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曾國藩和李鴻章大家都瞭解,他們是一對師徒,他們為大清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同時也因為

自己傑出的政績被我們稱為晚清的中興名臣,也就是因為他們的存在為清朝續命了幾十年的時間。可是當我們談及這兩個人的時候,會發現他們有很多的相似點,可是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這造就了他們不同的人生命運以及對自己子孫後代影響的迥然不同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曾國藩早期的人生經歷

咱們先來聊一下曾國藩,曾國藩出生於湖南婁底的一個普通富農家庭,他的父親曾麟書從小就開始參加鄉試,直到43歲的時候才通過了秀才,而那是他父親第17次參加鄉試了,可見他們家真的是天賦一般,而我們熟知曾國藩的另外一個故事即是他有一次晚上背《岳陽樓記》,花了大半個晚上都沒有背下來,搖頭晃腦總是那麼幾句話,甚至小偷都背下來了,最後小偷都嚴重不滿,對他進行了一番嘲弄。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李鴻章早期的人生經歷

而李鴻章,他出生於安徽省合肥的官宦家庭,他的父親李文安算是讀書比較晚的,所以直到三十七歲的時候才考取進士,而非常有意思的是那一年他和27歲的曾國藩同榜登科。在那個年代看起來,兩個人的仕途算是都比較順利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李鴻章從小的家境以及家庭環境還是非常不錯的。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曾國藩和李鴻章觀念上的不同

而就是這種出身環境的不同造成了他們兩個對待人生的態度有很大的不同,曾國藩因為從小出生家境普通,而且他的家庭也沒有很強的學習天賦。所以他在之後遇到的所有事情,他能想到的唯一的辦法、同時也是他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下苦功。世間所有難事都可以因為他的刻苦而破解掉,這是曾國藩一直堅信的事情。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曾國藩認為,在讀懂一本書之前絕對不要翻開另外一本書。如果現在讀了這本書,讀起來比較晦澀,那就直接背下來,一次背不下來,就背第二次這樣反覆的練習,雖然每天的進步都非常有限,但是積累成多,從量變到質變,時間久了就可以達到學問上的飛躍。

而在最早的科舉時候,曾國藩也是用了同樣的方法,他多次失敗,可是他下的笨功夫足夠深,同時最後也獲得了成功。當時在他考了七次秀才之後,終於考中。在之後會試又失敗了一次,在27歲的時候他成功考取了進士!

而李鴻章相比曾國藩算是優勢非常明顯了,李鴻章出生的家庭環境更加優越,而李鴻章的學習能力也非常強,他雖然沒有到過目不忘的能力,但是絕對不會像曾國藩那樣背一篇400字的文章,大半個晚上都背不下來,而李鴻章也算是天資聰明,他才17歲的時候就通過了秀才考試。

於是順利的生活造就了李鴻章他自傲的個性,他認為自己擁有著別人不會有的才能。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因為李文安和曾國藩有同年之誼,所以李鴻章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在曾國藩門下學習的機會,他經常可以得到曾國藩的指導。而曾國藩也認為,李鴻章是一個可以扭轉時局的大才。而李鴻章也沒有辜負曾國藩的期望,

他很快就考取了進士並且在咸豐九年(1859年)的時候進入了曾國藩的幕府。從此之後,他就開始幫助曾國藩出謀劃策,並且起草文書。他們之間的師徒搭檔從那個時候正式開始!

也就是在那段合作時期,曾國藩看到了李鴻章和自己的本質區別,他自己本性厚重,不算聰明,但是也因此犯不了什麼大錯誤,面對危機的時候,靠著自己的“死磕”的本領總是可以渡過難關,曾國藩最看重的是人的修養。而李鴻章依靠自己的小聰明,再加上他從小家境優渥,沒有受過什麼苦,所以他為人做事有一些輕佻,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小聰明暫時渡過難關,但從根本上來看他根本就沒有獲得什麼裨益,因此在李鴻章的眼裡,看到的只有“術”。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曾國藩想辦法培養李鴻章

於是,曾國藩認為這樣時間久了對李鴻章的發展根本就起不到什麼幫助,所以曾國藩想出了很多鍛鍊李鴻章的方法,比如說曾國藩會在李鴻章找自己的時候故意在洗腳,讓李鴻章去等他。比如說他會命令一群人去和李鴻章討論方法,讓李鴻章的思辨能力得以提升,不至於讓他每提出一個自己的想法就沾沾自喜。這樣時間久了,李鴻章的個性的確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而後來功成名就的李鴻章回憶起曾國藩的教誨,他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從前歷佐諸帥,茫無指歸,至此如識指南針,獲益匪淺。”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李鴻章在曾國藩幕府的那段時間,進步是突飛猛進的。他改掉了年輕的時候浮躁的毛病,性格逐漸變得踏實起來。但是“重術輕道”這個問題,李鴻章並沒有徹底糾正。這一點在他給自己的子孫的遺留之物上,顯示的非常明顯。

