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津樑: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導語:

琉球國者,南海勝地也,鍾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以舟揖為萬國之津樑,異產至寶滿十萬剎。--《新講沖繩一千年史》

琉球王國位於現在的日本沖繩縣,是古代中國東南海上的一個島國。琉球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向北可以通往日本的九州島和朝鮮,向南可以通向東南亞諸國,西邊則與中國福建相鄰,四通八達,是天然的貿易中轉地。在明朝時期,琉球王國在東亞及東南亞的海上貿易關係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萬國津樑: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琉球王國的地理位置

15世紀,琉球建立起與中國、日本、朝鮮、東南亞諸國的多邊貿易體系,取得了輝煌的海上貿易成就,這個時期被後世稱為琉球王國的大航海時代。

琉球王國海上貿易的崛起和明朝的相關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本文將從明朝與琉球的朝貢貿易入手,看琉球是如何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明朝與琉球外交關係的建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外採取和平友好的政策: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洪武御製全書》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明朝派遣使臣攜帶詔書前往琉球國,當時琉球國分為

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個小國家,明朝使者到達的是中山國。同年,中山王派遣其弟跟隨使臣入明。從這時開始,明朝與琉球王國建立起正式的外交關係。而在明朝與中山國建立外交關係之後,山南國和山北國也向明朝派出使臣進入明朝,從此琉球三國都向明朝進貢。

萬國津樑: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三山時代的琉球國

朝貢貿易中明朝對琉球的援助

東贏之島,如逞羅、蘇門、滿喇加、高句麗、爪哇、日本、交趾、占城等國凡十數,而琉球最貧--《琉球國志略》

早期的琉球王國資源匱乏、是非常貧窮的,而落後的生產力制約了琉球的發展。在進行朝貢貿易的時候,琉球甚至不能自己製造海船,需要明朝的的幫助才能夠完成進貢。而自從明朝和琉球建立外交關係以來,明朝政府不但給與琉球優惠的外交政策,並且在人力物力上給與琉球王國極大的幫助,為琉球航海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為了維持朝貢貿易,明朝贈送海船

作為一個島國,要開展國際貿易就必須依賴於能夠經歷風浪的海船。但是由於琉球國的生產技術落後,造船水平不高,加上木材資源稀缺,能夠用來建造大型船隻的木料非常少。因此制約了琉球本國造船業的發展。

無翠麗等四山之名,且形勢卑小,不高聳。林木模檄不茂密。--《使琉球錄》

事實上琉球王國首次進貢就是搭乘明朝使臣的海船來到大明的。而自從明朝與琉球開展朝貢貿易以來,為了讓琉球的使者能夠順利到達明朝,明朝政府多次賜予琉球海船:

“掌勇字五十九號,四百料官船一隻。此船後送琉球國中山王,差長史郭祖尾去國。--《崇武所域志》

海船是會損壞的,而琉球沒有自己造船的能力,所以一旦船隻損壞就會影響琉球的朝貢,而在這種情況下明朝政府通常會再次賜予船隻。

海舟經年,被海風壞,臣等附內官柴山舟得達,乞賜一舟歸國,且便朝貢,宣宗命工部給之。--《琉球史料叢書》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一旦海船損壞了,琉球使臣甚至不能回國,只能嚮明朝政府求助。在明朝的幫助下,琉球解決了航海船隻的問題。而明朝賜予琉球的這些海船不但用於朝貢貿易,還可以用於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海上貿易,這為琉球開展海上貿易打下了基礎。

萬國津樑: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明朝贈送琉球的大型海船

2、為了使得朝貢貿易更加通暢,明朝援助航海人員

由於琉球本身航海業並不發達,因此缺少優秀的航海人員,為了保證朝貢貿易的順利進行,明太祖將“閩人三十六姓”賜予了琉球。

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明會要》

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享有和琉球一樣的政治待遇,得到中國政府正式頒佈的法令,派遣人民移居到藩屬國。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由此可見琉球在明朝外交政策中是享有特殊待遇的。

而這些移居到琉球的閩人大都是優秀的航海人員,他們精通船隻操作的技巧,有著豐富的航海經驗。他們遷徙到了琉球之後,被琉球政府授予官職,成為了琉球王國朝貢貿易和海上貿易的主要力量,給琉球航海事業的發展帶來了質的飛躍。

知書者授大夫、長史,以為朝貢之司;習海者授通事、總為指南之備--《琉球國志略》


萬國津樑: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海船乘風破浪需要大量優秀船員

3、明朝對琉球貿易政策的優惠

朝貢貿易中宗主國往往賜予藩屬國大量的財物,因此藩屬國得到了很大的實惠。

明朝時期,從海上而來的各國入朝進貢的隊伍首先需要前往沿海城市專門的市舶司報道。明朝政府在福建專門為琉球設立了一個市舶司來接待琉球王國的使團,為琉球使團的往來提供了方便。

明朝初年,凡外國入貢明朝皆設市舶司以領之,“在廣東者專為占城、逞羅諸番而設,在福建者專為琉球而設,在浙江者專為日本而設。其來也,許帶方物,官設牙行與民貿易”--《籌海圖編》

而一般朝貢的使團在接受了賞賜之後能在會館內開市三到五天,但是琉球和朝鮮卻不在此列。由此可見明朝政府對琉球是有政策優待的。

“凡交通禁令,各處夷人朝貢,領賞之後,許於會同開市三日或五日,惟朝鮮、琉球不拘期限”--《明會典》

如果說開市時間的優待琉球和朝鮮是一樣的,並不能彰顯琉球的特別之處,那麼關於貢品的賞值,朝鮮對琉球那也是羨慕嫉妒了。比如“錫”這種貨物,其他國家進貢每一百斤賞賜五百文,但是同樣的貨物琉球的賞賜卻高達八千文。就連朝鮮使臣都感慨:

