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的犁頭

老爹的犁頭

三青高嶺峙東西,嶺上風光一望齊。

千頃綠疇平似掌,濛濛春雨動春犁。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說起犁,恐怕除了生活在農村的80後熟知,只有90後還依稀記得些許畫面吧,而對於00後,恐怕大都只是在博物館看到過,這是一種陪伴了許多老一輩人一生的物件,同時,也見證了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變遷。

老爹的犁頭

我大小生長在黃土高原一帶,的記憶深處鐫刻著一副畫面,那是上小學時在放學回家路上看到的:山上雨霧迷濛,山下傍山水田裡,透過雨簾,瞧見我們村張叔等幾個生產隊犁田把式,頭戴舊草帽,草帽上貼縫的塑料紙“叭叭噠噠”往下滴雨水,在頭偏或頭低的當兒,那下滴的水點會連成一條線;他們身披自己編織的蓑衣(也叫棕衫,用龍鬚草或棕片撕綹製成)下邊,也一樣往下滴雨水,或點或成線落在綰起的褲管上,又從褲管掉進混濁的田水裡。幾個人啥也不管,啥也不顧,專注地手扶犁頭,吆牛犁田。聽大人說,要想多收稻穀,就要適時插秧,生產隊的水田還沒有完全犁出來,冒雨趕犁。

儘管“流年暗中偷換”,儘管不經意多年過去,儘管張叔等幾個人先後作古。然而,當我看見水田的時候,當我吃著香噴噴白米飯的時候,就想起張叔他們幾個人冒雨犁田的事,就想起陪伴農民滾動年輪的犁頭。

老爹的犁頭

犁頭分水犁和旱犁。犁水田的叫水犁,犁旱地的叫旱犁。當然,水犁和旱犁不一樣。——外形有些相似,都有犁樁、犁轅、扶手、“二把手”,但水犁的犁樁和犁底連體(用一截木頭做出來)。旱犁不同,犁樁和犁底相嵌的。且水犁的“個頭”比旱犁高大些(水犁和旱犁高度都一米開外,具體尺寸記不清了)。相對而言,做旱犁容易點,做水犁就難了,工藝也要求高,還要選用韌性好的木頭。

老爹的犁頭老爹的犁頭

做水犁最好麻柳木,麻柳木韌性好,沒有麻柳木就用核桃木。不管麻柳木、核桃木,都得有水桶粗。在我的記憶裡,不管水犁和旱犁最早市場沒賣的,都是農民自己做,屬於傳統手藝。記不清是那一年,市場上出現了一種鐵犁,不知不好使,還是農民沒用慣,流行時間不長,銷聲匿跡了。多年過去,我記得會木匠的父親做水犁的情景,先用斧頭剁,整出毛坯來,然後細加工,還要打眼安扶手、“二把手”,裝犁轅(犁轅是平素在山上碰到順便砍下帶回家的)。犁轅可遇不可求,專去找還不易找到,它的形狀特殊,需天然長成。最後一道工序是“勾墒”,就是看犁幾寸深。扶正犁頭,從犁轅頭上垂直到地面用尺子量,若不是理想的寸數,在犁轅嵌入犁樁的那頭,或上或下加楔調整。這是做犁頭的關鍵一環。“勾墒”時有犁鏵套上最準確。勾好墒,水犁做成了。

老爹的犁頭

做旱犁要簡單些,木質也不是那麼過於講究,只要不是泡木就行。做個犁底、犁樁、扶手、“二把手”,套上犁轅,勾好墒,就完事了。

我曾犁過一次水田,那是父親教我犁,時間是農曆四月初(家鄉的水田一年一季,也叫冬水田——冬天用水泡著),當時我十七、八歲。初夏時節的早晨,氣溫不高,微風拂來,還帶著涼意。父親扛著犁頭,我牽著牛來到田坎上。父親麻利地套好牛,吆牛順田坎犁了一個來回。至今我清楚地記得,當時父親一手扶著犁頭,一手拿著牛棍(吆牛的棍子),偶兒舉高牛棍,卻捨不得往牛身上落,口裡只是“噓”一聲,牛順順的,乖乖的,四蹄踩著水田裡的泥水,拽著犁頭履行自己的職責。犁頭犁的泥坯均勻整體地翻過來,泥香四溢。我跟著田坎走,一邊注意看父親怎麼犁,一邊聆聽父親教我犁田的方法:扶穩犁頭的同時眼睛盯著犁轅頭,看犁轅頭的位置(並用拿牛棍的手給我指點),要不犁不上,要不攤多了犁下“毛頭”(沒犁上的)。跟到田坎頭,我感覺自已會犁了,心裡說,本以為犁田難,其實很簡單。父親剛犁了一個來回,我就迫不及待地自已要犁。

老爹的犁頭

父親微微一笑,紮好犁頭,把牛棍遞給我。我脫掉鞋,綰好褲管,拿著牛棍下了水田。我學著父親的樣子,左手扶犁頭,右手拿牛棍,舉牛棍吆喝了一聲,牛“呼”地往前一躥,把我拉了個前撲,差點跌倒。那時沒有水田襪,身不由己,光腳自然亂踏,硌的生疼。我一看,原因是沒犁上,牛拉的空犁,難怪牛把犁拉那麼快。我穩了穩神,重新調整心態,拿牛棍的手也搭在犁頭上,雙手扶犁。這回我卻攤得多了些,按得緊了些,牛腰都拉成弓樣,趕緊拽出犁頭。我手忙腳亂,一會兒汗水溻溼衣服了。半晌過去,我並沒有犁下多少面積,疲憊地出了水田。父親看著我又是微微一笑,語重心長地說:“你覺得白米好吃嗎!?”

老爹的犁頭

犁旱地相對來說是要容易點,我犁過多回,儘管跟不上把式們犁的,自我感覺還行。但累,腰痠胳膊疼。在歲月更迭裡,在社會發展中,犁頭“退休”了。那曾經的過去,那農民的辛勞,怎能忘了。小文寫到這裡,本能結尾,忽然想起現在的孩子們,對糧食有些漠視,有點不夠愛惜。不是嗎?有許多孩子吃飯挑挑揀揀,米粒撒了視若無睹,還有不吃玉米粥的……我們做長輩者,是否能在閒時,是否能在遐日,給孩子們講講有關犁頭的故事,能使孩子們確確切切明瞭“粒粒皆辛苦”,能使孩子們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老爹的犁頭

一個時代的離去,成就了一代人的生活。總能勾勒一些美好的畫面,這樣的畫面感充斥著無數人的回憶和美好的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