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

大家好哇,我是執筆。


01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送了我一本書——《月亮與六便士》。


你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


這本書在「豆瓣圖書好評榜」排名TOP1,也長期霸佔暢銷書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可我一直都沒有讀過,前段時間,剛剛讀完,想寫點什麼,作為記錄。


02


大約100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曾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


用來概括這本書,再適合不過了。


主線劇情很簡單。


倫敦的一名證券股票經紀人,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原本生活幸福、收入頗豐。


突然毫無緣由地拋妻棄子,遠走他鄉,來到巴黎。


後來人們才知曉,他是去學習畫畫。


在巴黎窮困潦倒,一度走投無路。


身患疾病後,沒錢醫治,在他朋友斯特洛夫的幫助下,才僥倖活了下來。


說是朋友,他卻勾引了「朋友」深愛的妻子,並導致她自殺。


並且毫無悔意。


他對親人、朋友、愛人一貫都非常殘忍冷酷,對世俗的一切表現的不屑一顧。


卻對藝術世界充滿幻想,甚至有一種本能的、無法抗拒的熱忱。


後來,他來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座名叫塔希提的小島。


娶妻生子,與世隔絕。


在這座島上,他充分發揮了他的藝術天分,創作出震驚世界的不朽之作。


不幸的是,他染上了麻風病,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囑咐她的土著妻子愛塔,在他死後,將所有他的畫作,付之一炬。


妻子照做了。


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


在斯先生生前,幾乎沒有人欣賞他的畫作,就連故事的述說者「我」,也不看好。


死後,成為名垂青史的天才。


斯先生的人物原型是高更,與梵高齊名的人物。


你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

保羅·高更(Paul Gaugain)自畫像

03


讀這本小說和讀其他書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可讀性很強,非常流暢,一口氣讀完。


起先,我以為這部小說的主題,應該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這也是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


「月亮」象徵著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象徵著現實,以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代表的世俗的生活。


讀完這部小說,你會發現全書既沒有出現月亮,也沒有出現六便士。


那小說的名字是信手拈來的嗎?


執筆查了一下,還真是如此。


1915年,毛姆的《人性的枷鎖》發表,有媒體發佈了一篇書評,稱該部小說的主人公凱里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毛姆非常喜歡這一說法,所以在1919年出版《月亮與六便士》一書時採用了這個書名。


04


在這本書中,我驚歎於毛姆刻畫人物的功力。


毛姆筆下的人物,各個都有鮮明的特徵,既典型又複雜,讓人印象深刻。


斯特里克蘭德,一生都在追求「月亮」,卻無法完全擺脫「六便士」的束縛。


離家出走後,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畫畫。沒錢了,就去打零工,甚至去借錢。有了一點錢,就拿來買顏料。常常成為慾望的奴隸,總是去尋找食物和妓女。


他為人刻薄,冷酷無情,拋妻棄子,橫刀奪愛,近乎人渣。


在世人的眼裡,斯先生無疑是一位渣男。


但他卻對土著妻子愛塔充滿了感激,在他生命的最後關頭,他或許才終於明白,沒有人可以逃離「六便士」,而他對愛塔的溫柔,或許就是他與「六便士」的和解。


斯特里克蘭德太太,自然是「六便士」的代表,她不懂藝術,卻附庸風雅。


斯特洛夫我覺得是介於「六便士」和「月亮」之間的人物。他善於應付「六便士」,也可以看到「月亮」的價值。


無奈的是,他想要追求「月亮」,卻能力不足。在小說裡,當看到斯特里克蘭德畫的他太太的裸體時,怒火中燒的他理應立馬撕碎這畫。


但他卻驚歎於這幅畫的美妙,出於對「月亮」的愛,他沒有下得去手。


而斯特洛夫的結局,或許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 俯身拾著腳下的「六便士」,抬頭仰望著「月亮」。


伯朗什其實也是一個追求「月亮」的人,當她意識到自己和斯特洛夫之間不是因為真正的愛情,而是因為憐憫走在一起的時候,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斯特洛夫,投入到斯特里克蘭德的懷抱。


和同樣追求「月亮」的斯特里克蘭德不同,在小說裡,她並沒有好結局。


愛塔,她對斯特里克蘭德的愛毫無保留,身上帶著一些「神」的屬性,有種「菩薩愛眾生」的感覺。


05


生活中的我們,往往和斯特洛夫一樣,俯拾著「六便士」,仰望著「月亮」。


這才是人生的常態。


像斯特里克蘭德那樣追求純粹的「月亮」,是不切實際的。那隻不過是毛姆筆下塑造的人物形象而已。


想起張聞天的一句話,「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很多人都向往那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無憂無慮,世外桃源。


但一旦真到了那個地方,就免不了要擔憂是否有蚊蟲滋擾,Wi-Fi信號好不好,外賣小吃多不多。


也不知道哪天突然就受不了這種寂寞,開始後悔。


我覺得,真正勇敢的人並不是完全脫離「六便士」。


而是每天在柴米油鹽的薰陶之下,懷著異乎尋常堅定的信念仰望著月亮。


不懈追求,也不負生活,最終成長為盛開在俗世中燦若星辰的理想之花。


執著於理想,純粹於當下。


這或許才是更多偉大藝術的真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