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莒县民间过春节,为何家家户户放“拦门棍”?原来是这么回事

看民间故事,了解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欢迎各位网友,民间文学、民间故事爱好者关注《墙根故事》。——本故事源于民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民间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口横放一根木棒,叫做“拦门棍”。至于这门为什么要“拦”,多数人说不清,只知这是民间传统习俗。

故事:莒县民间过春节,为何家家户户放“拦门棍”?原来是这么回事

而有些村庄,每逢春节,各家要在大门口贴一幅“拦门帖”。“帖”宽约一市寸,长约六市寸的红纸条,上面写“雷”字样,贴在门额上方。至于为什么贴这样的“拦门帖”,有的说是“桃符的演变,有的说是驱邪避灾的符咒”等等。从内容上看,有道教或道会的色彩。不过,传说这幅小小的“拦门帖”,确曾使这一方人避过了一场血火之灾。

元朝末年,在莒州这块大地上,发生过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百里无烟”的悲惨局面,导致明初官方大迁民。现在莒地居民一问祖籍,不是山西洪洞县,就是海州十八村。那么这里的原有居民,就真的被赶尽杀绝了吗?没有!龙山山里,九女河以东的这些村庄就是土著莒人的一部分。

元至正七(公元1347)年九月,朱元璋发布《讨元檄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纪、济斯民……”兴师北伐。命徐达、常遇春为征讨大将军,率师20万北上,扎营淮安。

故事:莒县民间过春节,为何家家户户放“拦门棍”?原来是这么回事

此间,元廷义都大元帅王宣偕其子王信(义都将军)拥兵10万,坐阵沂州(今临沂市)。在此南北两军对垒的情势下,王宣父子采用两面派的欺诈手法,一面派人去淮安求降,一面加紧备战。当徐达派来联络人员时,王宣令部属夹道跪迎,奉为上宾,并赠以重金。而徐达的先遣军进入沂州时,王宣则设下埋伏,一举聚歼,使徐、常扫北军蒙受惨重损失。

其中,在南边仲沟村,布下的一次陷阱中,仅有一名叫陈忠的小头目,靠当初白莲教在这一带活动的联络暗语“雷”与当地居民取得联系,幸免于难。自此之后,人们广传“雷”的偈语,并贴在门口,表示对白莲教的信仰。

后来,南军大举北上,首破沂州城,擒杀了王宣,赣榆、峄州王宣所部投降。莒境王信部亡命东逃,最终也难免灭顶之灾。徐达、常遇春的反元大军,踏上莒州地盘,进行了疯狂的杀戮。唯独陈忠统领的一小股队伍,进入龙山一带,感念当日白莲救友救命之恩,传谕:凡门口张贴“拦门帖”的,一律不杀,这才使龙山,南北不过四十里,东西仅有六、七里地的各村居民,幸免于难。

故事:莒县民间过春节,为何家家户户放“拦门棍”?原来是这么回事

徐达反元大军北出莒州境,翻过穆陵关,怒火渐平,命常遇春、胡大海所部,停止烧杀,就地整饬军纪。当地百姓感恩戴德,各村普建寺庙,对徐、常、胡当神明供奉。此俗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而莒地龙山一带村民,则感谢“拦门帖”有救命之恩的特效奇功。每年春节时,户户都要张贴,形成民俗,流传至抗战时期。(李景峰)

编后:本故事取材民间,因各地方方言不同,文字有的取意方言,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因此在词意上可能会出现理解不同,请读者多批评指正。同时也欢迎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和见解,同时也欢迎分享您身边的精彩故事。

本民间文学作品由《墙根故事》团队主创人员宋成泰、刘明照、陈金鹏等整理创作的原创民间文学作品。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欢迎关注“墙根故事”,莒国文化,源远流长,精彩故事,与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