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00 題外話

之前有些文章,配圖需要調整,後續會陸續重複更新,不過會在原來基礎上增加新的想法和思考,見諒!凌晨趕工,特別補上新鮮出爐的邏輯文章一篇,給予補償,寒冷冬天希望能夠感受到真誠。

01課程導入(測量與估算)

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寒冷的冬天擋不住我們對邏輯和數學的生活化實踐。邏輯思維實踐來到第14課,這次計劃進行戶外實踐,探索測量和估算的秘密,計劃拿一把小尺子來測量Booker居住小區的長度。

當把這個實踐課題週五晚上告訴Booker時,聽完當時就很興奮,表示晚上就要出去,同時也流出誇張的表情,一把小尺子能測量出來嗎?

測量小區的念頭來源於一天晚上帶Booker繞小區散步時,經過兩個月的沉澱和思索,已經設計的差不多了。

另一個原因是:自從Booker迷上米小圈之後,很多時候看著看著就莫名其妙笑起來,後來仔細想了想。

米小圈吸引人的原因在於和小學生活有關,裡面很多故事是誇張式、幽默式的,容易刺激孩子的興趣點

突然轉念一想,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是我們設計的課題太陳舊,不夠吸引人。所以此次設計,採用誇張手法“一把尺子來測量宏大的小區”計劃,激發孩子對數學和邏輯的興趣,從生活中實踐測量和估算的概念,比起做書面的數學應用題,這些實踐對孩子理解幫助巨大。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2 測量和估算基本概念

測量是數學學習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測量,比如拿尺子測量一本書的長度,煮飯時使用的量杯度量要煮的飯量,比如我們的身高、體重。

測量的工具多樣性,有刻度尺子、有刻度的杯子、體重計、溫度計。

兒童的測量概念,在感知運動和前運算階段,兒童測量活動集中在遊戲、模仿、比較。在5-7歲過渡階段,兒童可以使用任意單位進行測量。

在具體預算階段,就需要孩子理解標準單位的概念,形象點理解就是參照物。有了參照物我們才能比較事物的大小、長短。比如形容長度的米,形容體積的升,形容重量的斤。

這些都是數學意義上的單位,還有一些抽象的單位,需要孩子學會轉換。

轉換的核心在於對生活常識的積累,比如自己腳長多少,自己走一步大概多長,有了這些生活常識上的積累,即使我們沒有標準意義上的測量工具,也能通過這些常識對測量的物品進行估算。

這也是思維轉換重要的一環,而且數學的世界裡精確計算部分不多,估算卻成為了我們實際應用中很重要的技能。

測量是基礎,估算是抽象思維的體現,它能把複雜的問題通過分解轉化成具象的問題,逐步求解,就是我們所說的由小及大。

小概念的熟悉,過渡到大概念的分解,能夠解決複雜問題。


03測量準備

1)測量的認識需要由小到大

讓一年級的孩子,直接拿一把直尺測量小區是不現實的。尺子和幾千米的小區長度跨度太大,過於抽象。因此,在設計測量大尺寸的關鍵在於,找到等量代換的物品。

即在直尺和小區長度之間找到連接點。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我的方法是讓孩子先拿尺子測量生活中一些可見物品,讓他了解“等量代換”的概念。因此出發前,引導Booker拿尺子在家裡先測量小物件。

小測量1:測量地磚長度等於多少把尺子?

讓他測量家裡的地磚寬度,使用的15cm直尺,80cm瓷磚測量結果是5把直尺長度+5cm,約等於3.4把尺子長度。

小測量2:測量自己的一步到底有多長?

