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111礦——再談可可托海稀有金屬公司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在總結建國70年曆程的各個領域中,礦業是重要方面之一,國家也解密一大批檔案資料。中蘇秘聞錄中詳細披露了可可托海稀有金屬公司,代號絕密111礦的歷史和發展,其中很多內容都是首次公開,有幸看到,也分享一部分給大家。

十九世紀20年代,蘇聯的地質專家經常到鄂爾齊斯河流域、阿勒泰地區、富蘊踏勘找礦,經常看到當地人撿到綠色六方柱石塊,引起地質專家注意,通過這個線索找到了礦脈。蘇聯地質工作者,經過幾年工作,在上百條礦脈中找到了一條最大的礦脈,即後來稱的3號礦脈。當時地質工作做到什麼程度無從知道,但蘇聯政府要開發此礦的急迫性很顯然,重金打通了關節,1930年與當時的新疆軍閥盛世才簽訂了開發利用3號礦脈協議。協議簽訂後,立即開發了3個礦點,以3號脈為主,僱用大量工人,並要求每人每天要生產出200克金屬,產出金屬立即運輸到蘇聯的指定軍工企業。

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位於距烏魯木齊市北530公里,可可托海鎮南。大地構造上屬西伯利亞板塊西南阿爾泰陸緣活動帶。阿爾泰地區產有數萬條偉晶岩脈,含礦礦脈有數百條,可開發利用的礦脈有十幾條,其中可可托海3號脈最為典型,礦脈位於二雲母花崗岩岩基的南緣。岩脈侵入於變質輝長岩體內,礦脈體的中部和上部都為橢圓形巖鍾,長經250米,寬150米,深250米,底部發展擴大成為緩傾斜板狀礦體,厚度40米,總體形態像草帽形。巖鐘頂部初露於地表。巖鍾內部結構清晰,由外而內分9個帶。

礦體含有總礦種178種中的86種,稀有金屬為主,綠柱石(鈹)、鋰輝石、鋰雲母、銫榴石、鉭、鈮、銣等金屬含量都比同類礦品位高,其中綠柱石品位比同類礦高10--20倍,鈹金屬量居世界首位。目前,世界各國的地質教材中都有可可托海3號脈礦床。

蘇聯為什麼非常重視開發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情報說明,1949年8月蘇聯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原子彈生產企業就是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生產產品送達的企業!

1949年9月,王震率近30萬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新疆,接管所有機關、企業,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回到祖國懷抱。王震將軍敏銳覺察到稀有金屬礦和新疆礦產資源的重要性,迅速決策培訓解放軍,為軍隊轉業和服務經濟建設作準備。同時,專門向中央和中央軍委提交開發稀有金屬礦的報告。

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訪問蘇聯期間,王震、彭德懷代表國防科工委給毛主席打電報,希望毛主席和斯大林談談新疆富蘊稀有金屬礦合作開發問題。當時,稀有金屬的選礦和提煉我們還沒有技術人員。合作開發稀有金屬礦,蘇聯求之不得,毛主席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立即簽訂了三個合作協議,新疆富蘊稀有金屬礦合作開發是其中之一。期間還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合作開發協議規定,股份各50%,中國以土地、工人、資金入股,蘇聯以設備、技術入股,產品按股份分成,中國分成部分產品若出售,優先賣給蘇聯。該礦正式命名為“代號111”(絕密)。礦區警衛由駐疆部隊派出。

礦山在中蘇兩國領導直接關懷下,迅速恢復生產。礦區保密程度,有關冶金部領導、新疆有色金屬公司領導以及專家都要遵循:到礦區必須接受安全保密教育,不該問的不要問,不該說的不要說,不該看的不要看。

實際上,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的產品,是製造原子彈、氫彈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中國建國後一直致力於發展核武器,打破美蘇核壟斷。1958年,毛主席正式提出“我們也要搞原子彈”。

1960年7月16日,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了同我國簽訂的600個合同、協議,撤走全部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中國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奮發努力,在美蘇的技術封鎖、原材料封鎖的嚴峻形勢下,於1964年10月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兩年後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

代號111礦,為新中國的兩彈一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國防工業做出巨大貢獻!

共和國不會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