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扣钱,还想义务加班?企业的如意算盘为何失效?

有个朋友跟我抱怨“每天兢兢业业,加班加点的干活,都快把公司当自己的家了,结果自己家里有事,需要请一天假,还要扣一天工资!加了那么多班,不给加班费不说,还不给调休,真的是良心都被狗吃了”。

没多久,这个朋友就跳槽了,后来朋友跟我说,之前那个公司人员流动很大,业务做不起来,真的是应了那句话“老板的格局决定了一个公司的上限”。

迟到扣钱,还想义务加班?企业的如意算盘为何失效?

朋友的经历很具有代表性,相信很多朋友在工作时都经历过加班。

工作做不完加会儿班是很正常的事,很多人也不会因为加一会儿班而抱怨,但是很多企业老板不遵守劳动法,视国家法治为无物,不光让你义务加班,而且即便是因为加班晚了导致迟到,还是该扣钱扣钱,特别现在有很多公司都强制执行996加班,真是一石惊起千波浪。

一句话概况就是:想让员工把公司当家,把工作当事业,甘于奉献,又想公事公办,真是想占尽便宜,一点亏都不想吃,遮羞布都不要了。

迟到扣钱,还想义务加班?企业的如意算盘为何失效?

据统计,这种公司的人员流动性都很大,而且员工积极性都不高,有能力的都早早跳槽走了,剩下一群与公司“共存亡”的办公室老油条,在企业里混日子。

其实,很多人不反感加班。反而在很多企业中,员工都很乐于加班。

有的企业正常付给员工加班费,所有一切按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企业内部公平公正,员工自然也乐于遵守制度和规范;

有的企业具备弹性制和关怀制度,给员工家一般的感觉,时常送送温暖,即使员工家里偶尔有事,也不克扣工资,员工自然投桃报李,自我奉献,义务加班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迟到扣钱,还想义务加班?企业的如意算盘为何失效?

两种模式,前者占一个“理”字,后者占一个“情”字,无论你用哪种管理制度,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都不差。

但是,总是有企业又要讲“理”,又要讲“情”,最终导致“理”也说不通,“情”也讲不透,反而导致员工更加反感,人才流失严重。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后果?

这是因为“市场制度”和“情感制度”不能共存,一旦共存,整个行为规范制度会直接崩塌。

迟到扣钱,还想义务加班?企业的如意算盘为何失效?

市场制度:也就是法治,一切以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为准则,规章制度也会严格按照法律执行。

情感制度:塑造一个类似家庭的环境,这个环境里,大家不去计较得失,主动奉献,共同努力去实现共同目标。

举个例子,我们社会很多案件中,都有很多“情有可原”的,但是法理难容,比如“辱母杀人案”。行凶者因为遭遇暴力催债、恶劣的侮辱行为后,情急之下刺死刺伤了催债人,不过法律是公正的,不会因为情有可原而轻判。试想,如果我们因为这个案件情有可原而轻判,那最终定然会导致法律制度崩溃!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回到家里,跟你的亲人说“以后你在家里的贡献都折算成钱,你做多少贡献,就获得多少钱”,我相信你一定会被一家人群起而攻之。因为家庭本就是讲“情”的地方,所以一些喜欢在在家里讲“理”的人,一般都不会被自己家人喜欢。

迟到扣钱,还想义务加班?企业的如意算盘为何失效?

我们不妨再深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市场制度”和“情感制度”不能共存?

因为,人的左脑决定人的思维,是理性的一面,也就是市场制度;人的右脑决定人的情绪,是感性的一面,也就是情感制度。

当我们处于某种环境下,会根据以往的经历,自动调整最适合应对当前环境的思考模式,而这种思考模式已经与人产生一定的协调性,所以当你在“市场制度”的环境下,别人跟你讲感情,你会很疑惑。

如若这个人又是一个对你影响很大的人,那简直就是对你现在形成的思考模式的一种冲击,这种冲击会引起本能的保护机制,本能的保护机制会强烈反抗抵制这种冲击,从而形成一种思维偏见慢慢侵蚀你的思考模式,久而久之,你的思考模式就会脱离这个市场制度,市场模式也就逐渐失控。

迟到扣钱,还想义务加班?企业的如意算盘为何失效?

“市场制度”和“情感制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1、制造和睦家庭氛围。在家里就不要讲理,讲情!诸如很多男同胞总是抱怨女同胞不讲理,胡搅蛮缠,殊不知在家里这个环境下讲理本就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你在夸夸其谈的讲道理,你老婆却更关注你在这个事上对她的态度,事后即便你道理讲的很好很对,那也是赢了道理输了感情。

2、制造和谐规章制度。在公众环境和工作环境中,讲理!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法理来,一板一眼。一切按照规章制度来即可,即便有的人的缘由再有情可原,但是于理难容便不予理会,这也是树立社会和企业行为规范和文化的最好办法。

不要因为情,而试图做出不在规则内的事,因为一旦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当多数人看到原来这个规则也不是那么牢不可破的时候,那这个“市场制度”也就是空谈,杜绝“千里之提,溃于蚁穴”的小事件。

迟到扣钱,还想义务加班?企业的如意算盘为何失效?

3、因地制宜。不同的环境下适合应用不同的制度,家里就适合应用“情感制度”,而公共场合及社会场合下就适合“市场制度”。但是子女教育呢?企业办公呢?

笔者以子女教育为简单说明,有的家长经常有这种论调“你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玩具”,如果你采用这种方式,那就要执行下去,每次孩子考出好成绩都要有所物质褒奖,一旦停止执行,孩子会对你的信任大打折扣,即便你以后再要使用这个方法来激励孩子学习,效果也会减少很多。

迟到扣钱,还想义务加班?企业的如意算盘为何失效?

但是你如果一直执行下去, 这个成本也是你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子女教育这个环境下,最适合的是“情感制度”。看问题要全面,要深入,要参考自身情况,也要结合家庭和环境特点,多方面多角度的权衡,你才能找到最适合的办法。

你喜欢“市场制度”多一点还是“情感制度”多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