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莒縣民間過春節,為何家家戶戶放“攔門棍”?原來是這麼回事

看民間故事,瞭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民間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大門口橫放一根木棒,叫做“攔門棍”。至於這門為什麼要“攔”,多數人說不清,只知這是民間傳統習俗。

故事:莒縣民間過春節,為何家家戶戶放“攔門棍”?原來是這麼回事

而有些村莊,每逢春節,各家要在大門口貼一幅“攔門帖”。“帖”寬約一市寸,長約六市寸的紅紙條,上面寫“雷”字樣,貼在門額上方。至於為什麼貼這樣的“攔門帖”,有的說是“桃符的演變,有的說是驅邪避災的符咒”等等。從內容上看,有道教或道會的色彩。不過,傳說這幅小小的“攔門帖”,確曾使這一方人避過了一場血火之災。

元朝末年,在莒州這塊大地上,發生過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百里無煙”的悲慘局面,導致明初官方大遷民。現在莒地居民一問祖籍,不是山西洪洞縣,就是海州十八村。那麼這裡的原有居民,就真的被趕盡殺絕了嗎?沒有!龍山山裡,九女河以東的這些村莊就是土著莒人的一部分。

元至正七(公元1347)年九月,朱元璋發佈《討元檄文》“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紀、濟斯民……”興師北伐。命徐達、常遇春為征討大將軍,率師20萬北上,紮營淮安。

故事:莒縣民間過春節,為何家家戶戶放“攔門棍”?原來是這麼回事

此間,元廷義都大元帥王宣偕其子王信(義都將軍)擁兵10萬,坐陣沂州(今臨沂市)。在此南北兩軍對壘的情勢下,王宣父子採用兩面派的欺詐手法,一面派人去淮安求降,一面加緊備戰。當徐達派來聯絡人員時,王宣令部屬夾道跪迎,奉為上賓,並贈以重金。而徐達的先遣軍進入沂州時,王宣則設下埋伏,一舉聚殲,使徐、常掃北軍蒙受慘重損失。

其中,在南邊仲溝村,佈下的一次陷阱中,僅有一名叫陳忠的小頭目,靠當初白蓮教在這一帶活動的聯絡暗語“雷”與當地居民取得聯繫,倖免於難。自此之後,人們廣傳“雷”的偈語,並貼在門口,表示對白蓮教的信仰。

後來,南軍大舉北上,首破沂州城,擒殺了王宣,贛榆、嶧州王宣所部投降。莒境王信部亡命東逃,最終也難免滅頂之災。徐達、常遇春的反元大軍,踏上莒州地盤,進行了瘋狂的殺戮。唯獨陳忠統領的一小股隊伍,進入龍山一帶,感念當日白蓮救友救命之恩,傳諭:凡門口張貼“攔門帖”的,一律不殺,這才使龍山,南北不過四十里,東西僅有六、七里地的各村居民,倖免於難。

故事:莒縣民間過春節,為何家家戶戶放“攔門棍”?原來是這麼回事

徐達反元大軍北出莒州境,翻過穆陵關,怒火漸平,命常遇春、胡大海所部,停止燒殺,就地整飭軍紀。當地百姓感恩戴德,各村普建寺廟,對徐、常、胡當神明供奉。此俗一直延續至清末民初。而莒地龍山一帶村民,則感謝“攔門帖”有救命之恩的特效奇功。每年春節時,戶戶都要張貼,形成民俗,流傳至抗戰時期。(李景峰)

編後:本故事取材民間,因各地方方言不同,文字有的取意方言,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因此在詞意上可能會出現理解不同,請讀者多批評指正。同時也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和見解,同時也歡迎分享您身邊的精彩故事。

本民間文學作品由《牆根故事》團隊主創人員宋成泰、劉明照、陳金鵬等整理創作的原創民間文學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