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還是輕信?99後農村小夥“被欠債”八萬元 這種事兒還真不少

阿星(化名)今年21歲,獨生子,家在東北某小鎮,家裡條件一般,父親替別人修補車胎,母親沒有工作。但是從小家裡人都很疼愛他。去年阿星從某技校畢業後,趙先生(阿星的舅父)把他接到廣東,並替他找了個工作,想讓他鍛鍊一下。

剛開始阿星倒也乖,認認真真的工作學習。可是幾星期之後趙先生髮現有些不對頭了,總有很多電話找阿星,而阿星總是偷偷摸摸的到外面接電話,趙先生問誰找他,每次阿星都是支支吾吾,答非所問。直到有一天,趙先生的手機接到了一個陌生男子的電話,說他是XX樂借貸平臺,阿星在他們那裡借了2000元錢,已經逾期好幾個月了,再不還就找上門了,趙先生很奇怪,阿星從小到大一直也不缺錢花,人也老老實實本本分分,怎麼會跑去借貸?肯定是騙子打的電話。回過頭來一想又不對勁,對方把趙先生的住址和名字甚至工作單位都報得清清楚楚,這事兒還真蹊蹺了,便去問阿星,阿星矢口否認是自己借了貸,只是說可能是自己的身份信息網絡洩露,被人冒用了。結果沒一會兒,阿星的一個遠房表哥也打過來電話,氣洶洶的質問阿星,怎麼自己借高利貸,卻把他們的電話寫上了,連他媽都接到催債公司的威脅電話了,趙先生這才感到問題嚴重,奪過阿星的手機查看,這一查,可把趙先生驚到了!

阿星不但在“XX樂”上借了貸,其他“XX借條"、"XX白條"上也分別有幾千塊沒有還清,甚至他名下有三張銀行的信用卡,每一張信用卡都被逾期還款,裡裡外外利息本金竟然有近八萬塊待還!更有甚者,還有一個同學的父親在微信上向阿星討賬,說是要阿星還9000多元的借款,微信賬單顯示,這兩年,阿星還不斷的給一個叫崔豪(化名)的人頻繁轉賬。


善良還是輕信?99後農村小夥“被欠債”八萬元 這種事兒還真不少

圖源 網絡圖片

經過幾番盤問,阿星才不得已把事情的經過還原:

阿星上技校的時候和一個叫崔豪(化名)的同學成為了好朋友。有一天崔豪說他母親病重,向阿星借錢,阿星就把積攢下來的零花錢1700元借給了他,但是直到畢業,崔豪的母親也過世了,崔豪也沒有還錢。阿星一問起來,他一方面總是表示,錢他一定會還的,不用擔心。另一方面對阿星噓寒問暖,讓阿星也硬不起心腸去討還。後來崔豪說他因為給母親看病,借了很多錢,上了銀行黑名單了,現在無法借錢,他請阿星幫忙以阿星的名義在一些平臺上借錢,錢他自己還,他現在找到了送外賣的工作,一個月有六七千元入賬,肯定能還上,借阿星的1700元也會還上, 還信誓言旦旦保證絕不給阿星添麻煩。剛開始阿星也有些猶豫,但是架不住崔豪軟磨硬泡,就答應了。然而,涉世未深的阿星卻不知道,正是他用自己的善良和輕信換來了日後沉重的代價。

善良還是輕信?99後農村小夥“被欠債”八萬元 這種事兒還真不少

圖源 網絡圖片

剛開始,崔豪每個月倒也借的少,也按時還款,大家相安無事。但是後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崔豪交了個女朋友,經常去餐廳消費,崔豪還經常給對方買禮物,漸漸的窟窿越來越大, 開始堵不住了。阿星開始陸續接到催貸公司的電話,阿星有點慌了,就催促崔豪快點還錢。崔豪這邊答應著,那邊就是不見錢。阿星擔心父母知道責罵自己,就想方設法用自己的零用錢去替崔豪還貸,連自己的工作實習費,都搭了進去,好多天都只吃泡麵,但是欠款還是越還越多,感覺像進了無底洞。阿星不知道,崔豪不但在他這裡套現,甚至他一起工作的許多同事都被他借遍了,而且崔豪還以阿星的名義申請了好幾張信用卡, 每張都刷爆了。不算阿星這裡,他在外面已經有幾十萬的欠債,已經破罐子破摔了。眼看著窟窿堵不住,阿星沒有辦法,便向另外一個同學借錢,對方說沒有,他竟然慫恿該同學也去借“XX 樂”,說是借的錢他還,手法竟和崔豪最初要求他如出一轍,而借來的這些錢,阿星也全部用來還了崔豪的欠貸。於是,循環大戲上演了,於是便有了同學的父親在微信上向阿星討債,於是便有了阿星的親屬,甚至同學先後都接到了催債公司的電話。

趙先生打電話給遠在東北的崔豪,質問他為什麼把阿星害的負債累累,崔豪態度倒好,一個勁兒賠禮道歉說好話,說錢他一定會還的,但是現在自己送外賣的摩托車被扣了,腿也摔壞了,現在拿不出錢,藉口一大堆,言外之意,我現在就是沒錢,你想怎樣就怎樣。

阿星的父親知道後氣得暴跳如雷,但又很無奈,錢都是以阿星的名義借的,手機的驗證碼都是阿星發給對方的,被借了這麼多,崔豪一個借條都沒給阿星,你就是打官司,能贏嗎? 再說,咱一個農村人打得起官司嗎?

