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短板 精准把脉——雨湖区获省财政研发奖补企业数量、金额连年翻番的背后

湘潭在线10月8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超)上月,湖南绅泰春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艳做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投入1000万元,与国内顶尖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新产品;二是积极筹备公司新型研究院建设工作。

如此“大手笔”开展科技创新,这在绅泰春历史上尚属首次。作为一家扎根地方的现代化制药企业,过去绅泰春选择的是一条“多数走的路”——循着既有轨迹深耕细作,以不变应万变。如今,它主动跳出“舒适区”,拿出最好资源、最多投入聚焦平时很少涉及甚至不愿涉及的科技创新领域。这是为何?

绅泰春的前身是湘潭市制药三厂,1989年改制重组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得益于深厚的技术积累,绅泰春早在12年前就获批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31个国家药品准字号批文,年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

由于技术、工艺、产品和市场都相对成熟,多年来绅泰春经营理念相对固化,鲜少在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方面下功夫,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还停留在纸面上。

企业的转变,源于今年雨湖区科工信局开展的企业巡回走访活动。

年初,针对辖区内科技创新工作基础薄弱等问题,雨湖区科工信局集合优势力量,组建了3支服务小分队,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对辖区规模以上企业、服务业和建筑业、高新技术企业逐一上门走访,宣讲科技创新政策,聆听企业发展需求。根据实地走访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雨湖区科工信局将走访企业的特色亮点以及现实困难及时梳理汇总,建立统一台账。在此基础上,联合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各家企业制定解决方案,“一对一”上门进行业务培训指导。

雨湖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陈艳阳介绍,在最初的上门走访中,很多企业不是向他们吐槽科技项目钱难拿,就是诉苦说各种现实困难。尽管缘由各异,但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同一个问题:不愿意科技创新。

事后,经服务小分队多次上门宣讲,不少企业提高了思想认识,有了加大研发投入的想法,可大家又惧于不熟悉政策,缺少相关操作经验而产生畏难情绪。

“只要企业有想法,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根据每家企业的“痛点”“难点”,雨湖区科工信部门努力将政策宣传落实到位的同时,专门安排固定人员深入企业对接,手把手辅导企业开展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企业跑腿代办项目申报事项,让企业轻装上阵。前文提到的绅泰春,就是在雨湖区科工信局业务骨干多次上门走访后,从最初的抵触科技创新,到慢慢接纳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等概念,继而在专业人员帮助下,完成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和研发奖补申报的一个典型例子。

前不久,省科技厅发布《2020年湖南省拟兑现研发财政奖补资金企业名单》,绅泰春上榜,将获得省财政200多万元奖补资金支持。

“这是绅泰春第一次拿到科技创新方面的奖励资金!”罗艳告诉我们, 初次试水成功,无疑给罗艳和企业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也让她彻底改变了过去“搞不搞科技创新都一样”的想法。“如果继续走老路发展,我们很快就会触碰到行业的‘天花板’。只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走精细化发展道路,企业才能做大做强。”罗艳说。

研发投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科技支撑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雨湖区聚焦科技创新发展短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集中各类要素资源加大对企业精准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助推辖区内科技企业千帆竞发。最新数据显示:得益于政策红利引导和部门精准化服务,今年上半年,雨湖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企业获得的省财政研发奖补资金数量和金额,从2018年的3家企业、63万元增长到如今的21家企业、926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雨湖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在全市同类县(市)区中已由“跟跑者”变成了“领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