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後總有些漏尿,這個正常嗎?

用戶9296007604662


【產後漏尿】這個問題,記得曾經被熱烈討論,就是因為S.H.E的成員,Ella發微博吐槽過。她表示,【漏尿】對她來說成為了很大的困擾,影響了生活和工作。期間也諮詢過醫生用了幾種方式進行改善,但因無法根治,最終只能去做手術。

1、為什麼會出現【漏尿】?

一般是膀胱脫垂導致的產後尿失禁,女性在懷孕的時候,胎兒先露部對盆底肌肉過度壓迫,產鉗及產後咳嗽等腹壓增高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子宮和膀胱脫垂。生產次數越多,發生尿失禁的機會越大。

剖宮產還是順產,妊娠和分娩過程都會對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修復盆底肌的黃金時期是產後42天至半年之內,如果不及時做修復治療,則容易使陰道處於危險的半開放狀態,增加生殖道感染幾率。

訓練盆底肌:坐位、站位、臥位都可以,每天至少5次,每次5-10個輪迴。剛開始先從每日5次,逐步增加至每天10次。訓練要點在於收縮及夾緊肛門口與女性陰道、尿道口。也可以上網搜索“凱格爾運動”。

具體建議先到正規醫院,諮詢專業婦科醫生。


睿貝媽媽育兒


不正常,但生完孩子這種情況較常見,這是由於懷孕以及分娩導致盆底肌肉鬆弛,產後勞累盆底肌沒有恢復好導致的,出現了輕度的尿失禁。建議家長儘快治療恢復,以免漏尿情況進一步加重。



據統計,孕期婦女25%-55%有尿失禁症狀,產後3個月34.3%的人有產後漏尿的情況。之所以有這種情況出現,其實都是產後盆底肌鬆弛惹的禍。這時家長可以過堅持凱格爾運動來增加盆地肌肉的強度,緩解漏尿的症狀。總結出來就是兩個重點:縮肛和縮陰,家長也可以在排尿的過程中嘗試憋尿,感受到需要收縮的肌肉後進行練習。重點注意以下幾點:

1. 把注意力集中在收縮骨盆底肌群上 比如憋尿法,通過尿一半突然憋住來感受盆底肌的存在,能把尿憋住的肌肉就是盆底肌。

2. 循序漸進地堅持 可以選擇在床上或者地上,找個舒服的姿勢平躺著做。先收縮盆底肌5秒, 重複 4~5 次,之後逐漸延長至收縮 10 秒再放鬆 10 秒,重複 10 次以上,每日三組或四組,至少堅持 8 周以上,可起到明顯緩解的作用。



同時針對您漏尿的情況建議去面診醫生,必要時可進行藥物治療或者專門的盆底康復治療來改善症狀。如果漏尿情況明顯甚至持續加重的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家長要知道通常從孕期就可以開始做凱格爾運動了,這個動作對於孕婦與產婦都非常有幫助。可以預防壓力性尿失禁,還可以幫助盆底肌肉恢復,預防盆腔臟器脫垂,增加幸福感。


兒科醫生鮑秀蘭


親,這叫做盆底肌功能障礙,再次說明當媽媽不容易。

這是因為:彈性纖維是盆底結締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女性盆底肌肉由多層肌肉和筋膜組成,賦予組織器官彈性,彈性蛋白作為構成彈性纖維的主要組成部分參與組成細胞外基質。彈性纖維的重塑及其相關成分的變化對維持女性盆底結構和功能的完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娩時產道的擴張,以及難產、胎兒頭圍偏大、產程延長、產鉗操作等可使盆底肌纖維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受到不可避免的牽拉,膀胱尿道后角發生改變,部分尿道橫紋肌失去神經作用,盆底肌支持組織減弱,盆底肌肉強度下降,不僅容易導致產後尿失禁,還伴有尿急、尿痛等,病區盆底肌肉鬆弛會造成對興奮點的敏感下降,影響產後性生活質量。

所以生完孩子的女性會出現壓力性尿失禁(SUI),嚴重的會出現盆腔臟器脫垂(POP)

1.壓力性尿失禁(SUI)是指當腹壓增加時(如:咳嗽、打噴嚏、大笑、運動等)是發生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狀態。尿失禁影響患者生活質量,SUI使許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帶來很大壓力。女性SUI的病因與妊娠、陰道分娩及分娩損傷、年齡、運動、盆腔內腫物、婦科手術史等因素有關。

2.子宮脫垂患者常自覺會陰處有墜脹感,常伴腰背痠痛。有膀胱刺激症狀和排尿困難,嚴重者陰道有異物脫出,立位或屏氣使異物可增大,平臥時縮小或回覆。

治療可以有效改善,但不能完全治癒。治療要趁早,一般呢分娩後42天要對整個盆底肌功能進行完全的評估,產後三個月是做盆底肌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期。

對於嚴重的盆腔器官脫垂和尿失禁的患者,可以通過手術糾正,解決解剖結構的異常,從而達到減輕或消除其臨床症狀的目的。但是手術療法並沒有使受損傷的盆底肌肉、神經得到真正的糾結,且其長期療效上不滿意。

2、非手術治療主要有盆底肌鍛鍊、生物反饋療法及電刺激療法。

盆底肌鍛鍊是指有意識地對以對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以加強盆底肌肉及尿道肌肉的力量,提供其對壓力作用的反應性收縮力,這種方法對產後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有一定效果,但對產後大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效果不理想。

電刺激療法:是採用儀器進行神經生物電興奮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將電極探頭放置在陰道內,通過傳遞不同的電流強度,刺激盆底神經,使盆底肌肉有規律的收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