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文| Viki

冰冰巫寶走天涯(ID:bbwbzty)

Day 2 新藏交界處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早晨的光景真是美如圖畫。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繼續一路往北,沿著新藏線國道G219,去到西藏和新疆的交界處。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G219的起點是在新疆,新藏線是當年解放西藏三條進藏公路之一,也是新疆和西藏阿里地區互通的唯一公路。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老的國道219,零公里在葉城,終點在拉孜,全長2140公里。

2017年以後,隨著國防建設的需要,國道219沿中印實際控制線向東延伸,經薩嘎、定日、康馬、洛扎、錯美、錯那、隆子,延至林芝,成為新的國道219,全線都在換新的里程路碑。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在八月如此強烈的日光照射下,還能保持冰封的湖面,也就只能在阿里了。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巧遇藏羚羊,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沿途要經過三個達板,達板是維語,意思是“高高的山”。

第一個是紅土達板。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名副其實的紅土,鞋子都踩成了紅色。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過了紅土達板後,就能看見羌塘保護區的標誌了,這是羌塘無人區的西南邊界。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第二個是松西達板。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大概走了三分之二的時候就能看見龍木錯,這是從新疆進入阿里地區見到的第一個驚豔的湖。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第三個是界山達板,是地理上新疆和田地區和西藏阿里地區的界山。

《七十七天》裡,男主人公和殘疾姑娘道別的地方,也是男主人公開始橫穿羌塘的起始點。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過了界山達板,便是新疆進藏第一站:死人溝,不過現在改名叫泉水湖了。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為什麼以前叫死人溝呢,是因為以前這路很爛,從西藏阿里的多瑪到新疆和田的紅柳灘,跑完得要兩天,時速不高於20公里,全程都在5200米以上,是全中國海拔最高的公路中的一段(被譽為天上的公路)。基本都要在死人溝住一晚,很多人高反,莫名地在睡夢中死去。

現在不死人了,時速可以到80、90公里,改名叫泉水湖了。

泉水湖也是新藏過境邊檢站的站名,新藏過境檢查極其嚴格,車輛裡裡外外都要搜查一番。

到了新藏交界處,有一個過境大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通過大門繼續往新疆方向,就是和田地區。

路邊有很多鐵絲網,看了看字,原來不是牧區防護網,而是邊境網。

腳下所在區域就是中控克什米爾地區,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過境的時候,豔陽高照。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在和田區域馳騁了五公里左右,折返回阿里。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回到泉水湖時竟然下大雪了,這高原的天氣可真是說變就變啊。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再次經過多瑪鄉,還是那麼美。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再次經過班公湖,驚豔於湖水的藍色光輝,天地藍成一片。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離開班公湖,往南,進入象泉河谷,直奔札達縣。

紅點處是扎達縣位置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札達縣西部和南部邊界位於中印邊界中段,象泉河從這裡經過,流入印度。

雖然兩國對邊界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但是在涉及到兩國人民的生活方面,雙方都依循歷史,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線路,使得邊境線兩邊的邊民世代和睦相處,彼此能夠在貿易、宗教、探親、訪友等方面友好往來。

阿里地區的藏民用土特產換取印度和尼泊爾的糧食、布匹、茶葉及其他日用品,印度沿邊地區換取的是阿里邊民生產的食鹽和羊毛等原料。

中印兩國政府《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政府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中規定,將阿里地區10個地方闢為市場,並開放6個山口作為貿易口岸,還規定沿新卡藏布(獅泉河)河谷至扎西崗的習慣道路仍按以往習慣往來。

札達土林國家地質公園

一種特殊的地貌,以札木鎮為中心的峽谷地帶是扎達土林中最典型、規模最大的代表,分佈海拔在3750―4450米,面積有約888平方公里。這是第四紀下更新紀札達盆地經過高原劇烈抬升留下的湖泊沉積,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並逐漸風化剝蝕,從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地層風化形成的土林。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扎達土林從西北到東南綿延175千米,寬達45千米、面積約2400平方千米。

土林經洪水沖刷、風化剝蝕而成的特殊地貌,陡峭而多姿。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雖然看起來會讓人想到雅丹地貌,想到新疆的魔鬼城,可是札達的土林,是不折不扣的土林,除了土就是沙。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曾經養育過文明的象泉河許多河道已經乾涸或者改道了,曾經有過的綠洲也消失殆盡,有的只是寂靜,所剩無幾的象泉河水寂靜蜿蜒,默默流淌,別的,什麼都沒有了。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我不禁唏噓,就在1100年前,同樣的光景中,我目所能及的地方是強盛的古格王國的宮殿和寺院。那是多麼巨大的場面呀!

