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有些什麼文化和思想對西方產生了影響?

金木水火土154029481


很幸運能夠回答你的問題,我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在長期的無知之後,西方的政治和商業精英們需要明白一點,中國的一些文化特徵,例如長期的、整體的思維,可以幫助他們開拓新的領域和機會。

在過去幾十年裡,只有一件事比中國令人震驚的經濟轉型更令人震驚

這種思想和說法,正是西方政治和商業精英對中國文化思想的普遍無知導致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極、複雜的世界,中國正在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仍有太多的人仍在用一種以西方為中心、過於簡單化的思維框架來思考問題,這種思維框架仍根植於20世紀,因此無法應對當今社會中,極附難度的挑戰。

中國在全球舞臺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同時也伴隨著迷戀、敬畏、擔憂,有時甚至是徹底的恐懼。很少有人會認真地去了解中國,在這種不瞭解狀態持續的過程中,試圖通過中國的文化稜鏡來看待世界。

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因為對於任何有興趣瞭解中國文化和思想的人來說,理解中國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在這個超級複雜的世界裡,中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瞭解中國的文化價值觀,不僅對理解中國行為背後的原因至關重要,西方更可以從某種意義上向中國學習很多東西,中國的思維體系至少在某種程度上,為應對我們這個“複雜時代”的挑戰做了更好的準備。


孔子說:真正的知識是知道一個人無知的程度。

在西方國家,一種短視的心態盛行,這是經濟和政治弊病的根源,而中國文化則著眼於更長遠的目標。持有一個長期的觀點可以讓你對事情有一個更清晰的觀點,因此減少了不考慮更廣泛的背景而匆忙做出決定的風險。

中國的長期定位是由道家的原則來加強的,根據道家的原則,宇宙唯一不變的規律是不斷的變化。對中國人來說,事情總是會變的,今天不好的可能會變成好的,就像失去可能會變成未來的收穫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環境總是很重要。

“一帶一路”——一個願景的詮釋

所有這些都體現在許多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成功,它們能夠以務實的方式將短期目標融入長期戰略。然而中國長期定位的最好例子是“一帶一路”倡議,這是中國對新絲綢之路的願景,如果成功,將在未來幾十年重塑全球貿易。如此具有歷史意義的經濟和地緣戰略項目,不可能由一個習慣於把更多精力放在下屆選舉而非“下一代”身上的西方政府設計出來。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另一個根本不同之處在於,西方人關注事物,而中國人關注事物之間的關係。

在西方傳統中,習慣於為了理解整體而產生的分析性思維,首先需要分別分析各個部分,而中國人的思維是整體的,也就是說他們不把部分從整體中分離出來,因為整體不是由部分的組合構成的,而是由部分之間的關係構成的。這種方法在試圖理解我們的世界的複雜性上非常有用,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經濟、軍事、文化等各種全球問題之間相互關聯,因此不能獨立於彼此沒有運行風險,分析缺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局”。

中國文化的另一箇中心特徵——對立與矛盾的綜合統一。

中國有句俗話:如果一種說法是正確的,它的反面也可以是正確的。受道家“陰陽”學說的影響,“陰陽”學說認為一切事物都是不可分割的對立面。A和B雖然是對立的,但也可能是統一的。

西方人認為兩個對立的概念是不可調和的,而中國人認為兩者都是某個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將它們綜合成一個新的概念。因此,中國人可以通過接受模稜兩可來融合兩個相反的觀點,並創造一個新的觀點。


在我們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一套古老的中國思想體系如何能找到答案?這種文化屬性在過去幾十年形成的“一國兩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政治理念中得到了體現。對許多西方人來說,這些概念被認為是不合邏輯的矛盾修飾法,但對中國人來說,它們只是反映了一種對立的整體的辯證整合,從而打開了一種全新的、原始的看待事物的方式。這種觀點不是基於對現實的抽象和教條的分析,而是基於與特定環境的實用主義相適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不是“或”而是“和”,不是“國家或市場”而是“國家和市場”,不是“競爭或合作”而是“競爭與合作”。

要成為當今的全球領導者,一個人需要培養全球化思維。發展全球思維意味著將不同的觀點結合起來,通過創造性的綜合,將它們整合成一個新的觀點。一個新的視角幫助西方人理清這個世界的複雜性,找到解決新問題的新方法。西方領導人也逐漸明白,學習中國文化只會是有益的,並能開拓新的領域和機會。


我是木水十,一個熱愛文學的女青年,期待你的點贊、評論、關注!


木水十


中國🇨🇳古太極☯文明中一個符號(☯)和兩張無字天書(河圖和洛書)中傳承了一個真實的宇宙。

西方科學文明發展碰到困難100年未能突破,現在這兩個文明的交匯點終於找著了,並最終還原出一個絢麗的宇宙。

相關閱讀:中國古太極☯文明源頭是什麼?如何對接一個真實的宇宙大統一論?

中國象學文明集大成者有《易》、《道德經》、《黃帝內經》,這些文化中對世界貢獻大的可能是中醫,特別是經絡學說。

若模糊的發現最終被證實,那麼,從這條線索可以發現人類並不孤獨,或有一個未知的母文明與人類地球文明關聯?兩個文明聯繫紐帶是在地球上存在了2.2億年之久的龜🐢。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淳博士在雲南發現原龜化石。


模糊黃金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西方的影響持續而深刻的。群經之首、中華文化源頭的《易經》(《周易》),被外國學者稱之為“一部奇妙的未來學著作”,試圖破譯誘人的奧秘。

在自然科學方面: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萊布尼茨發現六十四卦符號竟然與二進制原理完全吻合,說“中國的伏羲大帝已經發現了二進制”;丹麥著名物理學家發現太極圖竟是量子力學互補性原理、並協原理的形象說明,並最終選定太極圖作為他的族徽;美國當代物理學家卡普拉認為卦象符號具有通過變化產生動態模式的觀念,與現代物理中的S矩陣理論最為接近;德國生物學家,從太極八卦圖受到啟示,提出遺傳基因的陰陽假說。

在社會科學方面:16世紀利瑪竇將《易經》與儒家經典《四書》一起翻譯成拉丁文,介紹給歐洲;19世紀西方哲學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裡,在專門論述《易經》中,充滿讚美之詞,說“《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我一生中最大遺憾就是沒有完全學透中國的《易經》。”20世紀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對《易經》有著濃厚的興致,受其啟發提出了心理學上的“同時性原理”,言“古老的大師的思想比西方心靈的哲學偏見,對我來說價值更大”。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他的鉅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將《易經》稱為“萬有概念寶庫”。

過去在我們思想中,提到《易經》(《周易》),就認為是什麼算命、看相、風水之類封建迷信的書籍,這是大錯特錯的了,其實它是一本對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生命科學都產生重要影響的中華民族不朽的經典。尤其是我國的中醫,正是運用易學,創造了屬於中華民族自己的生命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