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喝酒才能既盡興又不傷身?

五一假期將至,雖然疫情防控期間,大家儘量不要聚眾,真是非常想聚一起也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小聚免不了喝酒,今天要談的就是和酒有關。


有的因為疫情半年沒見,假期小聚,推杯換盞在所難免。很多人對酒的感情非常複雜,既喜歡酒,又怕喝多了影響健康。


中國古人對酒有著很透徹的認識。詩人說,酒有著水一樣的外表、火一樣的秉性。用傳統學問的思想看,水是陰、是溼,火是陽、是熱,酒陰中有陽,是溼熱的結合體,有功有過。清朝醫家陳士鐸這樣概括酒的功和過:


少飲有節,養脾扶肝,駐顏色,榮肌膚,通血脈,厚腸胃,御霧露瘴氣,敵風雪寒威,諸惡立驅,百邪竟闢,消愁遣興,揚意宣言,此酒之功也。若恣飲助火,則亂性損身,爛胃腐腸,蒸筋潰髓,傷身減壽,此酒之過也。


如何喝酒才能既盡興又不傷身?

怎麼看飲酒


酒喝下去後,主要走肝膽和脾胃系統。肝喜散,酒性辛散,正好投其所好。肝藏血,酒入肝則溫通血脈,改善氣血循環,潤澤每一寸肌膚,使人容顏不老。肝膽主生髮,人體的各種興奮,都與肝有關。酒入肝,使氣血興奮起來,抵抗外邪的能力增強,人就不畏風雪嚴寒等外邪的入侵;使精神興奮起來,就給人興致,給人靈感,讓人忘掉煩惱,且拋開平時的顧忌,暢所欲言。誰說飲酒就傷肝?適量飲酒還能疏肝呢。


適量飲酒對脾胃也有好處:酒是溫性的,能溫脾暖胃,使腸胃興奮起來,加強蠕動,促進消化;脾喜歡芳香,酒的芬芳之氣能醒脾開胃。而且,芳香化濁,凡是芳香的東西都能驅散濁氣,酒的芳香不但能驅散人體內的濁氣,還能驅散我們周圍環境中的濁氣,所以古人說它能辟邪、去惡。


中醫提倡喝什麼呢?喝一點兒味道醇香的黃酒。酒量大的、想多喝幾杯的人,可以在酒裡放個話梅;酒量小的人,可以在酒里加點兒薑絲,而且還要喝溫酒。因為如果我們所喝酒的溫度低於人體體溫,胃裡就會感覺到涼,這樣胃就需要給酒進行加溫,從而額外消耗了陽氣。


所以,喝溫酒不傷胃,喝涼酒是最傷胃的,而且先了傷胃,之後就會傷心——這些都是中國人幾千年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當然,飲酒過量,對人體刺激過度,那就不好了。在精神上,醉酒容易使人亂性,說些不該說的,做些不該做的,事後追悔莫及。在生理上,容易助長體內的溼熱:溼熱在肝膽,則出現脂肪肝、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脅痛、腋臭、陽痿、陰部瘙癢、陰部潰瘍等,還給乙肝病毒帶來很好的生長繁殖環境;溼熱在腸胃則傷腸胃,導致腸胃糜爛、胃炎、胃下垂、腸炎、痔瘡、肛瘻等,溼熱在肌膚筋骨之間則破壞肌膚筋骨,導致各種皮膚病、風溼病、類風溼病、痛風。尤其是各種肝病病人,包括乙肝病毒攜帶者和有脂肪肝的人,都要儘量少喝酒,最好不喝酒,因為喝酒要加重肝的負擔。可偏偏很多這種病人喜歡喝酒,結果,往往喝到最後,忽然有一天不想喝酒了,見到就都厭煩了,這就壞了,趕緊檢查去吧,說不定就是肝硬化或原發性肝癌!喝酒喝到這個份上,就悔之晚矣。


別啤酒「陰」了


啤酒並不算上品。原因在於它是低溫發酵的產物,酒體中富含大量二氧化碳,且其味多苦、酸,所以啤酒性陰寒這事已經沒跑了。為了獲得更加的口感,一般的飲用溫度都在15℃或者更低,這無異於寒上加寒。


涼啤酒下肚,驟傷脾胃陽氣,造成中焦陽氣虛弱,無力運化。又因啤酒的酒精度相對較低,暢飲之時必然會攝入大量水液。若中陽不足,脾臟運化水溼的功能就會相對較弱,溼氣也就隨之產生了。一寒一溼,久聚成邪,損傷脾陽,形成痰濁水飲。


且夏天貪戀清涼或冬日保暖不善,本身就使自己處於陽氣不足的狀態。倘若無所顧忌豪飲啤酒,只會使護衛人體的陽氣更加虛弱。一陽衰而百病生,各種疾患也就接踵而至了。


給您的建議是儘量不喝,特別是中焦虛寒、陽氣不足的朋友。


如何喝酒才能既盡興又不傷身?


