就有鬼。


萨沙现在整天普及基本历史常识,感觉很累,本来是不想说的。

既然有人提了,我还是多说一句。

奉劝对历史一知半解的朋友,还是以听为主,少发表意见。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殹(也),及詣。水雨,除興。(出自:《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徭律》)

上面说的是徭律,也就是针对徭役。

而陈胜吴广为卫戍的戍役,并非徭役,法律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汉代也是如此,

徭役用今天的话来说只是做工,参与者身份为民,处罚较轻,主要是罚款罚物。

戍役则是当兵,是要打仗的,参与者身份是军人。

秦代对于戍役是非常严格的,动辄处以死刑。

《岳麓书院藏秦简》已经明确记载:戍律曰:戍者月更。君子守官四旬以上为除戍一更。遣戍,同居毋并行,不从律,赀二甲。

这说的很清楚了。

汉代相关法律已经比秦代要减弱,但如果不能按期到达卫戍地区或者在到达前壮丁逃走,一律是要斩刑的。

这并不起,因为军队是关系国家的存亡,历朝历代都是严刑峻法,斩首又算得了什么。


就说这么多了。

以后萨沙是不会修改回答,做额外解释的,没这个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