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刘长佑曾经提出过一个完整的计划灭亡日本,当时实施的话能成功吗?

威史


能够成功,不过这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打法,日本政府会被覆灭,但满清政府也多半难以保全,所谓“蚌鹤相争,渔翁得利”,最后得利的多半是汉族人,所以清政府拒绝了这一方案,也正因为有这一方案,就像头顶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日本政府与满清政府快速的签订了《马关条约》,结束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刘长佑的这个方案,既可以官方来做,也可以民间来做,只要解禁即可。

明王朝末年,有所谓汉族人当家的“倭寇”,进攻的目标是明王朝,如果采纳这一方案,就会形成新历史条件下的“汉寇”,不断袭扰日本,日本政府在被扰乱情况下,能否获得进攻的持续动力,尚未可知。

这个方案,主要精神就是“不死不休”,那怕“两败俱伤”!

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李鸿章同样是以存在这种可能要挟侵略者,如果不能接受满清政府的最高赔偿承受力,满清政府将“破罐子破摔”,西方列强也没有好果子吃,大家“一拍两瞪眼”!最后取得了勉强维持满清政府统治的结果,毕竟谁也没有力量可以侵吞这样相当于整个欧洲的地盘,这种情况将导致中国各省“占山为王”情况增多,还会形成无数的“索马里海盗”,西方的市场开放需求就将成为一纸空文。

大家看一下近来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情况下,美国🇺🇸提倡的“海盗”合法化思潮,就可以看出它的本质属性思维实际上跟刘长佑差不多。

美国🇺🇸各洲实际上是“盗贼同盟”,这个“同盟”的组合是通过“美国”这个联邦政府来约束的,如果全球不接受美国维持其统治的努力的话,就将面临三四十个“盗贼国家”的侵袭,迎来大规模的世界战争,这才是这种方案的“潜台词”!

刘长佑提倡的是一种“侵略文化方案”,叫“以暴制暴”,或者叫“以黑制黑”,俗话说的“打红了眼,抓住啥子是啥子”,与“礼仪之邦”的传统相悖,有点学习西方思维,如果是向一个汉人政权提出,多半会得到采纳,但满清政府觉得这个方案有“挖坑”之嫌,所以满清政府否决了这个方案,觉得这是“汉族思维方案”,不是“满族思维方案”。

所以在西方的对华路线方面,他们只能设想中国分裂为六七块,以实现“分而治之”,而不敢设想中国的彻底分崩离析,那样就会使全世界彻底进入“战乱状态”,故此他们不断鼓吹对中国的敌对,又不敢真正的进入敌对状态,阿富汗、伊拉克他们颠覆政权容易,要谈征服都难上登天,更别说征服体量相当于欧洲的中国了。

刘长佑的这个方案,其实是“学习”的产物,是向对手取的经,中国历史上的汉武帝,面对匈奴人的侵略,迫于无奈,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彻底将匈奴人驱赶出中国,体现出“不死不休”的精神,也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民族忍无可忍时的绝地反击。

虽然最高政府有可能面临垮台,但应该是可以将日本灭族,两者相害取其轻,如果中国的当权者是汉人的话,出于民族特性,是极有可能对日本这个新时代的“匈奴”采取袭扰战略的。


河东来


题主莫非对“完整”和“计划”这两个词语有什么误解,刘长佑这种脑洞大开、没有任何可行性的想法既不完整,甚至连计划也谈不上,怎么可能成功。

刘长佑出身湘军,历任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也算晚清时一个干员了。在1881年时刘长佑认为日本野心勃勃,日后必然成为祸患,因此提出了一个先发制人的想法。

按照刘长佑的设想,日本侵占琉球以后违反国际公法,各国不会对它包庇。清政府可以兵分三路,一路出松花江进攻库页岛,一路过鸭绿江从釜山出发攻击日本西部,另一路则从宁波、定海出发攻击长崎,日本指日可定。

刘长佑的这个想法显然非常粗糙,基本可以说是在地图上画了三个箭头就已经结束了。至于清军如何通过俄国领土、该派多少部队,如何海上运输,后勤如何解决、具体怎么打等等问题全部被忽略,显然不是什么整的计划。

另外从这个刘长佑的这个想法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上下绝大多数人对于国际形势的无知。

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其海陆军也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1881年的时候,日本陆军已经按照西方模式建立了7个师团,近10万人,全部装备了西式步枪和大炮。而日本海军则已经装备了4艘铁甲舰和大批的西式炮舰。

相比之下,清军此时还是传统的勇营模式,除了换装西式武器外,和传统军队没有任何区别,战斗力远不如日军。海军则刚刚起步,北洋只有几艘蚊子船,南洋水师和福建船政水师只有几艘跑船,实力不如日本海军。

很明显,刘长佑的计划完全是一厢情愿。清政府无力调动足以击败日本的军队远征日本,也无法保证海上航行的安全,根本不具备任何的可行性。所以在刘长佑提出这个计划以后,清政府没有任何反应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经远


刘长佑(1818-1887),湖南新宁县人,字子默,号荫渠(也作印渠),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咸丰二年(1852)随江忠源楚勇进攻广西太平军。次年又随江忠源镇压浏阳征义堂周国虞等会众起事。此后,江忠源领军出境,在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与太平军作战,刘长佑多次赴援。江忠源战死庐州后,1856年1月任补用知府,镇压文东天地会起义军余部于湖南临武后。他奉湖南巡抚骆秉章命,率萧启江等军5000人楚勇由湖南入江西,援救曾国藩,先后攻占萍乡、袁州、临江等太平军据点,升道员。1881年,刘长佑曾建议先发制人讨伐日本。刘长佑分析,日本侵占琉球,违背了国际公法,一旦开战,在国际道义上占不到便宜,且其侵略成性,迟早会吞并朝鲜,不若乘其羽翼未丰,先发制之。他认为,自同治以来,朝廷讲究洋务,设立海防,习水师,修炮台,购铁船,造枪炮,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正是其用武之时,倾中国之全力诛一日本,是有把握的。具体计划如下: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或虑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硫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凭庙算之长,海外有截,天戈远震,四夷戟兵,朝鲜、暹罗、缅甸诸国可免蚕食,不独越南也。这个计划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以日本吞并琉球为借口,细数日本的罪状,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并向其宣战,而后分三路大军荡平日本,具体部署为:北线为策应,征调东北三省之兵自松花江出发,进攻库页岛并从北向南进攻日本本土;中线为佯动,以朝鲜半岛为跳板时刻准备进攻日本本土;南线为主力,以洋务运动初步训练成型的海军从宁波、定海等地出兵,浮海东渡攻击日本长崎等地,同时防御日本可能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入侵。可惜当时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我认为这个计划不敢说百分百能成功,但也会威震日本一贯以来想入侵中国的狼子野心,同时也能达到敲山震虎,避免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事件发生,我觉得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去试一试,而不是坐而待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