而他的師父曾國藩則和他不一樣,曾國藩是“重道輕術”,曾國藩認為做事情要從根本出發,不要在意表面的細枝末節。而曾國藩對待自己的子女的教育方面也非常的出色,和自己的徒弟李鴻章採用的方式截然不同。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曾國藩的家風

曾國藩認為子女是否能夠獲得幸福,能否讓曾家的輝煌延續下去,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子孫的品性,而子孫的品性就是由家風所決定,如果只是一味的給自己的子孫留下金銀財寶,但是沒有什麼用的,因為子孫沒有能力去守住那些財寶,給再多也是沒有用的。而且還可能會招致災禍。

因此,曾國藩在世的時候。曾國藩就非常注意一點,就是給自己的子孫留下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他自己就過著非常勤儉的生活,而且還督促弟弟們不要貪圖享樂。他還讓自己的家裡人團結友愛,哪怕是在外面打仗,也要注意多多給家裡人寫信。並且他還讓弟弟們督促子侄們要讀書寫字,下地幹活。時間久了,曾國藩想要的家風就真的形成了!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李鴻章的教育理念

而李鴻章顯然沒有走曾國藩這條路子,他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是截然不同的,他沒有花費太多的心思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從小就過慣了奢侈的生活,而李鴻章本人也非常奢侈,所以時間久了整家人都是大手大腳地過日子。

李鴻章為官的時候,有一句話叫做“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鴻章利用自己職務的便利撈了很多的錢。根據曾國藩非常器重的教育家容閎認為李鴻章給後代至少留下了四千萬兩白銀。這可是一個非常嚇人的數目,在那個時代。當然,容閎只是李鴻章的朋友,他並沒有充足的證據。另外梁啟超認為李鴻章留下的遺產應該是數百萬兩。而除開這兩個人之外,很多學者也估算了李鴻章的遺產大概是在百萬兩到數千萬兩之間。反正以李鴻章的派頭不可能是低於百萬兩的。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其實李鴻章究竟留下了多少遺產,還真的不好去得出一個具體的數額,可是在他子女們進行分家時遺留下來的《分家合同》之中可以看出一點端倪,李鴻章在在世的時候,在安徽共有價值300萬兩的6萬畝田地,而且他在當時還有很多的住宅、商鋪以及當鋪。具體的數目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是留下鉅額財產。

而曾國藩肯定也是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了一定的財富,可是他肯定不會像李鴻章那麼誇張。曾國藩看中的是勤儉家風,李鴻章看中的是財產,兩個人之間有很大的差別,那麼他們這樣的家風給自己的後代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後代對比

如今,距離曾國藩和李鴻章那個時代已經過了100多年,曾國藩的家族之中湧現了大量的人才,比如外交官

曾紀澤、數學家曾紀鴻等,幾乎每一代都有人才出現。相信曾國藩知道一定會很滿意這樣的結果。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曾紀澤

而李鴻章的後代最出名的這一位大家想必都認識,那就是著名的作家張愛玲,她是李鴻章的曾外孫女,她在自己的筆下也寫過很多關於李鴻章的後代是如何敗家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李鴻章的孫子李子嘉,當時他也不去工作,每月按時地領零花錢,陷於黃賭毒之中無法自拔,

而在自己的錢不夠用的時候,就開始敗光家產。最後導致自己在窮困潦倒之中死去。

曾國藩主張勤儉,李鴻章存鉅額財產給後代揮霍!誰的後代更有出息

結語

曾國藩和李鴻章對待自己的子女教育上最大的區別就是,曾國藩是從根本上去思考問題,一切從“道”出發。而李鴻章則看重的是“束”,其實每個家長的希望都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過上平安、健康、幸福的生活,

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擁有幸福的人生。不會因為錢而受苦,可是如果方法不對,那隻會造成災禍。

其實,一個孩子能否過上幸福的生活,根本就不是上輩給他的錢所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性所決定的,曾國藩留下的勤儉的家風,讓孩子可以去創造價值,享受人生樂趣。李鴻章只是做到了表面工作,他給子孫留下的鉅額財產,實則上則養成了很多的蛀蟲。

那麼大家對於本文的觀點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和筆者進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