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躬耕地”,必須講究歷史方法論問題。

想揭示“躬耕地”之謎問題,必須講究歷史方法論,這是澄清歷史真相的手段。下面我提出一些步驟和方法,供歷史愛好者及學者們參考,拋磚引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1、研究歷史,要以國家二十四史作為依據,因為正史是國家從過去發展到現在的全部記載,是一個國家的認定。

而民史或野史,作為正史的一種補充和豐富,不能全盤否定它的存在,而是提取它與正史相融合的論述,經過嚴格地歸納演繹推理,推敲論證它的合理性論述,作為補充正史記載的空白部分。因為民史記載缺乏嚴謹性,其內容夾雜很多傳說、故事及文學性,這也是國家把這一部分民間記載確認為民史的原因。

破解“躬耕地”之謎問題,我們首先以三國背景相應的《三國志》作為研究主題,而相關的《史記》、《漢水》、《後漢書》《晉書》等,作為研究三國的輔助手段。

至於後來的正史記載,或府志、縣誌及考古發掘,可以作為“歷史演繹推理合理性”的手段,起到相互印證的作用。

至於後來民史《漢晉春秋》等,民間傳述,註解、遊記、文學就需要論證它們與正史相融或相悖的記載的正確性。

2、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的研究,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當事人“躬耕於南陽”“躬耕南陽之畝”“操困於南陽”“荊州北拒漢沔”“躬耕隴畝”“草廬”“三顧”等等本人的論述及認定。也可以從《三國志》裡“旁人”論述來佐證諸葛孔明的論述。並以此確認他的生存環境及人際關係環境 ,以此得出正確的判斷。

那麼,諸葛孔明口中的“南陽”究竟是哪裡呢?

3、論證“南陽和宛城、宛縣”的關係問題。宛邑的由來,宛縣的由來,南陽的由來——“南陽”名字歷史各個階段的變化。

4、論證“襄陽古隆中風景區和南陽”的關係問題。論述襄陽古隆中風景區的由來及變化。

5、論證南陽和襄陽的邊界問題。因為自秦置及兩漢至三國,南陽和襄陽的邊界清楚,見於正史記載。

6、作為三國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是能夠分得清楚南陽和襄陽,這一點毋庸置疑。

7、各地“遺蹟”對歷史記載的佐證,作為輔助證明。

把以上七個問題論證清楚,“躬耕地”之謎可解,南襄兩地再無糾紛。

研究“躬耕地”,必須講究歷史方法論問題。


研究“躬耕地”,必須講究歷史方法論問題。


研究“躬耕地”,必須講究歷史方法論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