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襄樊之戰對蜀漢政權有什麼影響?

軍爭天下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史上亦稱襄樊之戰,此戰中,雖然關羽在早期重創曹魏,威震天下,但是後來卻遭遇了呂蒙的偷襲,使得他不得不敗逃麥城。

接著,關羽父子被東吳擒獲,並最終被斬首,襄樊之戰,雖然曹魏和蜀漢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但不管怎麼看,蜀漢受到的影響顯然更大。

在這一戰中,蜀漢不僅丟了荊州三郡,損兵折將,實力大大被削弱,還打破了與東吳數十年來的同盟,可以說,三國的形式由此被改變。

那麼,襄樊之戰發生的背景是什麼呢?這場戰役對於蜀漢來說真的是必打不可嗎?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襄樊之戰會發生。

第一個原因是劉備在漢中的勝利,赤壁之戰以後,劉備奪取荊州,有意進攻益州,而最後他也確實在益州之戰中獲得勝利,再加上公元219年春,曹魏軍隊在漢中被劉備擊敗。

這個時候的劉備,所佔領的地方和本身軍隊的實力,都得到了大大的增強,可以說是整個軍隊的巔峰時期,而反觀曹操集團呢?此時的曹魏已經是內憂外患,所以曹操不得不選擇防守。

而且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已經講明瞭,如果劉備想要稱霸天下,復興漢室的天下,那麼荊州和益州就是必爭之地,這時候的劉備已經得到了這兩個地方,所有條件都充足,這時候發動襄樊之戰,看起來確實很好。

第二個原因是戰役初期取得的勝利實在十分誘人,曹軍中有一員大將,名叫龐德,曾經射中過關羽的前額,關羽對他也是十分忌憚,稱他為“白馬將軍”。

但兩軍交戰恰好是在八月,連綿的大雨使得河水暴漲,除了龐德以外,另一位大將於禁率領的軍隊被大水所淹,沒辦法,他們只好上高處躲避。

關羽趁機率領水軍攻擊他們,往前是關羽的大軍,往後又是洪水,曹軍無處可逃,只得投降,曹操派來增援的大軍都盡數投降關羽,曹仁堅守樊城,但是城中軍隊只有幾千人,而且沒有被水淹沒的城牆只有幾尺高,根本守不住,因此關羽輕易就拿下了樊城。

第三是孫權集團對整個戰局的影響,本來,襄樊之戰發生之前的兩年,也就是在公元217年,東吳和曹魏才打過仗,史稱“濡須會戰”。

這場戰事的雙方都投入了很大的兵力,按理說,戰爭之後,東吳本身實力不如曹魏,所以應當會選擇休整,沒有多餘的精力來摻和蜀漢與曹魏之爭。

綜合以上三點,關羽才會率軍北伐,意圖重創曹魏,但是這員大將卻忽略了兩個問題,第一是曹魏雖然受創,其實力仍然不容小覷,綜合地來講,它依然是三大軍事集團中最強大的一個,蜀漢雖然達到巔峰時期,最多也就是與其打個平手,沒有一舉消滅曹魏的能力。

第二是孫權對戰局的影響,此時的孫權基團,儘管在之前的戰爭中被創,但是他們依然平定了山越,交州、荊州三郡也在其囊中,他們此時最大的忌憚對象恰好是劉備集團。

因為劉備佔據著荊州南郡,這就使得孫權不僅沒辦法向北邊進一步發展,還被劉備和曹操夾在中間,擔憂不已,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會和曹操一起攻打劉備也就不奇怪了。

孫權的這種行為,其實也就相當於賭一把了,最後,孫權賭贏了,從此東吳佔據了荊州六郡,這可不僅僅是地盤的增加,這使得孫權集團“全據長江”,鞏固了其政權的安全性。

對於蜀漢來說,襄樊之戰的失敗使得《隆中對》成為虛話,因為他們失去了東面北伐的大基地,再加上其軍隊和人才的損失,這時候的蜀漢已經在走向衰敗了。


柴門聞犬吠666


關羽襄樊之戰,是強盛時期的蜀漢政權對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發動的一次重要戰役。戰役之初,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由於前線指揮官關羽犯了嚴重的誤判,最終未能攻下襄、樊,反而丟失荊州,“敗走麥城”,自己也死於非命。

(關羽)

