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人均住宅1.1套 网友:我的房子在哪?

据经济日报称,近日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在博智宏观论坛第三十二次月度例会上表示,现在中国住宅人均1.1套,人均建筑面积大概在35平米-40平米之间。他认为,中国住房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专家:中国人均住宅1.1套 网友:我的房子在哪?

专家:中国人均住宅1.1套

“现在中国住宅人均1.1套,面积也不少了。中国住房总量满足了?不用多大发展了吗?”顾云昌说,答案是否定的。

他首先从人均面积指出,中国人均建筑面积现在大概在35至40平米之间,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发达国家的面积是使用面积或者室内面积,比中国的建筑面积大25%到30%,所以人均面积并没有到位。接着从城镇化水平说,中国现在城镇化率58%,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42%左右。从42%或58%到基本实现城镇化的70%,未来还会有多少人进城?房子够不够?

顾云昌认为,目前最多是阶段性的饱和,拆旧建新还会带来大量的需求,加上家庭小型化和老龄化,会导致丧偶老人独居、年轻人一人家庭越来越多。他引用数据说,发达国家一人家庭在15-20%,中国现在是6-7%,未来必然增加住房套数。

专家:中国人均住宅1.1套 网友:我的房子在哪?

网友:我的1.1套在哪里?

消息一出网友便炸开锅,有人直接问:我的1.1套房身在何方?还有人吐槽,我又被平均了?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房产市场的认知就是房价一直在往上涨涨涨,而媒体报道的说房产市场的供需总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那么人均不动产持有量为1.1套是我看错了吗?还是统计错了?我的不动产在哪?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为房子发愁?

我们到底缺不缺房子?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答案却莫衷一是。所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都是平衡供求关系,从而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如果连基本的住房需求都不清楚,难免影响政策的效果,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加剧市场的供求矛盾。摸清住房需求的“底数”,正变得越来越迫切。

十几年前,人们住地下室、住筒子楼、与另外一家合住一套房子,几乎每个地方、每个人都缺房子。如今,至少在总量上,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表示,房改以来大规模的住房建设,使我国住房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住房最短缺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但是,尽管我们已经在总量上告别了住房的绝对短缺,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住房供需状况差别仍然很大,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原因:严重分化、资本逐利

“如果说10年前各个地方都缺房子的话,现在不同城市已经出现严重的分化。”任兴洲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二线城市住房供不应求比较突出,而很多二、三线城市尤其是相对欠发达的东北、西部地区也在大量进行房地产开发,这些地方应该说已经不缺住房了,今后甚至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专家:中国人均住宅1.1套 网友:我的房子在哪?

一边是大城市居不易,漂泊在“北上广”,很多人都在为难以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发愁。一边是“老家空着房子没人住,房价又低,不如回去算了”。央行有关研究报告显示,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中,2007年—2011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与同期城镇人口增量之比由低到高排序,比值越低则说明住房供应越紧张,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五、第十三位,而该比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的地区多为东北、西部地区,分别是重庆、内蒙古、宁夏、新疆、辽宁等地。

除了区域上的不平衡,住房供应还存在着类型上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和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仍然相对短缺。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不同群体的住房资源占有极不平衡。

专家:中国人均住宅1.1套 网友:我的房子在哪?

各地曝光出不少拥有几十套住房的“房姐”、“房叔”等事件,更凸显了这种不平衡。事实上在房子被打上了投资品的标签后,普通人就已经失去了轻松购买房子的能力。贫富差距让炒房客们名下登记几十套房子,而普通人则还在为首付苦苦挣扎。如何“控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就显得格外重要,房产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吸金池,如果让房子一直挂上投资品的标签,那么再多的钱似乎也是填不满的。所以让房子回归住房的本质很重要,失去了投资的价值,才能让更多人拥有自己的第一套房子。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人民网、第一财经)

转发分享是最大的鼓励,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