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基因組學揭示東亞的歷史!研究表明,東亞居民來自兩個族群

對東亞地區古代人類基因組的首次大規模研究表明,該地區的許多居民來自兩個曾經不同的種群,這些種群是在大約一萬年前農業發展後開始融合的。這些研究還揭示了從中國南部延伸到南太平洋的古代人類之間的聯繫,以及沿海居民之間的聯繫,這些聯繫可以提供有關人類如何在東亞定居的線索。

古代基因組學揭示東亞的歷史!研究表明,東亞居民來自兩個族群

當代的東亞人大體上是從5萬至10萬年前離開非洲的人類的後代。但研究人員對該地區自古以來人口遷移知之甚少,這種遷移已經影響了該地區17億人口的基因組。只有少數來自東亞的古代人類基因組被髮表,目前還不清楚一些關鍵信息,如農業的傳播(這大大改變了西方歐亞人的基因組成)是如何影響了世界的一部分。

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IVPP)的付巧妹教授團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針對新石器時代東亞地區的古代基因組分析將有助於揭示了人類史前遺失的一部分信息。

研究團隊分析了9500至300年前在東亞(包括現在的中國)生活的24個古代人的基因組,大部分基因組來自中國東北部黃河流域和東南部福建省的考古遺址。該團隊發現,在大約1萬到6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兩個地理區域的人在基因上是截然不同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開始融合:當代中國人的祖先大部分來自北方群體,但在不同程度上也與古代福建人有關(來自中國南方的人最接近)。

付巧妹教授團隊並不清楚這兩個群體是什麼時候開始雜交的,但他們發現,在5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北方的遺傳特徵已經開始擴散到中國東南部。

北京大學考古學家凌勤說,這可以解開農業如何在該地區蔓延的謎團——農耕種群和狩獵採集種群的混合。 這與歐亞大陸西部的情況不同;古代基因組研究發現,中東血統的農耕種群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歐洲的狩獵採集種群。

黃河流域的農民也向西遷移。由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哈佛醫學院的人口遺傳學家戴維·賴希(David Reich)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這個地區的20個5000年前古代人的基因組,發現了他們與當代藏人的聯繫。

付巧妹教授團隊研究還揭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遠距離聯繫。居住在中國沿海附近的新石器時代的人,無論是在東北部還是東南部,與來自東南亞和日本沿海地區的古代人都有著一定的血統。付巧妹教授說:“這意味著東亞的整個沿海地區是人們遷徙的重要場所。” 戴維·賴希的團隊也發現了類似的聯繫,他們說這可能是現代人類最早沿海定居在東亞的證據。

來自中國東南部的祖先甚至走得更遠。付巧妹教授團隊發現,福建和臺灣海峽島嶼的新石器時代個體與遠在大洋洲的瓦努阿圖遠古島民有著密切的關係。以前的古代基因組研究已經記錄了該祖先從東亞到大洋洲的傳播。付巧妹教授團隊的研究表明,這一群體起源於中國南方。

堪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考古學家馬修·斯普里格斯說,這個結論是有道理的。考古和基因證據表明,南太平洋的遷徙與臺灣的古人類有關,臺灣的新石器時代居民可能來自大陸南部。

這一發現公佈在5月14日Science雜誌上,揭示了人口流動在東亞人的早期遺傳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