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92歲老人"髖部骨折"被成功治癒 醫生:半數老人扛不過

92歲的翁爺爺身體一向硬朗,不慎遭遇了“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死亡率極高。浙江大學明州醫院關節外科何志勇主任為他做手術,老人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路了。


寧波92歲老人

老人(中)術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路了。受訪者供圖


  成功治癒“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今年92歲的翁爺爺素來身體硬朗,但自從1月初摘菜不慎扭了下腰後,他的左側大腿根部就一直隱隱作痛,有心想來醫院看看又趕上疫情暴發,便一直拖著,直到這段時間走路越來越跛,疼得也愈加厲害,這才咬著牙在子女陪伴下來到浙江大學明州醫院。

  經檢查鑑定,老爺子是左股骨頸骨折,需要手術治療。“這麼高齡的老人發生股骨頸骨折,一旦臥床就可能再也起不來了。”關節外科何志勇主任說。原來,股骨頸骨折和股骨轉子間骨折,除了被稱為“髖部骨折”外,也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統計數據表明,老年髖部骨折病死率高達50%,可謂是“死亡骨折”。

  何志勇主任解釋,這是因為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如果不及時做手術,則需要長期臥床,一旦長期臥床,壓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甚至肺栓塞等併發症都可能隨之產生,隨時威脅到老人的性命。

  為此,即使為高齡患者手術需要承擔極大的風險,但查看了老人的各項指標後,何志勇主任還是建議給老人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

  翁爺爺的子女感慨何主任一片赤誠,也對何主任醫術充滿了信心。近日,手術順利進行,通過股骨頭置換。第二天,老人家就可以下床順利行走了。

  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

  據統計,有24%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1年內因各種併發症死亡,3年內的死亡率更是高達43.9%,這也是為什麼髖部骨折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的原因。

  何志勇說,導致翁爺爺發生骨折的真正原因是骨質疏鬆症,“我們很多人都不認為這是一種病,總以為年紀大了,骨頭也跟其他器官一樣老化了,自然也就更容易發生骨折。”

  翁爺爺發生的骨質疏鬆性骨折,也叫脆性骨折。通常指在骨質疏鬆的基礎上因微弱暴力發生的骨折,常見的骨折部位有:脊柱、髖部、肱骨及腕部,其中髖部骨折的發生率最高,危害也最為嚴重。

  如果已經發生髖部骨折,傳統觀念常採取選骨牽引、臥床靜養等方式,待骨折部位慢慢自行癒合,卻會讓患者及家屬痛苦不堪。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和“快速康復”理念的推廣,目前,全髖關節置換術等技術可以實現老年骨質疏鬆患者術加速恢復。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何志勇先後主持開展了浙江省第一例Path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寧波市第一例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第一例計算機導航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填補了省市的空白,推動了寧波市關節外科技術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