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最终选定魏延出任汉中太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5月曹操从汉中撤军,这意味着经过近两年的苦战刘备终于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之地,自此东西两川合二为一,一时之间刘备的实力差不多达到了顶峰(刘备全盛时期是不久之后拿下东三郡之时),此时刘备手中有荆州四郡,益州本部和刚拿下的汉中三大地盘。

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镇守汉中的人选就显得格外重要,当时荆州有关羽,益州有刘备自己和诸葛亮等人,作为军中地位仅在刘备关羽之下当时又无重任在身的张飞似乎是最合适的不二人选,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刘备偏偏选中了当时名气和地位都不怎么高的魏延出镇汉中,成为首任汉中太守。那么刘备为何最终选定魏延出任汉中太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们来分析一下。

刘备为何最终选定魏延出任汉中太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第一,首先出镇汉中之人要深受刘备信任,资历要过得去,至少忠心没有问题,魏延是否符合这一条件?《三国志》称魏延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可见魏延跟随刘备时间不短,考虑到刘备来荆州驻守新野之前魏延名不见经传,而且刘备在新野待了比较长的时间又在新野募过兵,所以魏延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加入刘备阵营的,到刘备拿下汉中魏延至少跟随了刘备十多年,资历和忠心没有问题。

刘备为何最终选定魏延出任汉中太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第二,魏延能力出众。汉中如此重要前去镇守之人才能要出色,那么魏延能力如何?刘备攻取西川的战役中魏延表现出色,“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牙门将军是个级别较低的杂号将军,他的前任就是赵云,在当时军衔普遍不高的情形下,杂号将军其实相当不错了,比魏延资历深战功多的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人也是杂号将军,只不过是级别较高,其他人大都是偏将军或者是裨将军中郎将而已,比如以数百人坚守葭萌城击退刘璋万人大军的霍峻,在刘备夺取西川后论功行赏也才是裨将军而已,魏延能被刘备进封为杂号的牙门将军其实也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刘备为何最终选定魏延出任汉中太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第三,刘备麾下能出任汉中太守的当然不是只有魏延一人,但是魏延却是最合适之人,其余诸人要么没空要么有其他任务或者刘备不放心,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个个来看一下:关羽镇守荆州首先排除,最有希望的张飞呢?张飞虽然有勇也有谋似乎是个合适的人选,但是张飞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正史称其“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其实就是性格有点暴烈经常打骂士卒,而且酗酒误事比如徐州就是在他手上丢失的,把汉中交到张飞手上刘备实在是有点不放心。

刘备为何最终选定魏延出任汉中太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马超呢?马超虽然世代公侯名将之后,但是马超为人不安分几次反叛曹操,陷父亲和兄弟于险地不顾为人所诟病,更为关键一点的是马超有羌族血统,在羌胡人中威望很高,把马超留在身边刘备还能放心,但是把远离益州濒临胡汉杂居之地的汉中交给马超有可能养虎为患,刘备怎么可能放心!显然马超也不是合适的人选。

刘备为何最终选定魏延出任汉中太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黄忠虽然勇猛,但是一则年事已高,二则黄忠最多只是将才而非帅才缺乏统揽全局的能力;赵云虽然跟随刘备时间久,也深得刘备信任,能力也强,但是赵云需要随侍刘备身边也不是合适的人选。

所以刘备环顾四周,身边虽然不乏大将,但是各有各的原因,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被一一排除,如此一来魏延就脱颖而出了,虽说有点意外,但其实却是情理之中;从日后魏延的表现来看,不得不说刘备用人的眼光还是相当不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