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洞察 | 硅片產業鏈國產化成發展重點


產業鏈洞察 | 硅片產業鏈國產化成發展重點

出品 | 5GAI產業研習社

作者 | 邱天琪 | 中央財經大學


觀點:

1、硅片是半導體產業鏈的起點,是產業的最上游,貫通了整個芯片製造的前道和後道工藝,硅片的產量和質量直接制約整個半導體產業;

2、在硅片製造流程中,單晶爐、CMP拋光機、量測設備市場份額最大,佔到整個市場的60%;

3、硅片在半導體領域應用價值更高,12英寸和8英寸大硅片成主流;

4、半導體產業鏈逐步轉移至中國大陸,中環股份與硅產業集團積極佈局大硅片;

5、新冠疫情影響下逆全球化成為短期趨勢,我國可以借鑑日本硅片的發展歷程,硅片設備商協同製造商共同研發,逐步構建國產硅片產業鏈。


01

硅片製造流程複雜,以單晶爐、CMP拋光機、量測設備為關鍵設備

從石英砂到硅片主要經歷11道流程,流程工藝圖及部分流程的市場規模如下所示:

產業鏈洞察 | 硅片產業鏈國產化成發展重點

產業鏈洞察 | 硅片產業鏈國產化成發展重點

數據來源:華西證券

圖表來源:5GAI產業研習社

根據SEMI數據,2018年全球硅片設備市場規模為26.93億美元(185億元),其中單晶爐、CMP拋光機、量測設備為三大關鍵設備。

單晶爐:單晶爐用於拉出高純度、高質量的單晶硅,在製程中需要控制壓力、溫度、晶種轉速等數十項參數,是工藝最複雜的關鍵設備。其中拉單晶的方法分為直拉法(CZ)和區熔法(FZ)兩種。全球85%的硅片由直拉法制備,可用於製造8、12英寸半導體用(集成電路、分立器件)的拋光片、外延片、SOI等各種硅片。剩下15%的硅片由區熔法制備,可用於製造8英寸分立器件用的區熔硅片,主要用於整流器、探測器件、IGBT等高功率器件。

CMP拋光機:CMP拋光用於改善機械工藝所留下的細微缺陷,使硅片平坦度達到納米級以便製作成芯片。硅片平整度會影響後續芯片製作的良率和性能,需要精密機械和化學反應相配合,是硅片製程中較為複雜的工藝。

量測設備:量測設備用於提升硅片良率和產線生產效率,主要分為缺陷檢測、規格量測兩種類型,用於把控硅片質量和優化,穿插在各道製程間進行測試,在產線上設備種類和數量較多。


02

硅片主要應用於半導體領域和光伏領域,半導體領域應用價值更高

硅片的主要應用領域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應用在半導體領域,純度要求較高,標準為11個9以上(99.999999999%),還有一種是應用在光伏領域,純度要求相對較低,標準在4-6個9(99.9999%)。

產業鏈洞察 | 硅片產業鏈國產化成發展重點

產業鏈洞察 | 硅片產業鏈國產化成發展重點

數據來源:華西證券

圖表來源:5GAI產業研習社

根據Siltronic數據,2018年全球硅片市場規模114億美元(約750億元人民幣,硅是目前半導體器件的主要襯底材料,在半導體材料的市場份額佔比95%。

其中半導體級硅材料的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而目前市場上主要以12英寸硅片和8英寸硅片為主流。根據Gartner數據,依照全球產值劃分,12英寸硅片產能佔比64%,8英寸佔比28%。

其中12英寸硅片通常用於90nm以下半導體制程,例如邏輯芯片(CPU、GPU)、存儲芯片、FPGA與ASIC等高端領域。隨著5G、LoT、人工智能、雲計算的發展,帶動半導體技術加速升級,從而推動12英寸大硅片的需求。

而8英寸硅片主要用於90nm以上製程的特色工藝芯片,包括模擬電路、射頻芯片、嵌入式存儲器、圖像傳感器等。隨著汽車電子、工業電子等物聯網應用增加,推動8英寸硅片的需求,技術升級也使得6英寸硅片需求逐漸轉移至8英寸。


03

目前硅片產業呈現出寡頭壟斷的局面,國內大硅片仍主要依賴進口

目前全球硅片產業呈現出寡頭壟斷的局面,全球硅片行業前五大廠商佔據市場92%的份額。

產業鏈洞察 | 硅片產業鏈國產化成發展重點

圖表來源:5GAI產業研習社

目前中國大陸硅片製造商主要是中環股份和硅產業集團,市場佔比合計約3%。

但是從國內的情況來看,8英寸、12英寸大硅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根據電子行業協會數據,2016 年中國大陸企業在 4-6英寸硅片(含拋光片、外延片等)的產量約為5200萬片,基本可以滿足國內4-6英寸的晶圓需求。但是8英寸、12英寸的大硅片,國內自供率仍然較低,其中又以12英寸幾乎全部進口,這將大大制約我國5G、LoT等尖端技術的發展。


04

半導體產業鏈轉移,新冠疫情下逆全球化成為短期趨勢,成為我國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的挑戰與機遇


1)第三次半導體產業鏈轉移,中國半導體企業迎來發展機遇

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過三次轉移,第一次從美國轉移至日本,成就了世界級半導體材料企業,直至今日壟斷全球半導體材料供應,硅片產業Top2均來自於日本,超過50%的市場份額。

