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文凭没用,到底还要不要逼孩子读书

文/月帘(本文原创,欢迎点赞/转发,如果你也有自己的话要说就关注评论我吧)

“学历贬值”的话题近期持续受到关注。深圳桃源街道办副主任罗林姣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网络上一项数据显示有七万硕士在送外卖。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等小组上,各类“清北博士扎堆街道办”“985本硕银行网申只敢报柜员”等学历贬值讨论层出不穷。

虽然,大学文凭的含金量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但并不意味着考大学已经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在全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六成的孩子能顺利进入大学,而考上985录取率超过3%的只有天津、上海、北京、吉林、青海这个五个省。

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依然很艰辛,并没有发生一点实质性的改变。

相比以前的高考,如今的高考让孩子更加辛苦,二十年寒窗苦读,不仅消耗了大量时间成本和家长们的经济成本,而且在大学毕业终于得到了一张文凭之后,却发现文凭并没有多大的卵用。

有人评论到:学历贬值的速度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的那种,以前的“学历定人生”的方式一去不复返。

作为家长,我们一边感叹社会的变化太快,一边还在督促孩子拼命读书,周末上辅导班,各类特长班,焦虑不已,一边担心着自己的孩子未来从事什么工作?如今拼命学的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一边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为孩子铺学业之路。

学历贬值,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文凭没用,到底还要不要逼孩子读书

一、是什么原因导致学历贬值,学历贬值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1、文凭通胀,供求关系变化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过“学历贬值”的问题,他用了“文凭的通货膨胀”这一概念。

文凭的通货膨胀指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高的学位,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当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某一教育文凭或学位时,其价值也就随之下降。简单来说,就是文凭在求职过程中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换句话说就是经济学上说的供应关系,当获得更高学位的人越来越多,供过于求,那么学历就开始贬值了。

高等教育的扩招一年比一年多。研究生等高等教育报考人数也年年递增。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考生报考,较2019年增加了51万人,增长比例达到17.59%。

学历贬值,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文凭没用,到底还要不要逼孩子读书

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社会创造出来的需要高学历人才的职业却越来越少,因此,一些雇主对工作设立的门槛逐步提高,不是因为这个职位而是也想以此提高自己公司的门槛和地位。近几年的招聘市场上,稍微好点的职业,研究生学历与985背景成了普遍要求。一般高校教职对学历的要求更是上升到海外名校博士的标准。

2、互联网新贵的出现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下,出现了各类收入可观的网红博主、自媒体创业者。这些新型的职业群体不依靠传统的教育资历与工作技能,凭借自身的创造力、发现力与对时代风口的把握,年纪轻轻便迅速走红,实现了传统几十年才能完成的财富积累,比如李佳琦,薇娅等。

二十多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只能通过一纸文凭,来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值得被雇佣,而长期投入的时间,花费的金钱资源与产出严重的失调。年轻人在毕业时发现,自己拼命得来的学历还是不够用:985硕士毕业,在海归博士在面前黯然失色,就算是海归博士,那些不走教育寻常路的互联网新贵也先人一步实现了财富自由。

学历贬值,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文凭没用,到底还要不要逼孩子读书

3、后代精英教育的资源军备竞赛,文凭成了精英与中上阶层的垄断工具

自从孩子上了学,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教育资源的“军备竞赛”。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中产家庭疲于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小镇农村青年越来越难以实现阶层的逆袭,只有中上阶层中这场教育资源中永远处于不败的位置。

如果想让孩子进入好点的教育系统,不仅需要激励孩子经历漫长而激烈的竞争,还需要整个家庭的资源与精力投入,包括高昂的学区房,上高等私立学校学费、额外的课外辅导班、有资源的兴趣特长以及一方家长的全职教育。

这些高成本的投入,希望赋予孩子未来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教育背景、眼界见识与社交资本,而这也仅仅是前提。

即便拥有了高等教育学历,普通家庭的孩子依旧难以在就业市场突围。

学历贬值,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文凭没用,到底还要不要逼孩子读书

在劳伦·A·里韦拉《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一书中,里韦拉揭示了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是如何共同作用保证了精英阶层的统治地位:

里韦拉深入美国起薪最高的行业——投行、咨询和律所等大型公司,通过考察这些公司的招聘流程,指出了看似能力取向的选拔标准最终只是帮助精英阶层完成了自身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他还指出,哪怕上了顶级大学并不意味着已经可以成为社会的上层,同是顶级学校的学生,精英家庭出身的学生也更容易找到高收入的工作。

住在北京后沙峪的全职“顺义妈妈”们,孩子尚未出生,就已经精心设计起“爬藤”育儿计划 :幼儿园进私立,高中开始出国念书,然后进入需要高学费、高GPA、高双商的藤校。

而中产“鸡娃”家庭们也能通过争抢学区房、上辅导课兴趣班,上私教等方式,给自己的孩子配备尽量多的砝码,去抢夺所剩不多的精英教育资源。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他们往往对此有心无力,不得不“输在了起跑线”。

即便这些出身普通的学生通过天赋和努力在题海战术中在高考中成功突围,他们所面临的未来依旧不乐观。几乎不可能具备与城市中产学生相同的竞争资本。他们缺乏自我表达的信心和各类社交资源,在社会交际中处处碰壁,本就匮乏的人际社会关系网更难拓展升级。最终面临即使进了 985,在步入社会之后依旧被淘汰的命运。

学历贬值,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文凭没用,到底还要不要逼孩子读书

二、作为非精英的普通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

作为普通家长,把高考是“鲤鱼跃龙门”、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已经行不通,教育的理想主义光环在不断消失,那么我们禁不住要问:

这是不是意味着上大学或是追求高等教育已经不再值得?

答案肯定不是。

作为普通家长,学业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显然还是最重要的,但未来怎么变,我们谁也不知道。对于孩子而言,我们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打破单一的学业竞争标准,除了注重个人技能的拓展更应该开发孩子各方面的创造力,这可能是更切实际的解决方案。

学历贬值,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文凭没用,到底还要不要逼孩子读书

因为,学历这个“廉价”的装饰物,即便没有多大用,没有它却万万不能。即便书中没有“黄金屋”或“千钟粟”,在职场上,它却是一种硬性要求。

吴军《见识》中写道:

寒窗苦读只是一种读书态度,这种态度是好的,但是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动员,寒窗苦读是成功的因素之一,钱多、智商高、读书强、父母好、长得美都是其中的一个变量而已,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

总的来说,学历只是社会竞争中的一个方面,这方面作用越来越小,却不可或缺,如何看待文凭,体现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对孩子未来的期盼。学历必须让孩子通过付出去争取,但绝不能奢望孩子凭借它可以一劳永逸,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文凭对于我们的意义大抵如此!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我是@月帘育儿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更多育儿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