“中國亦賤待我使臣,不得與琉球使臣為比”。--《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

明朝對琉球的貿易政策的傾斜使得琉球獲得了大量的資金流入,促進了琉球海上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在明朝和琉球的朝貢貿易中,琉球王國獲得了明朝賜予的性能優異的海船、經驗豐富的航海人員、和大量的財富,使得原本貧窮落後的島國成為了一個經濟和文化都較為發達的國家。也正是在明朝政府的幫助下,琉球有了開展海上貿易,開啟大航海時代的基礎。

萬國津樑: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藩屬國使節進貢,開展朝貢貿易

琉球海上貿易的發展契機

琉球完成了國家統一之後,在完善的政治和經濟的基礎之上,由於明朝的禁海政策和朝貢貿易政策的推行,使得琉球迎來了發展海洋貿易的歷史機遇。

1、海禁與朝貢

明朝建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實行了海禁和朝貢貿易並舉的政策。

海禁政策禁止民間對外的海上貿易,不允許私下買賣國外的貨物:

上以海外諸國多詐,絕其往來,惟琉球、真臘、逞羅許入貢。而緣海之人,往往私下諸番貿易香貨,因誘蠻夷為盜,命禮部嚴禁絕之,違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明太祖實錄》

海禁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的私人海上貿易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中國與東南亞各個國家的貿易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沒有了來自明朝的強大競爭對手

,這給琉球發展海上貿易創造了有利的局面。

而朝貢貿易政策則允許藩屬國在朝貢的時候與明朝互市:

是有貢舶即有互市,非入貢即不許其互市--《明太祖實錄》

作為明朝的藩屬國,琉球可以通過朝貢貿易來獲取明朝的貨物,為其與其他國家通商做準備。

萬國津樑: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進貢海船


2、琉球王國的統一

在明朝與琉球進行朝貢貿易的早期,琉球分為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個小國家,他們相互之間常有戰事發生。永樂二年,山南左敷按司思紹之子巴志起兵討伐中山國,僅僅一年就取而代之。之後他又先後討伐山北國和山南國,花費了將近25年的時間完成了琉球王國的統一。

琉球有了統一的政權,內部戰爭消弭無形,政治和經濟體制日益完備,逐漸形成了歷史上的繁榮時期。

萬國津樑: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古代琉球王國版圖

萬國津樑,繁盛的海上貿易

隨著鄭和下西洋活動的落幕,由明朝官方所主導的朝貢貿易也衰弱下來,日漸強盛的琉球王國趁著這個機會,在朝貢貿易政策的基本框架下,利用明朝政府賜予的海船、航海技術和航海人員打著為大明天子採買貢品的旗號積極開展海上貿易,使得琉球的海上貿易迅速發展,成為了中國與東南亞諸國貿易的中轉站,有著“萬國津樑”之美譽。

1、溝通中國與東南亞,互通有無。

琉球王國孤懸海外,領土狹小,物產不豐。本土可以作為商品的物產非常有限:

唯馬及硫磺、螺殼、海巴、牛皮、磨刀石乃其土產。至於蘇木、胡椒等物,皆經歲易自遏羅、日本者”。

而這些琉球本土所產出的商品無論是對明朝,還是對東南亞諸國的吸引力都十分有限。


萬國津樑: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和琉球本土的貨物一樣,琉球的貨幣對其他國家也沒有吸引力

為了解決貨源問題,琉球利用朝貢貿易渠道,大量購入產自明朝的絲綢和瓷器等貨物。在明朝禁海之後,絲綢和瓷器在海外是緊俏的貨物。以絲綢來說:

若番船不通,則無絲可織,每百斤值銀五六百兩,取去者其價十倍。

琉球用這些來自大明的昂貴稀缺的商品來與東南亞諸國進行貿易,再採購當地的土特產帶回本國,充做下一次進行朝貢貿易的貢品。如此循環往復,琉球盈利頗豐。

《皇明象肯錄》載:琉球入明朝貢,“貢有蘇木、胡椒、黃熟、降、檀諸香,並非所產”。

2、琉球航海貿易的廣大範圍

琉球這個中轉站不但溝通了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貿易,還溝通朝鮮與東南亞以及日本與東南亞的貿易往來。

(琉球)以海舶行商為業,西通南蠻、中國,東通日本。--《海東諸國記》

琉球的商船在東亞和東南亞各國之間往來穿梭,航行於中國、朝鮮、日本、逞羅、滿刺加、佛大泥、蘇門答臘、舊港、爪哇等眾多的國家和地區之間,為溝通各地區的貿易往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萬國津樑: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琉球那霸港口的繁盛海上貿易

結語:

15世紀的琉球迎來了海上貿易繁榮期,被稱為“萬國津樑”。而琉球的這段海上貿易繁榮期與明朝政府的政策影響是密不可分的。

在琉球王國與明朝政府建立外交關係之後,琉球王國通過朝貢貿易從明朝獲取了航海貿易所需要的海船和航海技術人員。隨著巴志統一琉球全島,琉球王國具備了向外拓展海外貿易的政治和經濟基礎。恰巧此時轟轟烈烈的鄭和下西洋活動戛然而止,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貿易基本停止,琉球王國抓住了這個時代契機,迅速的填補了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貿易空白,以採購貢品的名義頻繁地與東南亞諸國進行貿易活動,擔負起中國與東南亞之間貿易的媒介。

從這裡看來,琉球的航海貿易活動,不僅是琉球歷史的重要篇章,還是東亞和東南亞朝貢貿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