喝大了來杯濃茶?


有些人認為,酒後喝濃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酒後飲濃茶,茶中的咖啡鹼等成分作用於人體,可迅速發揮利尿作用,促進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乙醇代謝的中間產物)過早地進入腎臟。乙醛對腎臟有較強的毒性,可使腎小球和腎小管細胞受損,給腎功能帶來一定危害。


少整點兒,睡得香?


這句話我在酒桌上聽了無數遍,其實只是一種片面的認識。酒雖能暫時抑制大腦中樞系統活動,使人加快入眠,然而酒後引起的睡眠與正常生理性入睡完不同。

酒後入睡,大腦活動並未完全停止,甚至比清醒時還要活躍得多。因而,在酒後醒來的人常會感到頭昏腦脹、頭痛發懵。經常夜飲入睡,還可能導致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神經炎及肝臟疾病等。

另外,睡前飲酒還最易致「胃不和」。所謂「胃不和則夜不安」,貪飲不僅影響脾胃消化功能,還必然影響睡眠質量,使人夜臥難安。夜晚飲酒入睡後,代謝減慢,肝臟代謝功能也相對減弱,酒中的有害物質(甲醇、雜醇油、氰化物及鉛等)更容易積蓄,對健康極為不利。所以,失眠者切莫以飲酒助眠。


解酒有招


關於解酒,這裡給大家分享兩個適用度比較廣的小方


枳椇子6克,葛花6克,生山楂12克,陳皮6克,西洋參3克。以沸水沖泡,用杯蓋悶5分鐘後即可飲用。


此方不僅可以預防醉酒,還能極大程度解酒毒,減少醉酒對身體的損傷,適合於白酒、黃酒、米酒、清酒等醉酒者。

但要特別提醒的一點是,此方並不適合長期服用,且在未飲酒的狀態下禁用。原因在於葛花「無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損人天元,以大開肌肉,而發洩傷津也」(《本經逢原》)。別想著依靠外力能讓自己千杯不倒,酒是大老虎,越過了怡情的邊界就會是吃人的猛獸。


啤酒酒醉,橘皮鹽茶是不錯的選擇。做法是:

取新鮮橘子2只,將橘皮洗淨,以少許食鹽揉搓1分鐘左右。而後洗淨食鹽,剝下橘皮置於杯中,加入2克食鹽,以沸水沖泡,悶10分鐘,開蓋即飲。


此法不僅能解啤酒醉,有效防止寒涼傷脾胃,還能消除醉酒後的口臭。


針灸處方:中脘、內關、胃俞、合谷、風池


加減:嘔逆不止配足三里、膈俞、天樞;躁擾不安配神門、太沖、印堂、豐隆;昏迷配百會、中衝、勞宮、湧泉。


操作:手法用平補平瀉法。


單方


葛花15g,水煎服。

如何喝酒才能既盡興又不傷身?

白蘿蔔500g,水煎後,去渣飲服。


特別提示

人命關天的事,務必要提醒大家:

在服用抗生素,特別是頭孢類、甲硝唑類、替硝唑、沙星類期間,千萬不能喝酒。

因為酒精和這些藥物相遇會引起雙硫侖樣反應,造成心跳抑制,嚴重的話是會嗝屁的。而在服用感冒藥、降壓藥、腸胃炎藥、抗過敏藥等時也不宜飲酒。簡單粗暴一句話,吃藥的時候就別摸酒瓶子。


如何喝酒才能既盡興又不傷身?

「飲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離披」。對一切美好的體驗,總是物極必反。喝酒的最佳境界便是微醺,一切都剛剛好,一切都在萌發之中,一切都是恰到好處的輕盈和閒適。這和三個月大的奶貓、四月初的香椿嫩芽以及全仁權先生的歌曲一樣妙不可言。心有醉意,萬物皆酒,願你只需一口飲,便可消得萬古愁。


假期愉快,順祝君安。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頭條小助手#健康科普排位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