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管機關成長記》一、領導給你改材料,你慌了嗎?(原創)

首記:《小管機關成長記》系列是筆者之前創作的一系列文章,發表於公眾號:公文寫作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行關注。之所以創作小管機關成長記,是為了記錄一些機關的工作,總結機關的經驗,和《我在體制內的這些年》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小管機關成長記》更側重於工作的說理,《我在體制內的這些年》更側重於詼諧的記敘,各有特點,在這裡也會陸續進行更新,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因之前在其他公眾號投稿,雖是原創,卻非首發。


眾所周知,很多材料的成型都不是一稿二稿就能完成的,俗話說:“文章不厭千回改。”許多好文稿都是改出來的。由於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領導可能對某個問題有了新的想法,對寫的文稿進行修改,這是很正常的。很多情況下,領導會把新要求告訴你,你回去再揣摩意圖、搭建構架、組織材料、打磨成文。但是有時候遇到領導面對面改材料,就會出現很多尷尬的情況。

最近,小管同志總是悶悶不樂,從領導屋裡出來就和霜打的茄子一樣,仔細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寫的材料出了問題。

“主任,我都來了大半年了,材料也寫了很多了,怎麼還是被領導批評呢?”

“領導都批評你那些方面?具體給我說說,我看能不能幫到你。”

“主要是領導給我改材料,出現了很多問題,弄的我臉上火辣辣,領導臉色也不好看,其實這些問題我也犯過很多次,但就是粗心。就拿這篇材料來說,主任你看看。”

不看不要緊,一看卻真發現了很多問題。經過梳理,再對照領導給小管改的地方,我給小管總結了他的幾個錯誤:

一是文中有很多錯字、別字。很多都是低級錯誤,明明可以通過仔細檢查就能避免。領導一邊看,一邊給圈錯別字,那是多麼的尷尬。

二是文中標點錯誤。明明可以用句號,卻一逗到底;明明是一個層次,卻分號、句號亂用。領導在改材料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沒有邏輯性,不知道你到底想表達幾個意思。

三是文不對題。小管的小標題起得不錯,很有文采,也很工整,但領導卻寫了“文不對題”四個大字,讓小管的心血白費,有一個小標題:創新載體增強“滲透力”,內容應落在載體創新上,全段卻重在措施,沒能體現載體。

四是語句不暢。不是說他寫的是病句,而是上句的意思還沒說完,就馬上說另一個內容,跳躍性太大,有想法沒措施,有措施沒效果,光記流水賬了。

我拿著小管的材料,知道寫材料是個“苦差事”,很多年輕人也不願意去寫材料,為了不打消他的積極性,在和小管一起學習梳理的過程中,針對他犯的錯誤,也交給了他幾點改材料的方法。

一、自己起草的材料一定要看“三遍”

為什麼說“三思而後行”,就是要不斷的重新來過,三不是一個確數,但卻是一個態度,自己都讀的不順暢,領導拿過來更讀不懂你寫的什麼。自己打字不注意,錯字不又響影中文閱讀(你仔細看),在領導那裡就容易出醜。一心想著完成任務,就容易“忙中出錯”,甚至是“低級”的錯誤,這種錯誤是萬萬不能犯的。

二、自己改的材料一定要“前後琢磨”

很多時候自己想到哪裡就寫到哪,就容易出現文段不通、語句不暢的情況,“前後琢磨”就是要看主語、看主題、看銜接,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例子:要注重從創城暴露出的短板,確定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一句說短板,下一句就說基礎設施,明顯的缺少銜接)在修改的過程中就要注意這一類的情況。

三、自己寫的材料一定要“有血有肉”

很多寫材料的同志都知道小標題的重要性,一個好的標題文章至少成功了一半,但是過分的追求標題反倒有些“鳳頭雞尾”的尷尬。材料材料,有材有料,沒有料只能是空中樓閣。歸根結底,是內容大於形式,小標題再好,也需要歸結到內容上。先說事,再說詞,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沒內容做支撐,就談不上好的材料。該用措施的用措施,該用數據的用數據,只有把事說清楚,才能有拔高美化的可能。

材料是給領導用的,但是也是自己能力知識的體現,他會仔細的讀一遍,很多情況下自己寫材料不注意,在其他人眼裡就成了低級錯誤各位讀友,也請一併珍惜那些面對面幫你修改稿子的領導。

聽完這些,小管說自己好像明白了,以前領導也說過這些問題,但是自己沒太當回事,就覺得是小事,這次知道了下次就不會犯了,怎麼也不會有問題的,沒想到還是常錯常新。經過這次教訓,自己一定好好學習,回去再把之前領導給改過的材料好好的整理一下,總結一下,爭取下次不要犯這些“低級”錯誤。

“沒有厚實的家底,就得拼自己的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