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很難”

在失控的疫情面前,瑞典現在可能不得不承認“群體免疫的失敗”。

美媒: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很難”

圖源The Hill

據美國《國會山報》(The Hill)等媒體11月24日報道,瑞典公共衛生局首席傳染病專家安德斯·特格內爾(Anders Tegnell)當日在簡報會上表示:“群體免疫很難,我們目前看不到任何群體免疫減緩疫情傳播的跡象。”這意味著在遏制疫情方面,瑞典所謂的“群體免疫”幾乎無效。

據《國會山報》報道,最新數據顯示,相比於北歐其他國家,瑞典居民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相較於今年早些時候,瑞典最近幾周的新冠“新發感染率”幾乎翻了一番。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的疫情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1月25日,瑞典已報告了超過22萬例新冠確診病例,其中約6500人死亡。11月以來,瑞典的新冠疫情更是“繼續抬頭”。

美媒: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很難”

外媒報道截圖

據英國雜誌《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10月19日的報道,面對逐漸失控的疫情,瑞典的防疫措施長期以來“獨樹一幟”:它既沒有關閉餐館、酒吧、商店和體育館,也沒有改變中小學的開放狀態。瑞典國內甚至沒有強制要求民眾配戴口罩,低於50人的公共聚會也是被允許的。

《新政治家》稱,瑞典首席傳染病專家特格內爾等人提倡這種“瑞典模式”。

在專家們看來,對人們進行隔離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人們遲早都會走出來。”

特格內爾今年10月在接受《新政治家》專訪時解釋:“我想澄清的是,我們沒有像很多其他國家那樣實行封鎖措施,但我們確實進行了實質上的封鎖。瑞典人極大地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我們旅行的次數甚至比鄰國還少。航班停運,火車客座率只有幾個百分點,我們的社會發生了深遠的變化。”

特格內爾表示,3月份,瑞典斯德哥爾摩等地的衛生系統不堪重負。其中有很多問題:無法檢測、無法跟蹤關聯人員……“疫情蔓延之時,我們做了應做的事情,減緩了疫情,降低了病毒的傳播速度。”,特格內爾表示:“那是相當成功的。瑞典的衛生服務系統從未被擊穿,總會有免費的重症監護病床……疫情在4月到達頂峰後,其傳播已經逐漸減少了。”

美媒: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很難”

瑞典公共衛生局首席傳染病專家特格內爾

在公眾看來,特格內爾推行的“群體免疫”,就是讓普通民眾和新冠患者接觸,從而形成可以實現免疫的“抗體”。有人認為,這是“開明的治國之道”;也有人表示,這無異於草菅人命。

對於質疑的聲音,特格內爾反駁稱:“和其他國家一樣,我們(瑞典)也在盡力減緩疫情……說我們任由疫情蔓延,而不採取任何措施試圖阻止它,這是不正確的。”

他表示,“群體免疫”如果真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樣,那麼便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如果人人都傳播新冠病毒,那麼(瑞典)全社會最終有50-60%的人會感染這種疾病。這可能會使醫療系統癱瘓,帶來大量死亡。這種影響是深遠的,能避免當然要避免。”

然而說法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

在英媒和美媒看來,“瑞典模式”讓瑞典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英國《新政治家》指出,以10月18日的數據來看,瑞典每百萬人中因新冠死亡者高達581人,雖然低於英國(655人/百萬人),但是高出了芬蘭和挪威10倍。

瑞典和英國一樣,大多數死亡案例發生在養老院中。為了“避免冒犯老人”,一些瑞典醫護人員在早期甚至拒絕佩戴口罩和手套。瑞典首相勒文(Stefan Lofven)也親口承認:“雖然我們有美好的意願,但我們仍未保護好最脆弱的人——老人。”

《新政治家》稱,在大量的死亡病例面前,傳染病專家特格內爾並沒有將其歸因為“瑞典式封鎖”。他在今年6月份僅僅“承認”:“我們(瑞典)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美媒: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很難”

圖源OECD

11月以來,瑞典的疫情進一步惡化。“頭鐵”的瑞典也不再“頭鐵”了。

據美國《國會山報》11月24日報道,在本月16日,瑞典首相勒文表示將推行“前所未有的措施”,將禁止8人以上的聚會,禁止晚上10點以後出售酒精飲料。

“這是對每個瑞典人、全社會發出的一個明確、強有力的信號,顯示了未來我們將採取什麼樣的(抗疫)政策。”勒文稱,“這將是我們的新常態。”但是,勒文當天仍在強調政府“不相信完全封鎖”,“我們認為我們之前採取的措施……是合理的”。

美媒: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很難”

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

但瑞典專家們11月24日的表態,則透露出另外一種信號。

外媒報道稱,瑞典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實行“群體免疫”的國家。其首席傳染病專家特格內爾的這句:“群體免疫行之有效缺乏證據”,無異於宣告“頭鐵”的“瑞典模式”破產。

瑞典新冠疫情的後續走向也越來越不樂觀。

瑞典國家衛生與福利委員會的部門負責人托馬斯·林登(Thomas Linden)在同日的簡報會上表示,瑞典的新冠重症患者仍在增加。他公開指出:“不要指望未來的疫苗。”

“在瑞典的第三波疫情中,醫療系統將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

(來源:觀察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