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实体经济的出路在哪?

星空下的思念1997


这个问题好大,也只能化大为小了,找到变与不变。互联网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出路实质上就是这些年来,经常听说的拥抱互联网,改造成互联网+。实体经济输出的是产品也好,服务也好,要赚钱,本质上也是降本增效,这是不变的。变化的是,获取信息的方式,与过去工业时代相比,更加快捷更加多维更加有效。这些还只是互联网的部分特点。实体经济得跟随时势变化,来变。比如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改造公司产品服务流程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率,快速找到需要的人,形成交易,换成钱,形成利润增长。


专注增长


在过去,我们习惯于把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包括现实的社会治理和虚拟的社会治理对立起来。

至少从中国的角度来讲,我们对互联网的认知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认为互联网代表的信息基础是所谓的媒介,比如有很多企业只想利用互联网打广告。这是最早阶段了,大概是互联网进入中国到2000年初左右。第二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认为互联网变成了一种渠道,有很多企业开始在互联网上创业,设立自己的IT部门、信息技术部等,这时,互联网已经变成企业治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和渠道,已经不再仅仅是打广告的问题了。企业也要信息化,要建设自己的网站了对吧,而不仅是投放广告。另外这个时代也出现了贴吧、网游等等UGC的内容。这个年代大概就是2000年左右一直到2009年、2010年左右。我们对于互联网的第三阶段认知大概是从这个2010年左右开始,3G、4G手机,包括我们的智能移动终端普及之后,我们就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多的把互联网视为平台,在平台之上会产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比如说电商、社交、地图等等各种各样的应用和内容。

面向未来,我们要把互联网平台再上升一个台阶。最近中央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关于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机制改革。这里面已经明确表示,以数据为代表的技术未来会成为我们的生产要素或者生产资料,这其实是很了不起的一个说法。所谓生产要素,在政治经济学当中,是指资本、土地、厂房、矿产、资源等,劳动力叫生产资料。如果以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都变成生产资料的话,那其实背后隐含的就是:未来的各行各业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结合新兴技术与互联网。无法结合就意味着不能发展。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没有高度普及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分的很清楚,但是现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比如说,我们所知的O2O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配送,必须有线下做饭的工作,然后才能配送;另外包括我们现在的快递、新零售盒马生鲜,还有便利店峰哥,7eleven等等,许多所谓的线下零售店竟然都与线上一体化了。面向未来,我们大量的实体经济,包括私营经济、个体户等等,都必须通过互联网的渠道来进行,比如说上下游供应产业链、营销、交互、使用,包括及时的用户体验改进等服务,都需要借助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所以说在未来,所谓的线上经济和线下经济的差异会越来越小,即使是小经济,也需要用到互联网。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脱离了互联网的所有商业模式或者相关的创作都会寸步难行


治理科技王老师


这个话题永远可以说下去,但是说的太多,太专业,起不了做用,帮助不了别人

其实很简单,互联网上除了金融投机,全是实体,没有实体经济生产的产品,互联网卖什么?卖口水?

互联网是实体经济的通道,明白了吗?

时间回到今年二月,村村封路,城城封城,互联网有什么用,?

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虚拟经济实际上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你能少了手少了脚吗?

真的少了一只手一只脚也行,你能少了大脑吗?

至少店面商铺太贵,这是当地政府造成的,土地财政必然的后果,今后房价如果政府没有勇气打下来,

那么我相信,租店的人会越来越少,而且租店本质上是只对当地某个很小区域服务的,如餐饮,理发,等硬性必须要店面的,那也只能把质量做好,让消费者买单,但是互联网的优势在你可以无区域跨区域的做生意,可以在农村,可以在车库!

不要把实体经济和互联网对立,它是一个身体的各个部分,要想赚钱,关键在头部大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