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劉備,曹操也請過諸葛亮,可惜諸葛亮沒有選擇曹操

陳壽在《三國志》中如此評價諸葛亮:"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 之內,鹹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豪傑無數,而其中最負傳奇色彩的莫過於曹操、劉備、諸葛亮三人。曹操建立起了三國實力最為強大的曹魏政權;劉備從孤身一人到最終成為雄霸一方的蜀漢之主;諸葛亮則是成為譽滿三國的"千古一相"。

除了劉備,曹操也請過諸葛亮,可惜諸葛亮沒有選擇曹操

諸葛亮從劉備三顧隆時出山,挽劉漢之大廈將傾,並聯吳抗曹,一己之力遏制住了曹操稱雄天下的氣勢。最終,形成了蜀漢、曹魏、東吳三足鼎立局面,可見諸葛亮之大智慧。

那麼為何以諸葛亮的才智,他偏偏選擇的是空有"劉皇叔"名頭的劉備,而不是勢力強大的曹操呢?

"瞧不上"曹操?

首先要說明的是,愛人才的曹操並非沒有請過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卻沒有答應。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彼時實力薄弱的劉備陣營正是因諸葛亮的加入而一步步走向了強大,作為劉備逐鹿天下的戰略制定者和建設者之一,諸葛亮見證的是整個蜀漢集團發展的全過程。

諸葛亮不投靠曹操的原因是有幾個方面的。

除了劉備,曹操也請過諸葛亮,可惜諸葛亮沒有選擇曹操

其一,曹操非正統。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對此有明確說法: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可見在諸葛亮的眼裡,曹操不過是挾持皇帝以皇帝名義來號令諸侯的人。說嚴重了,曹操甚至是一個竊國大盜。

而對於劉備,諸葛亮則是認為"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話裡話外都認同了劉備乃是皇室後人,正根正統,並且能夠講究信義,對賢才的需求如飢似渴。

身處亂世,劉備的皇室身份並沒有為太多人所認可,可相比於曹操的出身卻是高了不止一點。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即便官至太尉,但說到底是寒族出身。這也正是為何曹操在收納人才時並不在乎對方出身。

再者,劉備號稱乃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在大漢王朝即將傾覆時,他自然是有資格匡扶漢室江山的。與曹操挾持皇帝以令天下相比,劉備無疑是更佔道德、道義和人格的高地。這對於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諸葛亮來說,曹操已然落了下風。

曹營人才濟濟,難有作為

其二是與曹操陣營有關。在諸葛亮沒出山之前,並沒有太多人知道他的才能,並非是公認的濟世奇才。資歷和根基都尚淺的諸葛亮若是真的選擇了曹操,是幾乎不可能得到在劉備那裡所受的禮遇的。

除了劉備,曹操也請過諸葛亮,可惜諸葛亮沒有選擇曹操

事實上,儘管劉備對諸葛亮有"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的信任,但諸葛亮初入劉備陣營時也是遭遇了很大的信任危機,因為關羽、張飛等人並未對其認可。

再來看一看在諸葛亮出山時曹魏陣營的陣容。早在16年前,即是公元191年,荀彧投靠了曹營,成為曹操的"子房";而早在11年前郭嘉就出任曹操軍師;早在8前,賈詡則是被曹操封侯。此外,還有成名多年的程昱、鍾繇、荀攸、陳群等人。

若是諸葛亮要加入曹營,面對這些資歷深、能力強的謀士,諸葛亮是很難脫穎而出的,更別提成為第一軍師了。

殺父之仇,心有芥蒂

其三,曹操與諸葛亮之間還存在"殺父之仇",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

公元193年,曹操因父親曹嵩被徐州牧陶謙所殺害,於是他領兵攻下徐州,並且對徐州百姓進行了大肆的屠殺,最終造成了數十萬百姓的流離失所。

除了劉備,曹操也請過諸葛亮,可惜諸葛亮沒有選擇曹操

而諸葛亮正是生長在徐州,對於彼時年少的諸葛亮來說,曹操的報復性行為不僅打破了他原本安逸的生活,甚至諸葛亮的父親也是被曹操這次屠殺中的一員。

這也就註定了在諸葛亮的心裡,對曹操沒有任何好的印象。再加上諸葛亮歷來的自視清高,即便知道曹操的前途更加廣闊,他又怎麼可能會去為殺父仇人效力呢?

不過除了曹操和劉備以外,諸葛亮的選擇並非沒有。

諸葛亮雖隱居於隆中,但他始終與荊州士族保持著十分親密的關係。劉表在其原配妻子去世以後,娶了荊州士族蔡諷的女兒,而蔡諷的另一個女兒則是嫁給了黃承彥。黃承彥則是諸葛亮的岳父,可見諸葛亮與劉表的關係也是十分密切的。

另一方面,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流則是效力於江東孫權的麾下。

除了劉備,曹操也請過諸葛亮,可惜諸葛亮沒有選擇曹操

這樣來看,諸葛亮與劉表哥孫權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若是諸葛亮想要出仕,那麼效力於劉表或是孫權都是極為容易的,那麼為何他並未如此做呢?

棄孫權而擇劉備

不效力劉表的原因很簡單,這個善於守城,不善進攻的劉表絕對不是諸葛亮心目中理想的主公人選,也就是說劉表是沒有大作為的。

而大哥諸葛瑾已效力於孫權,若是未來孫權能夠成為皇帝,諸葛家就必然飛黃騰達。若是沒有的話,那麼諸葛亮投靠另外一名主公,對於諸葛家族來說就無疑是一種雙保險了。

再者江東孫氏並非本土豪族,孫權的父親孫策憑藉其強大的武力鎮壓了江東士族,此後,孫家一直在於江東士族周旋。

所以到了孫權這一代的時候,兩者之間的關係更是有著水火不容的感覺了。孫權需要時刻防備著江東士族,很難全力去爭奪天下,東吳也並不沒有表面上那樣強大。這樣的環境必然是無法讓諸葛亮全力發揮其才能的。

除了劉備,曹操也請過諸葛亮,可惜諸葛亮沒有選擇曹操

更遑論,等"孫氏集團"傳到孫權手上的時候,在東吳的根基已經很穩固了,孫權也有自己的智囊團,諸如周瑜、魯肅等人。

由此來看,諸葛亮不效力於孫權也是因為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

排除了曹操、孫權,也就剩下落難的劉備了。雖然此時的劉備正處於人生的低谷期,但諸葛亮深知在落難之時效忠於對方,必然能夠贏得對方更多的尊重。

再加上此時的劉備對諸葛亮可謂是求賢若渴,自然會對諸葛亮給予萬分的尊重,這一點從劉備的"三顧茅廬"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劉備雖然勢弱,但憑藉其皇室之後的身份和賢良淑德的美名,在士族和諸侯間都有著良好的道德口碑。所以對於一心想要用儒家思想治國的諸葛亮來說,劉備已然有一名賢德君主的潛質,劉備後續發展的空間自然也更大。

除了劉備,曹操也請過諸葛亮,可惜諸葛亮沒有選擇曹操

小結

縱觀曹操和孫權二人的性格,都無法做到用人不疑,自然也就無法做到和劉備那般放權於屬下。因此,對於諸葛亮來說,儘管孫權和曹操有著比劉備優秀太多的條件,但劉備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而諸葛亮最為讓人敬佩之處便是能夠將自身實際與社會環境結合起來。他深知自己的處境,於是他能夠在亂世中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然後盡心盡力為之實現。

儘管諸葛亮為蜀漢預想的藍圖並沒有實現,但他終其一生都在為之奮鬥,這個過程已然令他不失此心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