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少有人会质疑夏王朝的存在,对于夏王朝的质疑,还是近代社会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之后产生的。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判定一个国家,一个统治时代是否存在的主要依据是要有相应的历史遗迹,主要包括文字、建筑、器皿等,当然在这些之中最重要的还是文字记录,但是文字还是要依靠相应的遗迹作为证明。但是对于夏王朝,我国并没有夏王朝那个时期的文字,有的也只是人民之间口口相传,缺乏相应的实据。

夏王朝在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均有提及,但缺乏实物证据,很长时间未得到实证,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逸周书》中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国语》中也称:“昔伊、洛竭而夏亡。”种种史料证明夏王朝确实是存在的,都是缺乏实据,但是这种情况直到二里头、登封王城岗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后才开始得到证实。

那么,在二里头和登封王城岗究竟发现了什么,对于夏王朝的证明有着怎么样的作用?

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二里头文化遗址1959年开始发掘,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这些遗址是证明夏王朝存在的确实依据。

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并且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之中,我们还发现这些一直能够证明夏王朝使用的文字,数字卦和卦象文,以及“v”字符。这些字符已经被当前的考古资料证明,它们使用的期限在470年左右。

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王城岗龙山文化晚期城堡中的东城的大部分曾被五渡河和西北来的山洪冲毁,这应该是考古学者较早对发生洪水的相关遗迹的关注。并且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年代,据王城岗小城的最新14C测年数据为公元前2107年,这正是夏王朝建立前后的重要时期,也是大禹治水的末期。

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考古学者在以嵩山为中心的地区和晋南地区所进行的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为夏文化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取得了不少共识和重要进展,如历史上的夏代是信史,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应该到考古学文化中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中去寻找。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证据,证明夏王朝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