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哈醫大鴻森醫院成功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三年可被人體吸收

近日,在三亞哈醫大鴻森醫院心內科賀兆發主任的指導下,由趙智敏副主任帶領的冠脈介入團隊成功為一名48歲男性患者植入3枚生物可吸收支架,這是三亞哈醫大鴻森醫院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

據瞭解,該患者曾患高血壓病近20年,冠心病4年。今年8月14日因突發心慌、胸悶進入醫院治療。經診斷為: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造影發現右冠脈近端95%狹窄。應患者希望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要求,結合患者實際病情情況及血管條件,根據病人301醫院造影結果顯示,適合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

三亞哈醫大鴻森醫院成功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三年可被人體吸收

這款國內首個生物可吸收支架2月26日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全稱為“生物可吸收冠狀動脈雷帕黴素洗脫支架系統”,其特點是在於支架的基體及藥物載體塗層分別由可吸收材料左旋聚乳酸(PLLA)和外消旋聚乳酸(PDLLA)製成,外形比金屬支架更粗,柔順性、外勁比較大。

在植入人體後,經過血運重建、支架降解吸收和血管修復三個階段。在大約一年半之後,整個支架就自動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體內不再存異物,血管的結構和功能也得到恢復,實現“血管再造”的目標。

三亞哈醫大鴻森醫院成功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三年可被人體吸收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生物可吸收支架與金屬藥物支架相比,在血運重建和安全性方面無統計學差異,在支架完全降解後,血管壁的舒張彈性功能得到恢復,明顯優於傳統的金屬藥物支架。

由於可完全降解,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後,不用過多擔心未來的血管重建問題,對於可能需要的再次進行心臟支架或心臟搭橋沒有過多影響。同時,由於不含金屬材料,生物可吸收支架不會影響患者進行CT、MRI等多項檢查的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