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心理醫生再談: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如何調適心理應對?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襲,如何調適心理應對?

許允剛 臨床心理學博士 國家心理諮詢師 平頂山海普諾思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心理專家顧問

平頂山心理醫生再談: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如何調適心理應對?

平頂山海普諾思心理諮詢中心

目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已經上升為公共衛生危機事件。一方面,隨著武漢實施“封城”,交通管制,全國已有24個省、市、自治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涵蓋總人口超過12億;另一方面,由於人們不瞭解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唯恐感染,見“鄂”色變的恐懼情緒日益加劇。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襲,我們如何調適心理應對呢?就此問題,平頂山海蒲諾思心理諮詢中心,特邀心理專家顧問,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許允剛給出了以下建議。

許允剛認為,我們只有瞭解了處在此次病毒公共衛生危機事件中的人們的心理反應特點,才能很好地調適心理應對病毒,戰勝病毒。他說,目前,人在面臨來勢洶洶的病毒蔓延一般會產生以下心理反應:

平頂山心理醫生再談: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如何調適心理應對?

平頂山海普諾思心理諮詢中心

一、恐懼與輕視心理。因恐懼而驚慌是人在面臨危險時的一種本能的心理反應,病毒蔓延,宣佈封城,交通管制,身臨其境,人們的認知很容易出現偏差,產生誤判,認為病毒無法控制了,自己很可能會被傳染死掉,錯誤的認知會加劇恐慌情緒。因此,此次事件中出現了二十多萬人連夜出城的現象就是人的本能反應,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與之相反的是,還有一類人,他們面臨病毒來襲的險境故作鎮靜狀,出門不採取任何防護措施,不戴口罩;隨便走動,到處亂串,一副無所謂懼的樣子,他們過度輕視病毒的危害,認為市區那麼多人怎麼會傳染上自己呢!況且身邊還沒有出現感染者。因僥倖心理作怪,這一類人往往是已經身處險境還不自知,一旦患病,後悔莫及。

二、緊張與焦慮情緒。病毒來了,道路斷了,房門關了,親人不能往來,每天刷屏看到很多關於病毒的恐怖信息,人們的神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意識層面不可避免地產生消極的想法:自己之前接觸過那麼多人,他們中會不會有處在潛伏期的病人?擔心自己會不會已經染上了?自己的親人會不會染上?於是,不停地刷屏,不斷地與親人通話,每天生活在擔驚受怕中,過度的緊張與焦慮,會導致食慾不振、失眠、多夢、頭暈、噁心、便秘、肌肉痠痛等病理症狀。

平頂山心理醫生再談: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如何調適心理應對?

平頂山海普諾思心理諮詢中心

三、無助感與退縮行為。病毒來襲,氣勢洶洶,我們宅在家裡,一天天過去了,除了吃飯睡覺、刷屏、看電視卻什麼也做不了。一方面,挫敗感油然而生,覺得自己很無能、很無力、很無助;另一方面,由於病毒存在潛伏期,無影無蹤,因擔心傳染,不願與人交流、交往,認為“江湖兇險”,不如封閉自我安全,嚴重的還會出現行為退縮,迴避正常的人際關係,陷入抑鬱心境。

四、信任危機與憤怒情緒。信任危機是因病毒蔓延存在潛伏期,人與人之間無法取得足夠的信任,總擔心對方是處在潛伏期的病人,害怕傳染自己,他們不願見親人和朋友,可能會出現信任危機,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現象,為了大家的安全,非常時期,我們不要求全責備,學會理解對方,多給與一些心理上的寬慰,可以有效消除信任危機帶來的不快。憤怒情緒一是主要針對應對病毒蔓延所採取的措施,人們在不明真象的情況下,很容易信謠傳謠,偏聽偏信,求全責備,認為有關單位部門的措施不到位、不合理、不科學等;二是病毒蔓延原因找到後,人們認為本可以避免的病毒蔓延卻沒有避免,他們把憤怒指向吃野味的人,認為他們破壞了整個社會的秩序和健康,他們是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應該受到懲罰,於是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一些諸如“吃野味的人都該判死刑”的言論等。

平頂山心理醫生再談: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如何調適心理應對?

