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一起就變臉”:對方可能就沒愛過你

“剛在一起就變臉”:對方可能就沒愛過你

在我做情感諮詢的這些年來,經常會遇到“剛在一起就分手”的案例。

其中一位,暫且叫她小白兔,身材豐滿,五官一般,但穿著大膽,滿滿的荷爾蒙氣息。

她身邊不乏追求者,但據她說,她從沒有在一起超過兩個月的男朋友。

其實小白兔渴望愛情,但每次“愛情”從床上開始,也從床上結束。

01

美國耶魯大學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斯坦伯格,曾提出了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

他認為,一份好的愛情應該由三方面組成:激情、承諾、親密

其中,親密代表兩人在一起時的溫暖體驗,如暖男,其實散發出的就是“親密”。

承諾代表一份安慰和保證,即對方是否願意許你一個未來。

激情代表著情慾,也代表著情緒上的衝動。

年輕情侶充滿“激情”,但少“親密”和“承諾”;中年夫妻則少“激情”和“親密”,大多靠“承諾”維繫。

所以,很明顯,小白兔之所以每次戀愛都失敗,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為,感情中“激情太多”,而缺乏“承諾”和“親密”的維繫。

最終,愛情三角失衡,戀愛宣佈失敗。

“剛在一起就變臉”:對方可能就沒愛過你

實際上,在當今社會,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因為“一見鍾情”更常見了。

上一秒兩個人才剛認識,彼此看了照片,下一秒就迫不及待在一起了。

還美其名說是因為“愛情”,但就像一部電視劇裡說的那樣:

你那哪裡是愛情,分明是貪戀人家的身子。

雞湯文往往說,人生苦短,喜歡就快點在一起。

但人生雖然苦短,也是需要質量的,你真的喜歡小白兔那樣的人生嗎?

讓你有激情的人,你會遇到很多,但只有忍得住,才能找到愛情。

“剛在一起就變臉”:對方可能就沒愛過你

02

但在滿足愛情三角之後,還是會發生分手的情況。

這就涉及第二個層面,分清“愛和需要”。

“需要”很好理解,口渴了要喝水,喜歡可樂的喝可樂,喜歡雪碧的喝雪碧,這就是需要。

而“愛”則是你不渴的時候,還想喝的一杯奶茶。

當你不需要的時候,仍喜歡的事物,就是愛。

“需要”實質上是一種索取,當你抱著一種索取的心態對待一份感情時,結果只能是“不滿”和“抱怨”。

所以,很多人在開始一段感情之後,會說“他變了”、“他不愛我了”。

實質上,就是自己的需求不再得到滿足了。

而根據相似相吸原則,對方其實也在索求,於是互相抱怨,感情崩盤。

曾經有一個個案就是這樣:

男方有錢,想找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女方長得好看,作風豪放,但懂得偽裝自己,理想就是嫁入豪門。

兩人一拍即合。

但結婚後,男的生意慘淡,家境日下,女的也逐漸暴露本性,最後不歡而散。

而網上富二代假裝破產,物質女翻臉的故事也數不勝數。

當一段感情起始於“需要”,那必然也終止於無休止的“貪念”。

“剛在一起就變臉”:對方可能就沒愛過你

03

“誰不想嫁個有錢的老公?可我又想要愛情,所以我怎麼找個不是因為需要,但又有錢的老公?”“我就想要個溫柔賢惠的妻子,我就不能有愛情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這麼想。

女的當然可以找到又有愛情又有錢的老公,男的也可以找到又溫柔又有愛情的妻子。

問題還是在於區分“愛和需要”。

首先明確一點,“有錢”和“溫柔賢惠”都只是附加品。

再“有錢”的人也可能會變得“沒錢”,你能接受嗎?

如果能,那就是愛情;不能,那就是需要。

再“溫柔賢惠”的人也會被生活磨得“粗糙”,你能接受嗎?

如果能,那就是愛情;不能,那就是需要。

分清“愛和需要”至關重要,哪怕“愛情三角”再完美,如果需要不再被滿足,對於一開始就衝著“需要”來的人來說,也會輕易放棄這段感情。

“剛在一起就變臉”:對方可能就沒愛過你

04

兩個人在一起,首先要確保“愛情三角”平衡。

它不能告訴你,你們兩個人能走多遠,但它能保證,此刻你在感情的體驗是否舒適。

其次,要認清自己是否在向對方索取,也就是分清“愛和需要”。

它能告訴你,你們的感情是真心相愛,還是各取所需。

無論是戀愛,還是婚姻,唯有相愛,才能幸福和長久。

儘管這句話看起來有點俗,但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深有體會。

頭條情感原創作者,王小灣,歡迎評論和私信,免費解答情感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