(高原上樹木稀疏,缺乏用於建築的足夠木材,土質緊密的土林就成為了建造物的最好基礎)

古格王朝遺址

古格王朝遺址就矗立在土林之上。阿里地區很多旅遊宣傳廣告愛用遺址照片作為封面畫。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先看看古格的歷史。

古格王朝在公元10世紀前半期開始建立,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王宮城堡就建立在扎達土林之上,從10世紀始建,於17世紀結束。

古格是吐蕃王室後裔(其實是內部權力紛爭造成的)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是吐蕃世系的延續,佛教自然也就在吐蕃瓦解後藉著古格王朝的信奉逐漸發展壯大。

由於古格王朝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爾學經,翻譯佛經108部,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峽到阿里地區弘法,使阿里成為佛教復興之地,佛教史稱之為“上路弘法”。

印度的許多重要佛教教義,就是從古格地區傳入西藏腹心地區的。

古格的佛教大量吸收苯教元素,是它最終取代苯教的重要原因。

古格王國最神秘的地方在於,擁有如此成熟、燦爛文化的王國(也正因為得益於佛教,王國持續了千年之久)是如何在一夜之間突然、徹底消失的?

要不是遺址的發現,其後的幾個世紀,人類根本不知道曾經有過這樣的文明存在。

這一點跟三星堆遺址很像,古格遺址保留著遭到毀滅的現場,卻一直都沒有足夠令人信服的解釋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唯一可以通過史料旁證的是,在17世紀的時候,古格王朝開始有了西方傳教士,古格內部的勢力藉著各自依附的宗教相互制衡。

1633年,叛亂爆發,古格王的弟弟聯合了拉達克王室軍隊攻打古格都城。

然而古格王宮依山而建,易守難攻,戰鬥持續了很長時間之後,叛變者都打不下來王宮。

拉達克開始逼迫古格百姓在半山腰修建石樓,他們想的是讓石樓和山頂一樣高,就可以拿下古格了。

現在仍然可以在現場看見這座石樓的遺址,很好辨識,周圍的建築都是土,只有這個樓臺是石頭砌的,大概有十幾米高,未完工建築。

沒有修完的原因是因為在修建過程中,古格王出了變故。

傳說是由於拉達克人強迫古格百姓日以繼夜修石樓,國王非常難過,做出了決定,一說是跳崖死了,一說是投降了。

從史料上推測應該是投降,能找到的記錄寫的是古格的最後一個國王及全家被拉達克人拉回拉達克都城列城關進了監獄。

接著,謎題就來了,不管國王去了哪裡,古格老百姓的下場一定不怎麼樣,因為古格山下有個無頭藏屍洞。

關於這個洞的說法有很多,最可信的一種是:當年古格兵敗,拉達克人將寧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斬去頭顱,而屍骨則棄於洞中。

但是藏屍洞裡的屍體並沒有當時參與戰爭和生活在周邊的十萬人那麼多,而到現在都找不到古格人的後裔,那麼當時的十萬之眾的古格人如何消失的呢?甚至可以用無影無蹤這個詞來形容。

縱觀歷史,任何戰爭造成的屠殺和掠奪,又或者天災、瘟疫都不能把文明毀滅的渣都不剩,更何況這是一個繁榮富強的文明。

就算加上環境的惡化,綠洲的消退(到今天還是有一些綠洲殘存的影子),那足有十萬人啊,去哪裡了呢?