襄樊之戰

劉備取得益州後,在漢中擊敗曹操大軍,接著又派遣劉封、孟達佔據上庸,至此,劉備集團的領地和實力大為增強,達到了頂峰時期。

劉備認為,曹魏政權在蜀漢、東吳聯盟的夾擊下,損兵折將,失勢較多,加上北方局勢動盪,曹操面臨內憂外患,這正是集蜀漢之盛威,乘勝打擊曹魏勢力的時候。於是,劉備派關羽領兵,從荊州南郡出發,向曹軍駐守的襄陽、樊城發起進攻。一開始勢如破竹,攻至襄、樊城下,曹軍固守不出,關羽採取圍困策略。眼看襄、樊危險,曹操派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援,但卻遭遇“霖雨”,“漢水泛溢”,以致於水淹七軍。關羽趁機進襲,俘獲于禁等人,重創曹魏。襄樊之戰取得初步勝利。

但是,就在關羽喜笑顏開,準備舉杯慶賀之時,荊州失火。東吳大將呂蒙為了守回荊州,向關羽部隊偷襲。關羽丟下襄、樊二城,回身救援,哪想到呂蒙這次不打無把握之戰,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和兒子一起被吳軍所殺。蜀漢全域震驚。

(呂蒙)

戰略失誤

關羽取得了襄樊之圍的決定性優勢後,為什麼又被曹魏破解,回救荊州失利,敗走麥城?筆者認為他主要是犯了戰略性的誤判。

首先,他高估了蜀吳聯盟的可靠程度。蜀吳聯盟也僅是針對強大的北方勢力曹魏集團而成立的。三國鼎立,各方利益擴張,聯盟並非牢不可破。蜀吳雙方都希望聯合起來消弱曹魏勢力後自己做大,雙方矛盾不斷交集。關羽一路高歌向北,圍困襄、樊時,勝利在望,孫權怎麼可能高興呢?蜀漢做大,我東吳以後還會有好果子吃嗎?

其次,關羽低估了孫權、呂蒙對他的猜忌。孫權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關羽,關羽怒斥媒人使者。孫權怎能嚥下這口氣?劉備手下張飛、關羽、趙雲等,個個都是猛將,既然這些將領不為我所用,我又何必讓他在我長江上流逞英雄?!孫權滅關羽之心早有。

再者,荊州本來就是我東吳的,只是當初你劉備被曹操打得稀里嘩啦地盤盡失時,我借給你用。你倒好,賴著不還,我不強行索取還能得到嗎?於是,孫權、呂蒙精心策劃,關羽襄樊之戰,正好給了他們絕佳的機會。

襄樊之戰後,痛失荊州,歸根結蒂,還是關羽大意,正所謂 “大意失荊州”矣。

局勢影響

襄樊之戰,直接決定了荊州三郡(主要是)的歸屬,東吳從此佔據荊州六郡,不僅增加了地盤,而且還“全據長江”,進一步鞏固了政權的安全。

蜀漢丟失荊州三郡,損失極其慘重。首先,蜀漢從此失去了東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對成為虛話。其次,荊州的軍隊和人才基本上是損失殆盡。再者,孟達叛變投魏,導致喪失上庸等地,最後,蜀漢在襄樊之戰的慘敗,直接導致了後來討伐東吳的夷陵之戰,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漢政權雪上加霜。

襄樊之戰,三國鼎立形勢重新改寫。蜀漢與東吳反目成仇,聯盟破滅,雙方拉開了長期戰爭的序幕。蜀漢腹背受敵,從此走向衰亡。

(劉備)


龍眠山上


赤壁之戰後,孫劉聯盟暫時遏制了曹操南下的勢頭。到了建安十六年,劉璋邀請劉備入蜀為他抵擋漢中的張魯。

本來,劉備已經對益州之地不懷好意,但攻取蜀地定然比登天還難。如今,劉璋這個腦殘竟主動邀請入川,劉備欣然接受了他的請求。

出發前,劉備安排關羽、諸葛亮、張飛、馬良和趙雲等人留守荊州。不難看出,這些人都是劉備起家的心腹班底,可謂是能文能武和能攻能守,處理荊州這個得之不易的大後方應該是綽綽有餘了。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劉備入川不久後就遭遇了麻煩。劉璋雖然愚鈍昏庸,但最終還是回過神來了,他終於發覺劉備前來不是幫他站臺的,而是過來砸場子的。

於是,劉璋改變了起初對劉備有求必應的態度,開始下令蜀中各地堅壁清野,嚴防劉備實力的壯大。劉備眼見形勢越來越嚴峻,只得緊急向荊州求援。

接到劉備的求救信,諸葛亮趕緊做出佈置,他一面率領張飛、趙雲等人逆流而上,趕緊入川;一面又留下關羽、馬良等人看守荊州,再三叮囑小心謹慎。

隨著援軍的趕到,劉備一改往昔的頹勢,開始走得順風順水,終於取代劉璋成為了蜀地新主。之後,他又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坐擁益州、荊州和漢中之地,勢力達到了最鼎盛時期。