引導他測量大概每一步的長度有多少,因此在家行走3塊瓷磚(2.4米)看看要多少步數?開始測的時候,孩子很興奮走的步子有點大,進行多輪測試後,差不多4步走完2.4米,簡單測算計算是一步大概60cm。(不要覺得誇張,實際行走測量下來,一步的長度確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加上每一步鞋子的長度60cm肯定是有的)

經過上面兩個小測量,一把直尺可以測量比它大的物體,單位不再是釐米,變成一把尺子。在學習階段,類似的邏輯思維題目很多,比如1只小狗等於2個兔子,4個小狗等於1頭豬,請問一頭豬等於多少個兔子?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2)測量方法的思索

測量方法,在設計之前大概經過1個月左右的思考和積累,計劃實踐4個測量方法:

A.步行測量法

繞小區步行一圈,看看總共需要多少步。通過直尺測量自己一步的長度;該方法的好處是小區周長換算成統一的計量單位,步數,計算比較簡單,但是步數不能保證每一步大小都一樣,測量解決不準確,屬於估算結果。

B.樹間距方法

觀察小區道路上的一顆顆間隔的樹,通過數樹的顆數,測量兩顆樹之間的距離來計算獲得。但是這個方案,有些地方,比如紅綠燈處、斑馬線處、小區大門口,

有些地方沒有種樹,需要運用其他方法代替,屬於綜合測量方法,但是它的適用性最強,鍛鍊孩子的綜合思考能力。

(可觀察小區周邊其他有規律的參照物,比如小區規律性的圍欄,馬路邊上的馬路牙子,鋪在地上的瓷磚,甚至小區邊上的路燈間距等方法代替)

C.GPS手錶測量

帶著孩子騎行一圈,開GPS手錶進行測量。只要GPS不發生漂移,理論上該方法是最準確的。

D.在線工具測量虛擬地圖

使用百度地圖的測量繪距工具,拉線獲取周長。所有的地圖都是按照一定實際比例縮放的,這個地圖的形成還是物理測量的結果。因此選擇這個方法來最後驗證我們上面三種方法的測量準確性。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3)設計生活實際應用題

測量本身是數據和邏輯的實踐方式,但是如何把這些實踐轉化為數學應用題型,需要設計出幾個簡潔的題目。

這些題目比很多練習題上的應用題更加有趣和有意義,書面上的練習題通常是抽象的概念,孩子無法理解

但是對於這種自己實踐操作的應用題,每個細節怎麼來的,每個計量單位怎麼測量,周長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就變得很具象,很好理解了。

最後我把題目設置成如下: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04 測量實踐

準備了文件袋、A4紙、一把直尺、鉛筆記錄,出門發現下起了毛毛雨,但是不能阻擋Booker測量小區長度的好奇心。撐了一把大傘,勇敢的出門測量了。來到小區大門,按照之前約定好的,按照“逆時針"的方向開始測量工作。

首先我們選擇了,樹間距方法

大致思路:通過測量兩顆樹之間的距離,並且多測量幾顆樹的間距,確保樹的排列是有規律的,最後數一數繞小區一圈栽種了多少棵樹。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首先我們反覆測試看看兩顆樹之間要走多少步數,實驗測試結果我需要9步完成,Booker需要10步完成,本來計劃在兩顆樹之間,拿直尺一段段量出來。

發現在兩棵樹之間有排列整齊的小瓷磚,於是我們先測量瓷磚的長度20cm,寬度是10cm,最後數了寬放式的瓷磚是66塊,長放式的瓷磚是33塊,最終確定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6.6米,除以之前測量的10步,因此一步長度大約66cm。

做完以上基礎工作後,並把這些基準測量結果記錄A4紙上,開始了“數樹之旅”,並在A4紙上標註圖片。

並非小區一圈種滿了樹,因此斑馬線和小區門口,通過計劃通過步行測量和馬路牙子的長度,綜合補全。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第二種測量:步行計數法

第一遍數完樹之後,我們又從起點開始一步一步數起來。實際過程中,Booker太興奮,步數數的比平常快,經過測量起點到終點步數一共為1375步。

第三種測量:GPS手錶定位

帶上GPS跑步手錶,開始步行(原計劃騎自行車,下雨只能步行代替),測量結果為1.14公里,耗費25分鐘時間。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05 測量計算階段

