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湖北美丽乡镇”这个题材从我脑子里浮现出来以后,我开始留意方面的文献,做三农自媒体有一段时间了,前面做了一个“乡土亮哥带你下乡”的视频频道,一直没有大的反应,我也在不停地思考,是素材质量问题,还是没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做了几期视频:木兰庙,罗家岗,还有黄陂泥塑,罗家岗是很适合“湖北美丽村镇”这个话题,说心里话,我又怕做这类型的视频,有点偏离三农领域了,做多了怕做成了旅游领域,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没有去进行主流如木兰天池,大余湾创作的原因,我也比较喜欢乡下野生没有商业开发的景点,有了这些想法,我准备开始“湖北美丽乡镇”的第一个作品,第一个一定是我老家:长轩岭镇。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长轩岭镇老街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晴

早上9点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毕,准备好了无人机,自拍杆,麦咪头等工具,楼下吃了一碗热干面就往老家赶。

我是坐公交车去长轩岭,好在公交非常方便,到了终点,我往北走了百余米左右,站在去木兰山风景区的三岔路口,路边的景观和城里没有大的区别,农村城镇化太快了,路边“长轩岭公园”是我们曾经从湾子到镇上的必经之路,十多年前都是农田菜地。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乡土亮哥自媒体工具


公园确实不错,绿化和配套都让人感觉舒服,我把背包放在公园木亭里,准备先航拍;

无人机航拍不复杂,但不熟悉还是会出现炸机,我飞无人机有二不:环境不可控不飞,风向太大不飞,不了解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凭手机软件图传也不能保证安全,一般情况我都是熟悉好环境,保证在飞行过程中,不会撞上高压线,电杆,建筑物等等。

无人机升到100米左右公园的上空,环绕拍一圈镇子全景,然后向南低飞拍了些视频,大约飞了7.8分钟就返航了,留些电量等晚点去明清街拍素材。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老家新地标


上午11:00左右

长轩岭公园在镇北头,沿着一条坡上去,我到了老街,老街一个红砖外墙,已经废弃很久的厂房映入眼帘,厂房铁门锈蚀,透过破败不堪的窗台,看见里面杂草丛生。

继续往街中心走,街上一间黑瓦青砖的房子吸引了我,特别是墙上醒目的红色警示标志“危房,请勿靠近”,走近危房大门,屋顶已经一大半没有瓦,剩下几根木橼和摇摇欲坠的瓦片,

掏出手机,拍了照片和视频,也许我不经意的记录,当这个老房子彻底不存在的时候,就能勾起人们心中的回忆。

70年代初,黄陂木兰山还不是旅游胜地,她只是座山。而她脚下的长轩岭街,大致由两排瓦房子组成——坐西朝东以及坐东朝西的两排相对而立,鳞次栉比地平行伸展,如来自远古的两条深色长龙,蜿蜒南北2000多米。如今,这两行黑瓦房的老街,完全被现浇或者水泥板的建筑物取代,留着极少数的老房子,几乎都是危房。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留下来的几乎都是危房


街北一路看到了上世纪的老房子,老长岭工商所,老供销社,快到横马路的老文化馆已经改头换面,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里面好几桌老人在玩麻将;

中午12:10

横马路找一个小吃店吃饭,要了一份手工面,没有想到面上还码这几片肉,买单时老板娘才收五块钱,老板娘也是老长岭人,还是老家人实在。

吃完面休息片刻,到木兰大道明清街航拍,这次是沿着明清街面屋顶上空低飞,要把明清街的长度展示出来,通过后期制作,这次飞行还比较满意。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木兰大道明清街


继续老街寻觅老建筑物,横马路一直是长轩岭镇中心地段,一条南北朝向的老街被东西朝向的横马路一分南北,横马路也称“横路街”,东头是黄陂三中,西连木兰大道,东头尽头是黄家湾和滠水河,老人民公社和老电影院,老派出所,都在这条街上,上个世纪老镇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横马路和主街的十字路口,等同于老街的“六渡桥”,

每逢赶集日,四里八乡的村民都涌上街头,当年的繁华,6070后老长岭人都记忆犹新。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安静的长轩岭老街


电影院完全改变了,外观彻底没了以前的痕迹,大门一块“文体广场”牌匾完全是新的身份,应该是广场舞大妈日落黄昏后娱乐的场所。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曾经青春的长轩岭电影院


附近发现一栋老房子,可能是背街,没有红色危房标记,明清古屋,门楣,已经斑驳的红漆木门,青瓦,条理方正的条石,都透出古色古风的格调,墙上长满野草,我推了一下门,外观没有上锁,但推不开,应该从里面封了,偏房完全倒塌,只剩下一对立门,草和灌木丛肆意疯长;

老屋邻居是一位85岁老奶奶(后面直接问了老人家的年龄),屋里放着楚戏,老奶奶站在她家门口,一看面相就知道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我问:老人家,这个是大户人家,现在这个家人怎么不修一下这个房子?

老奶奶回我:这家和我一辈的早过世了,他家后人搬到城里了,也没有联系了。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可能是背街,没有红色危房标记的明清古屋


13:30左右

老街南街官方名称“人民街”,北街“解放街”,有门牌的房子代表着有在这条街依然存在的身份,南街上我记忆里的老邮局,新华书店,生资五金店,老照相馆,都消失在人间,老邮局的门头文化革命时期风格的装饰还保留着,

老长轩岭人喜欢把老车站的一片区域叫“街南头”,老车站早已不复存在了,街南头依然保存完好的一栋3层楼,一直以老街南头地标性的方式,屹立风风雨雨几十年,这种镂空的露台栏杆,在60年代一定是最流行的建筑风格。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老邮局的门头文化革命时期风格的装饰还保留着


街南头粮店早随商品粮的变革,变成了粮食仓库,门口已经废弃的房子曾经是我童年最向往的地方,原来我的堂奶奶,堂姑姑一大家人住过的地方,小时候,在她们家里看小人书,好像满屋子都是小人书,长大一点,姑姑订的《大众电影》杂志也成为我的精神粮食,那时候什么都凭计划,每一次去姑姑家,回湾子里带回来的油炸馍,让童年伙伴们羡慕死。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一直以老街南头地标性的方式,屹立风风雨雨几十年


老煤店,兽医站,木器社等机构都消失了,有的地方变成了新的楼盘,唯一遗存的是长岭机械厂厂房,墙上依稀可辨的老标语,向世人展示着曾经的辉煌。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唯一遗存的是长岭机械厂厂房


14:20

完成了今天的任务,等P71路公交车,今天大量的视频素材,回家加班做后期,在这篇文章发布以前,这次视频一定可以在互联网看到,视频标题已经想好了:“武汉黄陂长轩岭镇 木兰山下一条长街 到底有多长?”希望喜欢黄陂文化的朋友可以看到。

欢迎关注@乡土亮哥,聚焦三农,我们一路同行。

三农自媒体人的一天,回家乡黄陂长轩岭镇,寻觅老街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