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覓眼|鬱亮別無選擇

原創 刨根問底控 鷹覓房產

鷹覓眼|鬱亮別無選擇

文/鷹覓君(ID:yingmi909)

前兩天,鷹覓君去深圳參加了萬科的媒體溝通會。其實,這次參會是帶著“私心”的。

“三道紅線”管理新規自8月亮相後,行業效應持續發酵,房企開展了各種花式應對:有的加速發債,有的開始收縮戰略戰術,有的打骨折變賣家產。有業內人士仰天長嘆:這是自1998年以來最大的行業風暴,沒有之一。

在眾多房企中,萬科是名副其實的吃鹽老司機,它所經歷的大風大浪不比任何一個房企少,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卻每次都能把危機化成一縷輕煙,頭上還依然頂著龍頭的帽子。

在行業大勢的判斷上,萬科有時會向外界傳遞神經兮兮的信號,搞得整個行業乃至全社會都跟在後面颳起懷疑和批判風。這麼多年,萬科一直是給行業定調的主宰者之一。

當下,行業再次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我特別想知道的是,萬科現在怎麼想,未來會怎麼幹?

(一)

鬱亮是最後一個壓軸出來的,感到失望的是,除了那個“紋身”梗外,沒講出什麼其他有新意的內容。留給媒體提問的時間也不長,問答之間場面和諧,賓主盡歡。

提問的都是傳統媒體記者,拋出的一個個問題宏大而寬泛,本來就是太極高手的鬱亮,接到這樣的問題心裡不要樂開了花。

實際上關於萬科,還有很多核心問題都需要這位新掌門來解答。比如:

三年來深鐵和萬科的關係是否順暢?在當下的變局中,深鐵是否會特別加大對萬科的支持力度?

之前巨資收購的印力,其輕資產戰略帶來的收入,在投入產出比方面是否合理?

萬科職工股捐贈事件後續怎樣了?

……

可惜,沒人觸及這些話題。

整場溝通下來,鬱亮很輕鬆。晚間宴席時間,他輪流和每桌媒體人吃飯嘮嗑,沒有一點架子。

其他萬科高管也很熱情。私下裡問了好幾位高管,確定了一件事情。關於“三根紅線”新規,據說之前管理層已經醞釀了兩年,但是萬科確實事先沒有得到一絲風聲,這和其他規模房企的反饋一致。由此看來,這招殺手級政策突然出臺的真正意圖,你們可以細細品。


(二)

這次交流會,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平平淡淡,但期間透露的信息量其實十分巨大。實際上,在應對變局上,萬科已經選擇好並且開始堅定行動了。

你以為,鬱亮在會上突然爆出紋身的梗,真的是拍腦門講出來的嗎?

其實,為了討好90後和95後的年輕人,萬科已經在深挖洞廣積糧了,鬱亮只是適時催發了一下情懷而已。

大家都知道,萬科在長租公寓上投入不菲。只需簡單計算一下,就知道萬科的這項業務根本不賺錢。上半年,公司的長租公寓業務只產生了10.5億元的租金收入,相對1400多億的總營業收入而言,實屬微不足道。至於淨利潤,估計不虧損就是燒高香了。

但這些絲毫沒讓服務品質遜色一點。這次我們參觀了萬科長租公寓在深圳的旗艦店,親眼見識到了其內裡硬件配套的豪華,和管理員的貼地服務精神。為了討好那些租房的年輕人,可以說運營者窮盡了所有的腦細胞。

舉個例子,你見過有人為年輕租客們建立專門的擼貓館嗎?萬科真做到了。

萬科並不傻。它現在討好的租客們,都是未來潛在的買房上車族。現在萬科在全國33個重點城市佈局了長租公寓業務,共擁有超過13萬間房,未來數量還會繼續增長。如果這些城市的大部分租客最後都買了萬科的房子,一個完美的閉環就打造成功了。

這正是眼下萬科正在大力去開拓的事情。

另一個是物業。鬱亮在會上說,萬科物業遲早會上市。

萬科物業一邊引而不發,一邊又剛成立了一個新的合資公司萬物梁行。一個百分百確定的事情是,這個國內最大物業公司的估值又將上升一截。講故事,就要更性感一些嘛。

何況,萬科短期內相對不缺錢,而市值管理又少不了物業的支持。按當下的資本市場情況,物業這部分佔到了萬科總市值的1/10左右。如果把物業剝離出去,對於再無其他重要業務和概念支撐的萬科股價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問題是,公司高管的手裡現在都握著大把萬科的股票。

另外,物業也是一項直抵人心的業務。萬科加註投資物業,成立合資公司,服務更多城市的頭部企業和員工,加深品牌印象,同樣可以為開發業務儲備客源。萬科從地產草莽時代一路打出來,這條路不要太熟悉了。

可以看出,圍繞著C端的深度佈局,鬱亮是出重手了。


(三)

這也是萬科現下最可行的路子。


萬科自多元化收縮後,除了主業地產開發,現在只聚焦物業、商業、長租公寓、物流這四個領域。在助力地產主業方面,現在只有長租公寓和物業可以幫上忙(很奇怪萬科商業為什麼會選擇輕資產戰略,這一模式可以賺點小錢,但對地產開發助益不大)。所以,加大對這兩個領域的佈局是必然的選擇。

別家規模房企則是不同的路徑。同樣是做多元化,很多都是圍繞著前端拿地進行佈局。像大健康、文旅、會展、商業、城市共建領域等等,都能給企業帶來不菲的土地紅利。土地成本降低了,地產開發才能遊刃有餘。

一個直接討好C端,一個聚焦前端土地,兩種策略誰優誰劣,現在來看還不能過早地下結論,因為每一種都有自己優勢和軟肋。畢竟在行業下行期,任何一種盲目的選擇都可能帶來致命的結果。

和人的成長相仿。一個人在長大的過程中一定了發現了什麼,才會拼命不顧一切地去成為他想象中的樣子。

企業也是同理。萬科或者其他同行,一定是發現了什麼才選擇了不同的路。

美國作家弗格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需要銘記的是,任何事情在行至中局時,都有失敗之象,但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發生在直線上。

萬科的選擇的確不在直線上,但最終是否正確,應該兩三年後就能看到答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