平頂山海普諾思 心理諮詢中心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調適心理應對病毒呢?許允剛給出了以下建議:

一、正確認識自己的緊張、焦慮、恐懼情緒,樹立積極的心態。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人在面臨諸如病毒這些危機事件時,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是正常的,沒有這些情緒出現反而是病態的。正因為人有了這樣的不良情緒反應,才使我們處於警覺狀態,時刻提醒我們要重視起來,避免染上疾病。反之,假若面臨危險沒有這些情緒反應,置若罔聞,很可能會傳染上病毒受到嚴重傷害的。因此,當這種緊張、焦慮、恐懼情緒來臨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它,接納它,處理它,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一是你可以把這種情緒的感受向自己信得過的人說說,這樣做後情緒會減輕很多,你會發現它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二是通過轉移注意力到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看電視、電影、小說、體育運動等,都可以有效減輕消極的情緒;三是在認知與行為上可以把自己當做抗擊病毒的一道防線,做好個人的一切防護措施,保護自己又保護了別人,為抗擊病毒做出個人的奉獻。

二、有規律地作息,讓生活有“目標性“。病毒來襲,封城、阻斷交通、拒絕人際往來,徹底打亂了我們有序的生活模式,瞬間歸於無序的混亂狀態,過去“程序化”的生活習慣被打破了,新的生活習慣沒有建立,面對病毒的肆虐,人們不可避免地陷入恐慌狀態。這就要求我們要重新建立新的生活模式,重新程序化,習慣化,這樣做我們就能夠擺脫恐懼情緒,迴歸健康生活。首先科學規律的作息是必須做到的,避免熬夜、避免無休止地玩手機、看電視等;其次是給自己制定一個在家“避難”期間的活動計劃,消除“虛無感“,如看一本書、看一部電視劇、學習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抽出一定時間和親朋好友網上聊天、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等,這樣做既可以取得心理支持又可以讓生活有”目標性“。

平頂山心理醫生再談: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如何調適心理應對?

平頂山海普諾思心理諮詢中心

三、汲取積極信息,屏蔽消極信息,保持良好心態。疫情發生以來,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其中不乏消極的信息,如可惡的謠言、可怕的感染數字、死亡數字等,這些信息通過你不斷地刷屏,衝擊著你的感覺器官,讓你惶惶不可終日,越關注這些信息,恐懼的情緒愈發嚴重。因此,我們要學會汲取積極地信息,屏蔽消極的信息,保持良好心態,避免過度的刷屏關注有關病毒感染的消極信息。要想做到這些,我們首先要了解掌握防範病毒的措施,如勤洗手、勤通風、戴口罩,不串門、打噴嚏、捂口鼻等;其次要學習有關這次病毒的科普知識,消除恐懼心理。人們害怕的往往是自己不瞭解的東西,當熟悉、瞭解後就會不再過度的害怕,因此,認識病毒就可以有效減少對病毒的恐懼感;三是避免傳播消極情緒。由於情緒像病毒一樣是會傳染的,因此,我們網上要做到多傳播積極向上的情緒,不傳消極恐慌的情緒。

四、積極抗擊病毒,做好心理援助工作。

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須自身硬。只有我們自己的心態好了,身心健康了,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在家“避難”期間,我們在做好自己的心理調適的同時,也要幫助身邊的人渡過難關,要關注親人、朋友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避免心理素質脆弱的出現心理應激反應,身體出現疾病延誤治療時機。尤其是老年人思想觀念守舊,信息不靈通,甚至有的老人不信“邪”,對於防疫措施他們會不以為然。因此,在關注他們身體健康同時,也要和他們交流有關病毒的信息,取得他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抗擊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