我們回家後,把測量的草圖在鋼化白板上進行繪圖,把三種測量情況進行彙總統計,如下: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其中利用樹間距屬於綜合計量法,需要計算樹的數量標識A,計算步數總和標識為B,有一部使用馬路牙子標識為C。

小區的周長就是A+B+C之和

1)計算出樹總和為19+28+67,合集114棵,但是計算段的時候,需要去除1棵,因此三段各去除1棵,合計111棵。

2)步數相加為102步;

3)馬路牙子64塊,合計64米;

小插曲:通過步行計算出來是908米,通過樹間隔計算出來1600米,兩個相差太大了。不僅孩子疑問一大堆,我自己也感覺奇怪,為什麼會差距這麼大?後來把原始圖一步步檢查,結果發現最後一個樹部分實際計數為67顆樹,寫成了167顆樹。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蹲地上畫起了測量草圖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孩子步行估算錯誤,實際為908米

等量代換:兩顆樹的距離等價於什麼?測量結果如何轉化成標準單位米?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通過複雜的計算,中間有百位數的乘法運算,通過分解成整數的方法,計算得出如下結果:

樹間隔法:111棵*6.6米/棵+102步*0.66米/步+64塊馬路牙子=864米

步數測量法:1375步*0.66米/步=1000步(660米)+300步(198米)+(100步66米)/4*3=908米

GPS測量:1140米,但是GPS有點飄

06 測量驗證階段


打開電腦,搜索百度地圖,使用測繪工具。孩子看我操作電腦,眼睛放光,感覺很神奇的樣子,尤其是使用測圖工具是,電腦上拉上一段線條就出來多少米,經過測量小區長度為875米。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對於測繪工具孩子興趣很濃,即興發揮了一個題目,猜一猜小區旁邊的那條河有多寬?

爸爸猜20米,弟弟猜50米,媽媽猜15米,Booker猜了25米。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最後驗證結果如下: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07 估算的擴展應用

通過對小區周長的測量,請估算下離我們最近的一輛11號線地鐵有多長?

這個問題應該比較複雜,不要求孩子能夠和能清晰的計算出來。但是可以用來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幫助孩子學會把複雜問題進行分解。

比如讓孩子描述自己坐地鐵的情景,嘗試把列車畫出來,再回憶一節車廂裡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引導孩子,要估算列車的長度,最關鍵的問題要估算一節車廂的長度。一節車廂的長度如何估算?

最合適的是通過座位的數量估算,每個座位的寬度轉化成生活中的凳子,於是讓Booker拿直尺家裡測量一個凳子的寬度,測量結果為40cm左右。

一節車廂通常為多節,每節6個位子,每節之間有銜接,每節中間有多扇門,通過這些組合起來轉換成多個位子,我們計算出一節長度約6米,實際一節車廂為23.54米,已經相當接近了,預估的一列地鐵差不多26*6+2米車頭+2米車尾=164米。


問題2:估算下你們小學有多少學生?

這個問題Booker回答的出奇的快,他知道學校有14個班,5年級一個班,1年級7個班,2年級6個班,除了1年級1班30個人,其他班都是32個人,因此14*32-1=10*32+4*32-1=449個學生


08 總結與思考

邏輯思維第一次走出戶外實踐,整個過程Booker都很興奮,通過一把直尺竟然把一個小區的長度測量出來了,還使用很多種方法交叉進行。

測量是我們學習數學重要的概念,而測量難點在於瞭解不同事物間的標準單位,這是數學基本要求。同時對於一些抽象的、巨大的無法用簡單測量的方法解決的問題,則需要尋找參照物、等價代替的方式完成最終的測量,這種結果通常是估算出來的。

除了測量外,計算過程他也嘗試自己畫出草圖,將每一類的計量嘗試轉換出來,對測量中一些細節掌握,因此變成一次實際意義上的數學綜合應用實踐,希望對他以後做應用練習題時有所幫助。

晚上他寫小日記時,簡短的語言,讓我這一切的折騰沒有白費。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生活化的實踐是最好的邏輯思維訓練,歡迎關注(smartlinking),鏈接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還有更多的數學、邏輯實踐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