死,沒有屍體;遷徙,沒有後裔沒有記載。

歷史留給我們的只有古格文明在一夜之間突然地完全地徹底地消失了。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幾戶人家守著一座空蕩蕩的城市廢墟,這些人全都不是古格後裔。

那麼現在去看看遺址吧。

古格王國遺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地之一。

從扎達縣出來,順著主路一直走,沒多久就看見古格遺址。

從縣城到古格路上的山上,出現一座一座土牆,這也屬於古格的痕跡。

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遺址從山腳到山頂高300餘米,建築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三層各類房屋建築、佛塔和洞窟密佈全山,達600餘座,是龐大的古建築群。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保留得這麼完整的建築群其實是當年古格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所以秩序井然,劃分嚴格。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從山腳的入口沿小路走,經過4座寺廟,分別是紅廟、白廟、度母殿和輪迴廟。

遺存數量最多、最為完整的是壁畫,都在寺廟內保存著,壁畫氣勢宏大,風格獨特,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及受多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古格壁畫和雕像的藝術風格帶有明顯的克什米爾及犍陀羅藝術特點。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一些壁畫上的金漆依然閃亮發光、光彩奪目。

(古格盛產黃金白銀,在託林寺、札不讓、皮央東嘎都出土過數量極多的用金銀汁書寫的經書,這種經書是在一種呈青藍色的黑色紙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銀汁書寫。)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壁畫規模數白廟(叫“拉康嘎波”)最大,約為300平方米,內有一幅吐蕃歷代贊普和古格國王世系的壁畫珍品。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一些小洞窯內放著盤子大小的泥印佛像“擦擦”,是喇嘛到此修建時做的。

紅廟和白廟面積差不多,鎮殿之寶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請古印度佛學大師阿底峽的壁畫,畫中一隊舞女翩翩起舞,旁邊有人擊鼓吹號。

山頂的護法神殿壁畫主體部分大多為密宗男女雙修佛,色彩搭配非常強烈。

壁畫下方則展現了地獄各式刑法之苦,旁邊是數十位空行母,儀態萬千。

這些壁畫雖時隔數百年,色澤仍很鮮豔。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壁畫和雕塑的精品基本都在寺廟內保存,古格雕塑多為金銀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稱為古格銀眼的雕像。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古格銀眼是西藏阿里古格王國特有的一種製作佛像的工藝,用白銀鑲嵌銅像的眼睛,眸子看起來就彷彿有了生命。

除了寺廟,遺址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築群和洞窯,年代實在太久遠,全部房舍已塌頂,只剩下土牆。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遺址的外圍建有城牆,四角設有碉樓。

山腰中有兩條隧道連接,直通山頂。

山頂是王宮所在,從山腳到王宮只有一條人工開鑿的暗道,四面懸崖,無遮無攔,堪稱冷兵器時代完美的城堡之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走過北面崖邊通道,繼續往北,就會看見一個地面墊高,僅餘四壁的院子,是當年國王議事的宮殿。

在遺址的頂端,有個小門,門口有寫著“冬宮”的小牌。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沿臺階入內,內通道很陡,下行幾十米後山洞擴展開來,有大小几十間房屋。最外層透氣、透光,類似陽臺,比較開闊。這裡是當年古格王冬天避寒之地。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回到山腰,三間寺廟的周圍,有十多個洞窯,還放著一些古代的武器,比如盾牌、盔甲和大刀。也虧得高原空氣乾燥,能夠保存這些文物。

回到山腳,步行約10分鐘就到了乾屍洞。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乾屍洞在巖壁之下,洞口離地2米左右,洞內寬敞,深幾十米,堆滿乾屍。

傳說洞的最裡面是喇嘛,緊挨著的是兒童,其次是婦女和男人。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探訪西藏的邊界,阿里尋境紀實錄2 新藏界 扎達土林 古格遺址

在扎達縣,如果還有多餘時間可以去看看的地方有:

託林寺

公元996年北宋時期古格王國在阿里地區建造的第一座佛寺,融合了印度、尼泊爾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築風格。

皮央東嘎洞窟遺址

中國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遺址。跟內地的佛教洞窟相比,還有內地佛窟沒有的密教曼陀羅。

這個地方是我非常想去的,但可惜這次沒有時間了,下次一定要去補全。

札達縣也有一種自己的民間舞蹈,叫做“宣舞”,被稱為古格宮廷舞蹈。根據壁畫的記錄可以推測這種舞蹈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0世紀前後建立的古格王朝時期。

今日夜宿獅泉河鎮。

果然不愧阿里地區唯一繁華地段,有路燈,看著溫暖多了。住處仍舊沒有熱水,但可以用熱水瓶兌著一些涼水洗把臉了。

...... 待 續 ......

文| 小Viki

冰冰巫寶走天涯(ID:bbwbzt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