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度飛天茅臺一瓶難求,為何不停產43度飛天,釋放更多產能?


53度飛天茅臺一瓶難求,為何不停產43度飛天,釋放更多產能?

人的一生離不開酒,出生時有酒、滿月時有酒、週歲時有酒、升學時有酒、喬遷時有酒、滿月時有酒、生日時有酒,與朋友重逢、給朋友送別,都有酒在其中出現。而談起白酒,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價格高但是卻總是供不應求的茅臺酒。

但在一眾名酒中脫穎而出,原價一瓶難求的茅臺酒也只有茅臺酒廠所主打的53度飛天茅臺酒。故此也出現了“同樣是茅臺酒,經典的53度引人哄搶,但是相較來說更為科學的43度飛天茅臺反而無人問津”的現象。

故也有酒友疑惑,都說茅臺的七輪次基酒度數均在52度以上,那麼低度茅顯然是由這些高度基酒加漿降度而來的,既然43度的飛天茅臺目前的市場遠遠比不上53度飛天茅臺,為何不停止對基酒的降度生產,釋放更多產能,來緩解現在一瓶難求的茅臺酒市場呢?

的確,一般市面上的名酒主打產品,它們的度數都在50度以上。低度酒對於資深醬香酒友而言,不僅口感相對來說更為寡淡、水一些,且不耐存,一般最好在兩年內喝完,是沒法像高度酒一樣能存著,逐

53度飛天茅臺一瓶難求,為何不停產43度飛天,釋放更多產能?

漸變成可遇不可求的液體黃金的,而這也是它不受大家青睞的主要原因。
但存在即是合理,低度茅能長期存在也並不無道理。53度一直是茅臺酒所標榜的經典度數,但據俄羅斯的科學家門捷列夫研究發現,乙醇與水的比例為4:6,也就是在40度左右時,酒精度數最為科學。也就是說,43度也可以說是最為科學的度數。

而最早出現的低度茅實際上是1986年時所試產出來的39度茅臺酒,現在的43度茅臺酒則是在1991年所推出的,38度的是在1992年才正式面世的。也就是說,在1991年以前,43度的茅臺是不存在的。那麼,白酒為何會偏向於低度化,低度化都有哪些好處呢?

53度飛天茅臺一瓶難求,為何不停產43度飛天,釋放更多產能?

01響應低度化發展政策

首先,酒企生產白酒開始偏向於低度化則是在1987年,國家經委在貴陽召開釀酒工作會議,其中提到“必須堅持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和高效益的發展方針,逐步實現高度酒向低度酒的轉變”。故為了響應國家的要求,很多酒企都做出了相應的轉變,而茅臺酒廠自然也不例外。

生產低度酒實際上是有利於節約糧食、節約能源的,一般來說,生產出一噸65度白酒的糧食可生產出38度的白酒1.8噸。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喝酒也會趨向於健康養生以及科學喝酒,而醉酒度和刺激感較小,柔和度、順滑度和適口度較佳的中低度白酒會成為未來喝酒的一個趨向。不缺市場,且具有前景,中低度酒自然也不會被放棄。


53度飛天茅臺一瓶難求,為何不停產43度飛天,釋放更多產能?

02有利於白酒在國外的推廣

其次,白酒之所以要推廣低度化,還有就是因為想要跟國際接軌,將白酒推廣出去。威士忌、白蘭地等風靡全球的蒸餾酒,其度數都為37~43度之間。而白酒近些年雖然在不懈推廣低度化,且將高度酒的上限調至了60度,而低度酒的下限調至了25度,但平均酒度仍然在43度左右,相較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而高度數實際上是不利於白酒的出口,走向世界的。平時喝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等度數在40度左右的蒸餾酒時,需要往裡面加冰、加其它飲料等進行混搭飲用的外國人,在面對酒精度高、酒味濃重、口感較為辛辣的高度白酒時,肯定是喝不慣的,且會覺得難喝,自然也就難以打開國外市場。而中低度的白酒由於經過降度處理,口感更為柔順,在一眾的蒸餾酒中更具有競爭力。


53度飛天茅臺一瓶難求,為何不停產43度飛天,釋放更多產能?

03迎合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

最後,如今年輕一代的80、90甚至00後正在逐漸成為白酒的主要消費人群,且飲酒的女性也逐漸增加。而這些新一代的飲酒主力軍,會更青睞於新鮮的事物,故此刺激性小、口感更好的中低度白酒、啤酒以及配製酒等會更受他們喜愛。中規中矩的高度白酒,是難以比得上酒體更為柔和、綿甜,且具有低醉酒度的中低度白酒。
正所謂“成也度數,敗也度數”,現在43度的茅臺相較於53度的茅臺而言,主要是輸在了度數上,較低的度數無法賦予它一定的收藏價值,就不會供不應求,不稀缺自然也就意味著它跟其它名酒一樣,市場較為平淡。但是喝酒低度化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故此43度的飛天茅臺也並非一無是處,不僅能在當下幫助茅臺佔據更多的市場,且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可期。而且就目前大家對於茅臺酒的需求看來,就算停產43度飛天也是無濟於事,根本彌補不了這個需求。
只能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存在即是合理的。經典的53度醬香酒固然有其吸引人之處,能給人更為真實的品醬酒體驗。但43度醬香酒同樣也能戳中一些人的需求,成為他們的心頭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