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橋跳下去的男孩子給我們怎樣的警示

高架橋跳下去的男孩子給我們怎樣的警示

沒想到昨天自己寫那篇關於“高架橋跳下去的男孩子”的文章居然上了有那麼多朋友閱讀了,對於一個剛剛寫頭條的新手來說真的是有些誠惶誠恐,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事件確實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我也翻看了很多網友的評論,一小部分是站在長輩的角度,討論的焦點是年輕人承受力的問題 ,而大部分網友觀點,是在討論父母對孩子的說教方式是否合理、帶來的壓力是否過度的問題。

說到承受力,說實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想大家都經歷過走投無路亦或痛苦至極的時刻呢?回想那些處於至暗時刻的我們自己,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也產生過放棄或者一死百了的念頭呢?

承受力是問題,但我個人認為也許並不是事件的核心問題。承受力的提高是需要一生的修煉,年輕時我們都會遇到年輕時的困擾,年紀大了也同樣會遇到更多的壓力和挑戰。這都是生活的常態。

而如果說到父母的嚴格要求和期望值,這確實會讓一些孩子壓力很大,但是父母的壓力其實是把雙刃劍,讀書考學本來就是非常枯燥和辛苦的事情。等到我們成年變得成熟之後,有的人回首往事也會在心裡感謝當年父母的壓力讓自己能夠度過那段艱苦的時光,但也同樣會有人,在一事無成後,會把原因歸結於當年父母對自己的放任和不管不顧。

我想或許還有個核心問題,一個可能比較殘酷而現實的問題。

仔細想想在如今這個越來越現實的社會,也許在一些年輕人內心深處,最稱職最理想的父母第一條標準就兩個字:有錢。要麼有錢,要麼就是有權有地位,最好你又有錢又不怎麼給我壓力,讓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最不滿意的是你又沒有能力讓我成為富二代,又要求我這個必須做得很出色那個必須聽你的。

但成為富一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我們周圍大多數人忙忙碌碌一輩子也就是普通的工薪階層而已。

最後說會到“高架橋跳下去的男孩子”這個悲劇上,這件事其實我覺得最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和人之間,究竟該如何溝通?不僅包括你和陌生人,更包括你和最親近的人之間究竟該如何溝通?

最親密的人之間、即便是一家人之間,就可以情緒不加控制、肆無忌憚且口無遮攔嗎?

往往傷害我們最深或者被我們傷害最深的人都是我們最親密的人。

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溝通的效果是來自於溝通的方式及藝術,而不在於到底誰對誰錯,這個法則幾乎適用任何對象之間,不管我們是陌生人還是一家人。請大家銘記凡事溝通中不要過分糾結事情的對錯。

所以開口之前,請想清楚再說。情緒失控之前,請你剎車。

因為這世界很多事情是沒法重來的。不要讓悲劇一次次的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