小小的年紀捅了這麼大個簍子,阿星知道自己錯了,但是代價也是真的太大了,不但要為崔豪欠下的錢買單,銀行也失信了,工作學習受到了嚴重影響,現在,趙先生也沒有辦法管阿星了,阿星又回到了東北,年過五旬,老實巴交的的父親咬著牙用自己的血汗錢替他一筆一筆的還債,爺爺奶奶把自己的退休勞保都拿出來了,阿星的奶奶被氣的心臟病復發。阿星自己也繼續省吃儉用打零工賺錢,家裡沒有了往日的歡笑,親戚朋友也都對阿星敬而遠之。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阿星不是那麼容易輕信,出了問題主動和家人溝通,而不是想方設法隱瞞,拆東牆補西牆,事情可能也不會越來越糟糕。

這個情節也夠狗血的,但卻是真實的案例。阿星這種被欠債的人還真不在少數,有的是被盜用了身份證,有的是礙於情面替別人借錢,比如阿星這種。結果害得家人和親屬都被暴力催收,威脅恐嚇,給家人帶來無盡的傷害。錢錢還不起,官司官司打不起,生活陷入絕境。

善良還是輕信?99後農村小夥“被欠債”八萬元 這種事兒還真不少

圖源 網絡圖片

大家有沒有發現,從什麼時候開始,借貸的廣告開始鋪天蓋地了充斥了我們的生活?打開我們平時經常用的APP,到處可以看到貸款,借款,放款,到賬的廣告語。微信刷個朋友圈,低劣尷尬的貸款視頻廣告層出不窮,演員演技非常拙劣,一套表演套上多種貸款廣告詞。我們的手機短信也被各種貸款放款APP轟炸,每天接無數個貸款推銷電話, 連夜裡都不放過。除了各銀行和一些不法小貸APP,越來越多的大機構、金融平臺也開始加入進來,不留餘力的蠱惑你,誘惑你去向他們借貸,看來他們已經不屑於賣產品,賣樓,賣地皮了,因為他們發現,無論賣什麼,都不如賣錢來的快。

  “無利息、無抵押、無擔保、放款快”,這樣的貸款條件對於手頭緊張的人來說,無疑是“天上掉餡餅”,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於是越來越多人加入了主動借貸的大軍,有的是為生活工作所迫,有的則是為了滿足自己日益高漲的購買慾、虛榮的攀比心。買買買的背後,消費貸款大放異彩。有的自己還不起,便絞盡腦汁拉別人下水。同時很多年輕人被校園套路貸逼得走投無路,選擇了輕生,人間悲劇屢屢上演:

剛剛落定的於歡辱母案兩敗俱傷; 網紅“花姐”深陷“套路貸被逼跳樓,兩個月的時間,她從借幾千變成幾十萬,無法上岸;某大學生貸款3000元,3月之後變成110萬的新聞被廣為流傳;大學生自殺, 家人收網貸平臺催款電話:拿到土裡去讓你孩子接!

而浙江史上最大“套路貸”案件的犯罪團伙口號則:你借800元,還我一套別墅!


善良還是輕信?99後農村小夥“被欠債”八萬元 這種事兒還真不少

圖源 網絡圖片

借1500元,兩月還50萬!害人的“套路貸”背後,竟有開發平臺運營855個放貸App。看來,套路貸裡真的全是套路,最終目的是把上鉤者榨乾吃淨,洗劫他們和父母、親友的資產。筆者以為,現在不應該只是“黃賭毒”了,而是“黃網貸賭毒”了。

無可否認,這些不法小貸平臺並不是佔大多數,我們身邊也不乏很多正規、人性化的銀行借貸平臺和互聯網金融平臺,解決了很多有需要的人的燃眉之急,緩解了資金壓力。但是,無論怎樣,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過度借貸”都是一種社會病態。

問題是,過度借貸,似乎正成為現代社會的新常態。當“病態”變“常態”,病態還是病態嗎?”


善良還是輕信?99後農村小夥“被欠債”八萬元 這種事兒還真不少

圖源 網絡圖片

國家正在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打高利貸、套路貸,廢除不合理的債務,減輕還款負擔。最後筆者想說的是,在相關法律還沒有建立完備的情況下,我們唯有學會保護好自己,在衡量好還款能力的情況下,再去貸款,同時要管理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便讓身份證脫離自己的視線,更不能外借。手機的驗證碼絕不能給別人看。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手機,有沒有被惡意授權。 當然,這是最笨最直接的辦法了,但是,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當前,我們唯有管好自己,才會讓麻煩少一些。

再囉嗦一句,這次疫情,有沒有給靠借貸過日子、拆東牆補西牆、月月都是月光族、一點存款都沒有,把借貸作為“未來”的工資的你一個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