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人才稀缺?工資太低還辛苦成痛點

這兩天關於芯片人才的話題引發熱議,有消息稱到2020年,我們國家的集成電路行業需要大量的人才,大概要在72萬人左右,但是現在我們國家的人才存量只有40萬人左右,缺口將會達到32萬。

對於芯片人才缺口,網友也是獻計獻策,有網友表示因為工資不高,畢業都轉行了。想要大家回來,漲工資就行了,十分的簡單。還有網友說的,政府要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培養人才。

中國芯片人才稀缺?工資太低還辛苦成痛點

筆者認為芯片人才的培養,重點還是要落在產業發展上,只有芯片產業發展,有前途,自然吸引人才加入。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我們競爭對手的發展之路上汲取經驗教訓,為我所用。

說到韓國製造,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最具影響力的三星電子了。40多年前韓國的芯片產業還幾乎是空白,那麼三星是怎麼用40年時間實現無中生有,白手起家的呢?

1974年,三星收購韓國半導體公司50%股份,標誌著它正式進軍這一產業。從三星創始人李秉喆以戰略性眼光決定發展半導體芯片產業開始,再到後任會長李健熙的堅持,無論全球市場如何波動,三星憑藉對研發投入的果斷和持續性,即便業績虧損也能頂住壓力堅持。

中國芯片人才稀缺?工資太低還辛苦成痛點

除了對於技術的追求,三星電子對人才高度重視,厚植了產業發展的“土壤”。三星在美國建立研發中心,並配置相同生產設備,高薪僱用當地人才培訓本土工程師,經培訓的工程師再回本部工作。現在,三星已建成覆蓋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三星綜合技術院,派遣優秀人才出國,也引入海外人才。

中國企業要創造“中國芯”,除了培養高校人才之外,也要捨得“投資”,從海外招攬核心人才,甚至可以效仿三星在海外設立實驗室招賢納士。

中國芯片人才稀缺?工資太低還辛苦成痛點

其實在芯片領域相比較於從前,我們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在航天領域,衛星上面已經減少了對於國外芯片的依賴程度。但是和韓國、美國比起來的話,我們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高端領域的核心技術的缺失。申萬宏源報告顯示,上游半導體設備價值量佔產業鏈投資的80%以上,其中包括硅片製備、晶圓加工和封裝測試。2017年半導體設備市場仍被核心設備巨頭高度壟斷,TOP3 的平均市佔率超過 85%。我國半導體設備基本依賴進口,國產化率低於 20%。

最近的華為事件,我們也能夠看到我們的國產芯片在技術研發上的進步,不再像“中興事件”那樣毫無縛雞之力。而且芯片應用新拓展的領域,尤其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自動駕駛、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產業對系統芯片的需求會大大增加,美國、韓國尚未在該領域佔據主導權,這對“中國芯”是一個“換道超車”的機遇,誰先進入市場誰就有話語權和定價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