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精心治瘟疫、四大懷藥真神奇

相傳唐高宗永徽年間,即公元650年,懷川地帶發生了大規模的瘟疫。當地百姓生命受到嚴重威脅,藥王孫思邈聞訊,迅速趕到這裡查看疫情,並用這裡的四大懷藥配製屠蘇酒,很快便遏止了瘟病的流行。從此孫思邈一方面號召懷川百姓大面積種植四大懷藥,以便用於平日的用藥治病,一方面認真對當地的草藥進行研究,前後歷時 28 載,終於寫就了驚世名著《千金方》。

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物離其本土,則千周同而效異”,遍搜浩如煙海的醫藥典籍史冊就足以印證四大懷藥作為道地藥材的點點滴滴。中醫治病養生,歷來非常重視藥材的出產地和加工炮製。孫思邈《千金藥方 》 雲:“用藥必依本土。”因而中醫藥界有“非地道藥材,就沒有中醫”之說,懷慶府所產的懷藥以其獨具的確切療效為歷代醫家所看重。《神農本草經》載有:“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宋《圖經本草》載:“牛膝生河內山谷……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真。”宋代醫學家蘇頌曰:“菊花處處有之,以覃地為佳。”《本草綱目》記載:“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 《本草從新》曰:“地黃以懷慶肥大而短、糯體細皮、菊花心者佳。”

四大懷藥

藥王精心治瘟疫、四大懷藥真神奇

首次稱“懷菊花”,將“懷”字與“菊花”聯繫的最早文獻,是唐朝政府頒行的《唐本草.圖經》,書中說:“河內皆稱地薇蒿。武陟菊花稱懷菊花”。唐佚名的《天寶單方圖》也說:“原生南陽山谷及田野中。……河內名地薇蒿”。這裡所說的“南陽”,指的是太行山之南、黃河之北焦作市所轄的武陟等縣,後文又特別指出河內,可見對當地所產菊花的重視。北宋蘇頌撰輯的《圖經本草》也說:“菊花處處有之,以南陽覃地者為佳。”這裡所說的“覃地”,即覃懷地。

藥王精心治瘟疫、四大懷藥真神奇

將山藥稱懷山藥的最早文獻,是明朝醫學家龔延賢所著的《壽世保元》,此書第一次提出“懷山藥”之名。《神農本草經》載:“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

藥王精心治瘟疫、四大懷藥真神奇

在牛膝前冠以“懷”字的最早文獻記載,是宋朝蘇頌的《圖經本草》(1061年),蘇頌在書中指出“牛膝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真。懷牛膝之名由宋朝唐慎微在《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1083)中首先提出的,特稱“懷州牛膝”。到了清朝,張秉成的《本草便讀》便簡稱“懷牛膝”。

藥王精心治瘟疫、四大懷藥真神奇

第一次把地黃和“懷”字聯繫起來的是明朝名醫劉文泰,他說生地黃“今懷慶者為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明確地說:“今人唯以懷慶地黃為上”,稱懷地黃可以填骨髓,生精血,補五臟,通血脈,利耳目,黑鬚發。那麼,將四種藥材概括為“四大懷藥”的又是什麼時候呢?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新《辭海》,對武陟縣的釋文中說:盛產山藥、地黃、牛膝、菊花,號稱“四大懷藥”。不僅講了“四大懷藥”一詞,而且又講了簡稱“懷藥”。 “七五”期間出版的《四大懷藥栽培》系列叢書中說:“國內著名中藥材專家、教授根據生物學特性判定:《本草綱目》中所描繪的山藥、牛膝、地黃、菊花圖樣均為懷府所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