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受禪”孔子為實現他的治國道統而撒下的謊言,最後反被利用

孔子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在古代,人們尊稱他為“孔聖人”。自秦朝之後的所有王朝統治者可以說都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因此,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人兩千多年,深深的侵入了我們的骨肉,與我們融為一體。但是,誰能想到創造了推崇仁義禮智信,提倡禮樂、道統的儒家學說的至聖先師孔子為了實現他的治國道統竟撒下了一個彌天大謊。

“舜禹受禪”孔子為實現他的治國道統而撒下的謊言,最後反被利用

孔子的治國道統是將聖人化為君主。什麼意思呢?就是天下德者居之。再說的明白點,就是像現代社會一樣投票選舉有仁德的人當皇帝,而不是子承父位。是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

這樣的治國理念真的可以說是非常先進了,比當時的人的思想要先進了將近兩千年。說孔子是穿越者,我想都沒有人反對。

可惜的是,孔子的治國道統在那樣的封建社會是一個極其理想化的。沒有任何一個統治者會同意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一個與自己毫無關係,甚至可能有仇的人,讓對方坐到原本屬於自己的至高無上的寶座上,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匍匐在對方的腳下吧。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孔子及其弟子周遊列國時沒有國家重用他們的原因吧。

“舜禹受禪”孔子為實現他的治國道統而撒下的謊言,最後反被利用

禪讓在儒家道統中是最正確的政治舉措,是孔子一生追尋,想要實現的治國道統(即現代社會的投票選舉)。為了實現這樣的治國理念,孔子以遠古時代的堯、舜、禹三人並非子承父位為例,到處勸說各國君主提倡禮樂、道統,學習堯、舜、禹三位上古聖賢在離世時將皇位禪讓給有德之人。

可是,即使孔子為了他的治國理念不惜撒下“舜禹受禪”這樣的彌天大謊,仍然沒有一個君主贊同並實現他的公天下的理想社會。反而被古代的歷代君主所利用,將他的聖人化為君主的治國道統變為將君主化為聖人的治國政統,用以穩固他們的統治。

“舜禹受禪”孔子為實現他的治國道統而撒下的謊言,最後反被利用

“舜禹受禪”是說帝堯因舜有德,而其子不肖,故讓位給舜;帝舜因禹有德,而其子亦不肖,故讓位給禹。

魏文帝曹丕在接受漢獻帝禪讓帝位時曾說“舜禹受禪,我今方知。”這一句話就剝開了古代”禪讓”的謊言。

以“禪讓”為名目傳帝位是從堯、舜、禹三人開始的。在帝堯之前的軒轅黃帝王朝一直是遵循子承父位的規矩的,一共傳了七代君主。

“舜禹受禪”說舜、禹二人之所以能登上帝位是因為帝堯之子、帝舜之子不成器,不得民心,而舜、禹二人有仁德,受百姓愛戴。但是,真是如此嗎?

“舜禹受禪”孔子為實現他的治國道統而撒下的謊言,最後反被利用

鄭玄說:"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而《山海經》記載的古代首領有帝號的不多。但是帝堯之子丹朱卻早早有了帝號,稱作帝丹朱。這說明丹朱在當時是很有德望、聲名顯赫的人。

《竹書紀年》記載:"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不與父相見"。可見,並不是堯讓位與舜,而是舜囚禁了堯和丹朱,篡奪了帝位。

韓非子說:“舜逼堯,禹逼舜。”

堯在位70年後,駙馬舜已經大權在握,朝臣和百姓都已被其籠絡。民心在舜,而不在堯與丹朱。當時已年近百歲的堯無可奈何,只好傳位與舜。舜即位後立即除去了共工、終、鯀等堯的心腹重臣,之後,舜才穩坐帝位,天下臣服。正如《尚書》中記載:“堯使舜嗣位,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服。”

“舜禹受禪”孔子為實現他的治國道統而撒下的謊言,最後反被利用

舜即位後殺掉的鯀是禹的父親,舜是禹的殺父仇人。那麼,禹又怎麼會甘心為舜所用呢?舜又怎麼會將帝位傳給禹呢?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實是大禹用來籠絡民心,顯示其仁德、一心為公的方法。想要以此籠絡百姓、朝臣之心來篡奪帝位,以報父仇。

由此可見,“舜禹受禪”不過是一個政治謊言罷了。只要人還有私心,就不會有真正的公天下。而所謂的天下唯德者居之,實際上應該是天下唯權者居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