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作物棕樹,在農村已經越來越少,是否還能勾起你對童年的記憶

秋分至,天氣已漸漸轉涼。而後院杜仲樹旁邊的一棵已經有十來歲的棕樹,對這漸涼的天氣卻絲毫未察覺,依然挺拔的站立在那裡。此情此景,把我的記憶拉回到了60~70年代。

經濟作物棕樹,在農村已經越來越少,是否還能勾起你對童年的記憶

棕樹,曾陪山裡人度過了艱苦歲月

棕芯,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零食

每年的秋天過後,大人除了開梯田以外,每月會有幾天安排去山上割棕皮。只要是開過篼了的棕樹,一年可以輪流剝兩次棕皮,棕樹從頭到腳都是寶,生活在不知道什麼是零食的年代的我們,每到了剝棕皮的時候就會特別開心。只要看到母親挑著棕皮回到家往地上一放,我和三姐就會立馬蹦到擔子前面,把手伸進一把一把捆好的棕皮裡去尋找,希望能找到可口的棕芯。

棕芯,是棕樹頂端的嫩芯。它既能生吃,也能做成餐桌上的美食,還能放火上面烤熟了吃,越是生長旺盛的棕芯就越好吃,非常的鮮嫩。但是,生產割棕皮時,只有確定棕葉枯黃不會生還了的,才能把它整棵砍掉,取它的芯回來,活的棕樹是不允許砍的,如果誰為了弄到好吃的棕芯而把並沒有死掉的棕樹砍掉的話,是要扣工資的。我們母親為我們砍回來的棕芯,是還沒完全死掉的棕芯,完全死掉了的,會有一般臭味,沒人有意吃。

經濟作物棕樹,在農村已經越來越少,是否還能勾起你對童年的記憶

,姐姐曾用它供我兩年初中伙食費

每一張棕皮都是嚴實的包裹在棕樹上的,它們沒有缺口,而且每張棕皮都有張棕葉。在割棕皮的時候用一把專門割棕的刀,先橫著從棕皮的底部圍繞著劃一刀;再一手拉住棕葉的葉柄,一手拿刀往下割棕皮;整張棕皮割開脫離棕樹之後,再將葉柄從棕皮上面割下來,這個割下來的葉柄我們山裡人就把它叫棕柄。

這個棕柄生產隊是不要的,它有兩個用處,一是可以撿回來用錘子將棕柄的前面一端約5釐米處,把它敲鬆散,用於刷鍋去油膩非常好用;二是可以賣錢,這個錢不用上交生產隊。因為實在太便宜了,生產允許社員在放假的時候撿回來曬乾,賣了錢進自己的荷包,那時候的大人把這個叫做搞私撈。

經濟作物棕樹,在農村已經越來越少,是否還能勾起你對童年的記憶

三姐只比我大3歲,卻每年的暑假都會跟著繼伯母去撿棕柄,才2分錢一斤的棕柄,每次曬乾挑去山外只能賣得到8毛錢。三姐每次賣完棕柄把錢揣在手裡的時候都是開心極了的,而每次都是還沒捂熱又被媽媽要來給我當了伙食費。我那時候讀書每個星期的伙食是4毛8錢,而就連這4毛8錢都交不起。每個星期天要去學校時就是我哭的時候,母親無奈就只好叫三姐給5毛錢給我,給了之後總要囑咐我,伙食是4毛8錢,還剩2分錢要留到下一個星期當伙食的。那時候的我只知道一邊接住錢,一邊擦眼淚,而今想起來虧欠三姐太多太多。

經濟作物棕樹,在農村已經越來越少,是否還能勾起你對童年的記憶

棕皮,曾是山裡人的主要經濟來源

棕皮能帶給我們山裡人帶來的好處就是能換錢,而且那時候的棕皮還不愁賣,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叫做變現快。天氣好的話,早上出門割的棕皮,一邊割一邊在山上晾曬,晚上挑回到家,第二天再曬一天就可以把它當幹棕皮整理好,統一交到隊裡拿去賣了。

那時候我們家勞力少,吃飯的人多,總是比別人家先缺糧食。沒有糧食的時候就要向生產隊借,有時候生產隊的糧倉也沒有了,就只能向生產隊借錢,隊裡就叫急需借錢的社員,在集體放假的時候自己去割棕皮賣了買米,當然這是要在生產隊記帳,要從工分里扣掉的。這種情況下去割棕皮,天氣不由自己選,有時候割的時會下大雨。

經濟作物棕樹,在農村已經越來越少,是否還能勾起你對童年的記憶

下大雨割回來的棕皮溼噠噠的,父母就把棕皮放在竹樓上用柴火烘,白天大人去幹活讓我們幾姐妹在家烘,父母晚上收工回來就把棕皮按等級分好第二天拿去供銷社賣。棕皮一般就是按三個等級分,棕皮寬、棕絲好又長的為一等棕;死棕、嫩棕、窄小的為二等棕;開篼棕、爛棕均為等外品。自己在家裡把等級分的越仔細,明兒個挑到供銷社賣的時候就越容易脫手。

父親早上挑一擔約80斤重的棕皮,要步行到30裡之外公社的供銷社賣掉,再到糧管所買50斤大米挑回來。去時步步下坡,回來時步步往上,每次像這樣的情況,天黑了父親都還回不到家,母親便會用幹竹子破成竹篾做成火把,一路去接父親。很多時候都是還差5~6里路才到家就天黑下來了,母親去接,不僅僅是照亮,還是能給父親替換一下肩挑才能把米挑回到家。#農村##三農#

經濟作物棕樹,在農村已經越來越少,是否還能勾起你對童年的記憶

一晃幾十年過去,曾經是山裡人賴以生存的經濟作物棕樹,已經越來越少,還有多少人能想起兒時吃棕芯、父母挑棕皮賣錢換米的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