第二次從日本轉移至韓國和臺灣,在韓國成就了三星、LG、海力士等存儲芯片巨頭;中國臺灣則成就了全球邏輯芯片代工龍頭臺積電。

第三次轉移則是從中國臺灣轉移至中國大陸,這對於中國半導體企業是一次很好的發展機遇。


2)中環股份與晶盛機電強強聯手,積極佈局半導體大硅片

中環股份是國內唯一同時具備直拉法和區熔法技術的硅片製作商,也是國內領先的區熔法硅片製造商,用於IGBT和功率器件,在國內區熔法硅片佔比80%,全球排名第三。同時也是全球光伏領域硅片的領頭羊。

根據中環股份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新能源材料業務實現收入 149.21 億元,同比增長23.40%,佔營收比重 88.36%;新能源材料毛利率17.87%,同比提升 2.84 pct。光伏硅片銷量 51.44 億片,同比增長 76.19%。

中環根據自身光伏硅片的技術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向半導體領域發展。2019 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明顯回調,但公司產品在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導體客戶的銷售收入提升 2 倍以上,公司在 CIS、BCD、PMIC 芯片等產銷規模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2020年2月20日中環股份公司公告顯示,增發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 50億元,預計其中45億元投入8英寸、12英寸半導體硅片項目。

中環股份目前共有四個生產基地,分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天津、江蘇和無錫;中環股份協同無錫市政府、晶盛機電共建大硅片項目,公司8英寸硅片已於2019年9月開始順利投產,12英寸硅片第一套設備已經搬入,預計將於2020年1月開始試產,預計量產後8英寸硅片每月產能超100萬片,12英寸硅片每月產能超50萬片,待產品線補充後將大幅提升公司在半導體硅片領域競爭力。

隨著汽車電子、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消費類電子等應用陸續放量,預期半導體行業規模持續增量發展。中環股份將加快集成電路、功率半導體等方向的戰略性升級。

晶盛機電作為目前國內硅片設備產品線覆蓋最齊全的供應商,與中環股份強強聯手,發揮協同效應,進一步促進了國產大硅片產業鏈的完善。


3)硅產業集團橫向併購+政府投資實現半導體領域的快速擴張

硅產業集團是國內唯一具備直拉法12英寸大硅片技術和8英寸SOI硅片技術的硅片製作商,其中旗下三家子公司包括上海新昇、新傲科技、Okmetic,分別負責12英寸大硅片生產,8英寸SOI硅片和外延片生產。硅產業集團是國內首家實現12英寸大硅片量產的製造商,40-28nm硅片已經通過客戶驗證,28nm以下硅片正在客戶驗證中。預計公司在上海的項目量產後,每月8英寸硅片產能達36萬片;12英寸產能達60萬片。

國家大基金重點支持半導體產業,鼓勵國內芯片製造商使用國產芯片。大基金一期已經投資硅產業集團,大基金二期也將加大投資半導體材料,推動國產大硅片採購。

硅產業集團通過橫向併購上海新昇、新傲科技、Okmetic提升產品種類,加上政府背景股東和大基金投資,實現公司的外延式擴張,從而提升公司自身的競爭力。


4)新冠疫情下半導體產業鏈下游遭受衝擊,國內產業鏈上游迎來發展機遇

在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逆全球化成為短期趨勢,目前半導體產業鏈中下游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數據統計公司CCS Insights近日發佈預測,今年智能手機銷量將會嚴重受影響,銷量暴跌1.5億至12.6億部,全球手機銷量將在第二季度暴降29%,下半年依然不容樂觀。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0年1-3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4895.3萬部,同比下降36.4%。

隨著我國目前疫情已處於可控階段,大量企業復工復產,相較於國外疫情形勢有所好轉。隨著國外產業鏈上游的停工停產,對於我國而言迎來了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鏈相對完善,儘管8英寸、12英寸大硅片仍主要依賴於進口,但是隨著國內龍頭企業中環股份、硅產業集團在8英寸、12英寸大硅片研發和生產中取得的巨大進展,加上國家政策和資金大力扶持,一旦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將開啟國內硅片產業的進口替代之路。

日本大硅片優勢在於完整且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硅片製造商可以協同設備商、原材料商共同攻克技術困難,領先行業創新研發構建自主可控的國產硅片產業鏈。

我國可以借鑑日本硅片的發展歷程,中環股份和晶盛機電強強聯手發揮其協同效應,逐步完善整條產業鏈。產業鏈國產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將有利於國內硅片技術突破,也有利於國內硅片產業的規模化,提升全球競爭力。


總結

硅片作為半導體產業鏈的起點,貫穿了整個芯片製造的前後道工藝,硅片的產量和質量直接制約整個半導體行業,及更下游的通信、汽車、計算機等眾多行業的發展。其中半導體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是12英寸和8英寸大硅片,目前國內仍大多依賴進口,且行業集中度較高。

目前半導體產業鏈將轉移至中國大陸,中環股份和硅產業集團目前已經開始積極佈局大硅片,我國應當借鑑日本,與設備商進行合作,例如中環股份與晶盛機電聯手共建大硅片項目,加上此次新冠疫情國內逐步可控,國家政策資金大力扶持,硅片產業鏈國產化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