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溼地原住民:從洗腳上岸到都市生活

杭州西溪溼地原住民:從洗腳上岸到都市生活

西溪村舊貌。 蔣村街道供圖

中新網杭州4月24日電 (錢晨菲)“以前家家戶戶都是有船的,蔣村就是個小漁村。”商鋪林立、車水馬龍,望著如今的繁華景象,72歲的費阿水萬分感慨。

蔣村位於杭州西溪溼地核心區塊,費阿水從小生活於此。

“我小的時候是在船上度過的,吃飯、睡覺都在船上。”漁民出身的費阿水談及了他的第一個“家”。“當時,漁民日子過得苦,一年到頭不靠岸。平常還好,最怕颱風天,整個‘家’裡都是水。”

捕魚為生的日子在1956年出現轉折。因相關政策出臺,杭州大部分漁民都集中在了當地五常範村廟一帶。正是那一年,8歲的費阿水,跟著父母“上岸了”。

杭州西溪溼地原住民:從洗腳上岸到都市生活

蔣村老房子。 蔣村街道供圖

“到了五常,公社裡成立了水產大隊,大家生活慢慢富裕起來,開始用紅磚建二層小樓,住在船上的漁民們都搬到了岸上生活。”費阿水說,“後來杭州市教育局在大隊辦了一所水產小學,和我一般大的漁家子弟開始識字認圖,接受教育。我一直讀到高中畢業,回到村裡當了會計,一干就是36年。”

在五常住了近30年後,當地撤公社建鄉政府。為了讓日子過得更好,費阿水和公社的一部分人集體搬遷到了蔣村鄉周家村的楊家圩。

杭州西溪溼地原住民:從洗腳上岸到都市生活

如今的蔣村。 蔣村街道供圖

“蔣村河港交錯、魚塘密佈,我們以前都在現在的西溪溼地裡打魚。溼地水質好,魚的品種也多,一網下去,運氣好的話能撈上萬斤的胖頭魚、白鰱魚等。魚撈好了之後,村裡會派人送到水產公司收購點,他們負責分配到各大農貿市場去。”費阿水回憶,當時蔣村有“‘杭城活魚庫”的稱號,杭州大部分農貿市場的魚都來自蔣村。

2004年,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全面啟動,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告別了農業、漁業、牧業生產方式,從農業之鄉一躍進入城市化發展行列,費阿水的村子也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2007年,蔣村撤鄉建街,全村漁民徹底告別打魚生活。

隨著城市建設不斷推進,費阿水所在的西溪村整村拆遷,單門獨戶的老房子、鄉間泥濘的小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政府統一建造的回遷房、寬闊乾淨的柏油馬路以及鱗次櫛比的寫字樓。

“現在生活變好了,環境也越來越美。”費阿水說,“雖然不能再打魚,但有不少曾經的漁民都在西溪溼地裡工作,清掃河面垃圾、講解溼地故事、維護好溼地環境,讓更多人瞭解、認識溼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