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何種蜂箱 , 均有它的優缺點,現對幾種中蜂蜂箱的一點看法

據筆者瞭解, 如今使用的中蜂箱在全國已有數十種規格。但不論是何種式樣的蜂箱, 都是由 “意蜂標準蜂箱” 引發而來 , 只是尺寸不同而已。至今, 仍然使用 “意蜂標準箱” 飼養中蜂者大有人在, 我想其原因:一是因為已經制作了不少這類蜂箱, 重新改做既費資金 , 又費精力和時間 ;二是有些養蜂者希望將來飼養意蜂時免得再改造蜂箱 ;三是購進的蜂具, 如搖蜜機等可以通用。

不論何種蜂箱 , 均有它的優缺點,現對幾種中蜂蜂箱的一點看法


一段時間後人們開始發現 , 中蜂不如意蜂那樣容易養成強群, 因為它產卵力低, 好分蜂 , 特別是勤取蜜的中蜂群就更甚 。於是就有人開始改造中蜂箱:將 “意蜂標準箱” 尺寸縮小, 如從化式;加高如高仄式;由 “意蜂標準箱” 加繼箱聯想而來的GN 式蜂箱等等 。

不論何種蜂箱 , 均有它的優缺點。由於我國幅員遼闊 , 南北氣溫相差甚大。常年氣溫偏高地區適宜使用的小型蜂箱拿到氣溫偏低之處就不太適合;常年蜜源充足地區與蜜源稀少地區的蜂箱大小也不應該一樣。故而, 要搞一個 “中蜂標準箱” 在全國推廣就很難 。

在幾種比較著名的箱型中 , 筆者認為高仄式蜂箱較符合中蜂的生活習性;用橫臥式蜂箱或其他平箱加隔板來飼養雙王群 , 因為隔板與巢箱之間有空隙, 易藏匿巢蟲 ;中蜂怕震動, 受震動後易離脾,氣溫較高時檢查或取蜜 , 很容易造成雙王混於一邊而鬥殺 , 但在春季分蜂時可以用來搞一段時間交尾用的雙王群 。養中蜂不宜加繼箱, 因為老式繼箱不能上下調脾 , 除了供取蜜之外別無他用 , 要是取巢蜜, 在巢框上樑上粘一排巢蜜格即可;加繼箱 , 蜂群檢查的時間是平箱的 1 倍以上 , 這對小型蜂場尚可, 但對大型蜂場我認為就不行了 。

不論何種蜂箱 , 均有它的優缺點,現對幾種中蜂蜂箱的一點看法


GN 式蜂箱養中蜂 , 子脾的上下調換打破了中蜂子脾呈橢圓形的原始格局。從蜂群育子狀況看,似乎偏重於幼蟲的哺育 , 對已經封蓋的蛹脾只是稍加護理即可 , 但中蜂很難做到卵、 蟲 、 蛹單獨成脾, 這種卵 、 蟲、 蛹集於一脾的巢脾上下互調 , 將使原來的1 個育子區成為 2個育子區。筆者在湘西見到的倉蜂以及在贛西北山區見到的巨桶蜂, 在10月份割下來的子脾能裝滿 20 個 “意蜂標準” 框;“標準箱” 裡的中蜂在春季, 中心子脾的子圈高達上樑, 僅兩上角貯蜜 。我認為如能讓其自由發展 ,上下子圈至少可增加10 cm 。如果這樣, GN 式蜂箱繼箱的下樑與巢箱的上樑部位 , 以及上下樑之間的空隙區正好是中蜂育子的最佳區域 。中蜂好盜 , 檢查時間越短越好, 而檢查 1 個GN 箱蜂群, 時間是平箱的 2~ 3 倍, 長時間地驚擾蜜蜂, 對蜂群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中蜂蜂王不喜歡在好久沒產過卵的巢脾上產卵, 上下巢脾對調會妨礙蜂王的正常產卵 ;用了巢蟲驅避劑後 , 大蜡螟出現在隔板上的次數也比 “標準箱” 多。

不論何種蜂箱 , 均有它的優缺點,現對幾種中蜂蜂箱的一點看法


安徽肥西的方耀鬥老師發明的活框組合箱我認為就很有特色 , 定地 、 小型蜂場很適宜。缺點是 :一旦蜂病流行 , 治療起來就多了些麻煩;再者從巢框的結構看, 不適於用來轉地 。

湖南隆回人劉國正 , 在 60 年代就將 “意蜂標準箱” 進行改造, 首先大膽地取消了內蓋 , 並將蜂箱木板的厚度由2 cm 降至0.8 ~ 1 cm (除前後板與上樑為 1.7 ~ 1.9 cm 外), 蓋邊高由 10 cm 降至 3.3~ 4 cm , 巢框尺寸及蜂箱的內高、 內長不變, 寬度由 10 框改為 4 ~ 10 框不等 , 使小箱裝小群 , 大箱裝大群 。蜂箱不做榫, 只用釘子釘成 , 箱體 4 個上角用鐵絲或鋁皮包角, 底板橫釘。這種蜂箱結實牢固 、 輕便, 用料還不到 “標準箱” 的一半。我和我的許多同行至今仍然使用這種蜂箱 。

有人認為 “標準箱” 取蜜傷子 , 但在 1976 年“立冬” 至 “冬至” 期間 , 我見到某中蜂場取蜜 17~ 18 次, 每脾蜂平均單產蜂蜜 16 kg, 有些高達21.5 kg, 卻為何不見蜂垮?

取蜜前抖蜂要先找到蜂王, 有王的那脾不搖 ,或將蜂王捉到另一脾去 , 以免傷及蜂王。這項措施在庭院養蜂等不忙碌的情況下不妨這樣, 特別是初學者不會抖蜂也很有必要。但對於一個上百群的蜂場, 一旦每群蜂必須找到蜂王后才取蜜 , 那麼取蜜時就得請一個人專門來尋找蜂王。筆者取蜜是從來不尋找蜂王的, 就是發現蜂王也不去管它, 蜂照抖不誤。因為外界氣溫、 溼度與箱內難得一致, 取蜜本來就驚擾了蜂群, 再加上較長時間的開箱尋王,豈不是顧此失彼。如果說抖蜂傷王不是技術問題,那就是巢框框耳過短或下樑過寬之故。

不論何種蜂箱 , 均有它的優缺點,現對幾種中蜂蜂箱的一點看法


一個新蜂群開始不過兩三脾, 但組成後一般已在 “春分” 前後, 南方氣溫早已穩定 , 蜂群繁殖極快 , 新王或老王一產子 , 20 多天後, 蜂量將成倍增加;如有蜜源, 5 月份便可發展為 5 ~ 7 框。不論使用何種平箱, 蜂群群勢不會很長時間保持在 1~ 3框 , 使蜂巢長期處在一個扁平狀態。就算蜂巢呈扁平狀態, 巢脾的平面子圈基本上保持著原始的橢圓形 , 所以我們無須指責 “標準箱” 或平箱的蜂巢是扁平的 , 不利於蜂群的保溫繁殖。

本人使用 “意蜂標準” 巢框飼養中蜂 , 由 2019年冬留下的 90 群發展到 270 群, 估計今年將再增加30 群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