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作诗讽刺朝廷,是不是有人指使的?

用户2735190337656573


杜甫本是一个满腹经纶,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之人,他在诗中说:"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他自比历史上的名臣,想成为那样的人。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想辅助国君把国家治理好,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他35岁到长安,第2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由于奸相李林甫欺上压下,使那一科,没有一个人中选。"林甫乃上书贺野无遗贤"(资治通鑑,唐纪三十一)

杜甫对玄宗晚期,肃宗,代宗三朝都有过讽刺。

唐玄宗天宝以来,他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的穷兵黩武者,他是"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丽人行)的荒淫昏瞆者。杨国忠的骄奢淫乐和贵妃姊妹的宴游,是所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

肃宗朝,在张良娣,李辅国的娇惯,挟持下,致使父子恩疏,贤臣远放。杜甫有"洗兵马"诗来讽刺肃宗。正如钱笺所云:"刺其不能尽子道,且不能信父之贤臣,以致太平也"。

代宗朝,又是程元振用事,解郭子仪兵权,以致吐番入侵,京都沦陷。杜甫有"忆昔"之一,来讽刺代宗。又如钱笺所谓"此不亦童昏之甚乎?公不敢斥言而以忆昔为词,其旨意婉而切矣"。

杜甫是个高风亮节之人,他讽刺了三朝,但他仍是"时危报明主,衰谢不能休"(江上)。没有什么人能指使了他的,反而他写诗勉励过他的一些身居高位的朋友。

"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椐要路思捐躯"(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焕侍御)。对严武,希望他"公若豋台辅,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他忠诚于自己的祖国,他眷恋着广大的人民,他的志向是坚定的,是任何人任何力量所不能左右

的。


木山文



HUIxinlin


杜甫为诗圣这个称呼是儒家的尊称.被称为圣人的人,都是符合儒家思想,忧国忧民,爱民如子,具有广阔的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杜甫正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抱有积极的入世热情,忠君爱国.自身身处困境之中,却还能关心广大和自已一样的人,这种博爱的情怀,是当得起圣人称号的.而这种情怀主要是通过他成就极高的词作表现出来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表现的就是这种情怀.

杜甫的艺术成就.杜诗是集大成之作.从题材、内容、风格、造语、章法各个方面都极为突出,成就极高.不多写了,这个容易找打.所以结合上面的那些,他被称作诗圣.杜甫是个爱国的人。“爱国”与“忧国”显然不同。杜甫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极盛转入衰败的关键时期。安史之乱造成之后百年的大动荡,国家屡屡被推向破亡的风头浪尖,因此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诗人,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但杜甫与其他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不仅仅在诗作中嗟叹“国将不国”,发出些呻吟,更是立下雄心壮志,渴望驰骋疆场,为复兴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借戍边将士之口说“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男儿死无时”(《前出塞九首》)他向他的朋友大声疾呼,希望他们能同自己一起“济时肯杀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他更勉励即将奔赴沙场的朋友“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寄董卿嘉荣十韵》)。杜甫这些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歌对后世起到了巨大激励作用。

在后代,每当中华民族遭受危难的的时候,杜甫的诗歌就会成为全民族的精神食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