在群臣的簇擁下,劉備自立漢中王,事後向漢獻帝履行表面的手續。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群臣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事將軍臣諸葛亮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劉備成為漢中王以後,將自己的全部地盤和全部人馬劃分為三大戰區和軍團。第一軍團由關羽統轄,駐紮荊州負責對曹操和孫權的東線作戰;第二軍團由張飛統轄,作為機動力量駐紮於閬中一帶,進可攻退可守;第三軍團由魏延統轄,駐紮於漢中負責對曹操的西線作戰。

劉備親自率軍在西線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後,還順帶佔據了上庸三郡,迫使曹操後撤。這樣,東線戰場的樊城雖然還在曹操的手中,但地理位置卻變得十分孤立。

為了再接再厲擴大勢力範圍,也為了緩解西線戰場的壓力,劉備下令由留守荊州的關羽第一軍團主動出擊,從東線加大對於曹操的軍事壓力。於是,襄樊之戰打響了。

很多人說,關羽因為驕傲自大才主動攻擊曹操,導致了荊州的丟失和自身的殞命。實際上,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雖然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軍團主將,但他只有戰役的指揮權,對於出兵北伐這樣的戰略行為是絕對沒有決策權的。

領命後,關羽首先安排荊州的防務,當然主要就是為了防備孫權。他命人嚴密防守荊州的各處關隘,每隔三十里修建一座烽火臺,及時傳遞軍情。

之後,關羽領兵北進,目標直指由曹仁鎮守的襄樊。所謂“襄樊”,是指襄陽和樊城,兩地隔漢水而相望,互成犄角之勢,是曹操勢力在南部的防守重鎮,堪比他的“南天門”,絕對不容有失。

面對氣勢洶洶的關二爺,曹仁自然不是敵手,趕緊求援。曹操眼見事態緊急,立即派出大將於禁和龐德前來增援襄樊,雙方就此陷入相持階段。

期間恰逢雨季,由於于禁部隊準備不足,被關羽搞了個“水淹七軍”,不僅損兵嚴重,而且於禁被俘,龐德被斬。

消息傳回後,曹軍內部頓時亂成一團,有人主張“棄守襄樊”,有人主張“遷都避禍”……。最後,曹操採納了司馬懿的計謀,秘密遣使說服孫權從背後襲擊荊州,相約共同瓜分此地。

由於赤壁之戰後“分贓不均”,在荊州的歸屬權問題上孫劉之間爭執不下,孫劉聯盟基本上已經是名存實亡。因此,面對曹操的誘惑,吳主孫權開始躍躍欲試,甚至是磨刀霍霍。

前線的關羽為了乘勝攻擊,決定趁著徐晃率領的新一波援兵尚未立足之際攻下樊城。不過,由於長期的連續作戰,加之徐晃早有防備,關羽軍團被擊敗向後撤退。

此刻,一個更壞的消息傳至關羽,那就是孫權已經派兵偷襲了江陵。關羽當時就懵了,這下進也進不得,退也沒地退,真的是前後維谷。

無奈之下,高傲的關二爺只好派人向駐紮在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求援。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劉、孟二人見死不救,以“上庸新得”為由拒絕發兵。

據正史記載,劉封和孟達的兩支部隊的確是經過一場殘酷的攻堅戰才攻佔了上庸。而且,此地之前長期歸曹操所有,城中百姓對曹魏的依附心理依然很強。如果貿然分兵救援關羽的話,一來兵力極其有限,二來很可能會導致上庸得而復失。

萬般無奈,關羽只好選擇敗走麥城(今湖北省當陽),希望能夠僥倖突圍後退回蜀地。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

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結果,孫權早已派潘璋在此一帶設伏。潘璋的手下將領馬忠活捉了落敗的關羽和關平父子後,被孫權下令處斬。

關羽被殺後,劉備以此為藉口,不顧自己口口聲聲恢復漢室的誓言,親率張飛的第二軍團揮師東伐孫權,挑起了夷陵之戰。

志在必得的劉備卻讓人大跌眼鏡,他被東吳的青年將領陸遜所擊潰,敗退回了白帝城並在此離世。從此以後,蜀漢政權進入到了後主劉禪時期。

接連遭受了襄樊之戰和夷陵之戰的慘敗,蜀漢由關羽統領的第一軍團和由張飛統領的第二軍團相繼消失。蜀漢政權的巔峰時期經此兩大敗仗而徹底一去不返,直到後來被曹魏滅亡也沒有崛起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