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不反劉邦是不是因為兵都是劉邦的?

酴醾醽醁


大家都知道,韓信是漢朝的開國功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被譽為戰神,可是在一場戰役中,他碰到戰國時期另一戰神的孫子,這個戰神也是身經百戰從未失敗過,韓信與其孫子交戰後,韓信感嘆,幸好成安君沒有采納戰神孫子的戰略,要不我韓信也將大敗於此!劉邦為了遏制韓信將戰神的孫子收在太子身邊,殺了韓信之後,劉邦才讓他歸隱山林!這個戰國戰神是誰?他的孫子又是誰,對付韓信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戰略,有那麼厲害嗎?他是韓信的對手嗎?


這個戰神就是戰國四大名將的李牧,李牧是戰國時最厲害的將軍,他要打擊的敵人從來都是狠狠的打擊,每次打擊敵軍但從沒有失敗,最著名的戰役有兩場,一場就是堪稱中國戰爭史上用大規模的步兵全殲匈奴騎兵團的戰役,此戰堪稱經典,另一場是採用誘敵深入圍殲敵軍的戰役,是可以寫進教科書的戰役。


李牧後期的作戰是對秦國的防禦戰,秦國為統一六國發動了對趙國的戰爭,秦國派了大軍壓進邯鄲城。李牧率領邊防主力與秦國對峙,李牧知道秦國遠道而來且接連勝利,秦軍士氣高漲,就採用了高築堡壘,不無與秦國軍隊交鋒的戰略,秦國久攻不下,就變換戰略,攻打其他城池,李牧還是堅守不出,等秦國將士疲倦且主力分散的時候採用了運動戰有機的殲滅秦軍,秦軍大敗西退。


公元前二百三十二年,秦王嬴政又一次觸動軍隊,兵分兩路攻打趙國,李牧又採取了各個擊破的戰略,大敗秦軍,這場戰鬥的時間很短,嬴政的軍事行動就被李牧給粉碎了。趙國的國力與秦國的國力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加上戰爭那幾年趙國發生了地震,國力更加空虛,嬴政又叫戰神王翦攻打趙國,王翦說要拿下趙國必須先除掉李牧,於是就用反間計,將李牧害死在趙國的朝堂之內,兩大戰神沒有在戰場上交手,李牧沒有卻死在戰場,真是一個遺憾。

李牧的孫子叫是李左車,是項王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的謀士。當時韓信攻打趙國的時候,他就在趙國統帥成安君門下,面對韓信的進攻,他向成安君提出了高築壁壘,伺機而動的戰略,主力與韓信對陣堅守不出,自己則輕率3萬騎軍,斬斷韓信軍隊的糧草供應。這一戰略其實就是他爺爺李牧的招式,但也有了昇華。


昇華在哪裡?可以看出這一戰略的可怕,漢朝漢景帝的時候有一名將就是採用這一戰略,為漢朝四百多年的基業打下了基礎,那就是劉邦點名安定江山之人周勃的後代周亞夫。漢景帝時發生了七國之亂,周亞夫手上只有10萬兵力,而七國有50萬的兵力,周亞夫在七國大軍的關隘設置兵力後,繞到七國敵後,切斷七國糧草,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將50萬飢腸轆轆的軍隊打敗,殺敵主將,平息叛亂。


戰場上的戰事是瞬息萬變的,兵無常態,水無長形。當韓信聽到,趙國的成安君沒有采納李左車的建議,是非常的高興。這一高興就顯現出韓信還是害怕這一戰略。如果不是成安君這一書生的主張,主動出擊韓信,哪裡還有韓信經典的“背水一戰”,沒辦法,誰叫李左車不是主帥。


趙軍主動出擊之後,中了韓信的計,大敗。韓信發話,要軍隊生拿李左車,李左車被抓住之後,韓信親自為他鬆綁,並用學生拜見老師的禮儀向李左車問好,並向李左車討教自己的戰略戰法的,李左車開始不肯說,說自己是敗軍之人哪敢妄言,韓信用了古代的名將比作現在的李左車,意思就是不是你不厲害,只怪你主帥太2,韓信這英雄惜英雄的真情流露,李左車才出招指出了漢軍的不足,韓信戰略的失敗,並說出了降燕國,平齊國的戰略,韓信聽了都一一採納了,並取得了勝利。


劉邦知道了李左車的厲害,就直接讓李左車以輔佐太子劉盈為名,將李左車收到了自己的身邊,把李左車變成用來遏制韓信的殺手鐧。因為能與韓信的軍事才能相匹敵的就只有李左車了。李左車與韓信遺憾在於,李左車沒有兵力與韓信過招,這兩大高手誰更厲害無人知曉,估計是難分高下,韓信沒有造反也是對李左車有所忌憚,當然這只是韓信軍事上的顧忌之一。劉邦殺死韓信後,李左車就向劉邦辭了官,劉邦也立即答應了,李左車從此離開了劉邦的視野,過著隱居山林的生活,這一招比韓信還是厲害的多,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千古一帝劉邦駕馭權臣的手段!


約束001


劉邦用盡了辦法,保證韓信的軍隊“姓劉不姓韓”,防止韓信“尾大不掉”。

在大多數時候,韓信的軍隊,確實“姓劉不姓韓”。

不過,在韓信最強大的時候,韓信的軍隊,“可以不姓劉”。

當時的韓信如果真要搞事,劉邦是攔不住的。

韓信的兵

“韓信方面軍”成立之初,兵是劉邦的兵,將是劉邦的將。

不過,情況很快就變化了。

“韓信方面軍”成立後,自關中出發,破魏、下代、滅趙、降燕,總共只用了3個月!

韓信威震天下,劉邦睡不好!

高祖3年6月的一個清晨,劉邦僅僅帶著夏侯嬰等少數幾個人,佯稱自己為漢使,闖入韓信大營,收了韓信的兵符,調走了韓信的軍隊。

劉邦剛來時,韓信、張耳都還在睡覺···

劉邦以“襲擊”手段奪回自己的軍隊,可見:劉邦對”常規手段“調遣韓信的軍隊已經沒有足夠的信心了!

隨後,劉邦帶著韓信的軍隊去了滎陽戰場!並下令:韓信、張耳,你們在趙地再召集軍隊,準備攻齊!

所以,從這一刻起,韓信的兵,就不是劉邦的老部下了。

韓信毫不含糊,徵兵、訓練、成軍,僅僅2個月!

劉邦為了加強控制,又把曹參、灌嬰等將領調了過來,”加強領導“。

隨後,韓信平定齊國,擊敗楚軍,佔據了齊地!

此時,韓信軍的結構是:高級將領,多是劉邦親信;中基層將士,多為趙、齊軍士。

曹參、灌嬰等人,固然威望、能力都很出眾。但是,他們是在韓信成軍後“空降而來”(當然,他們自己也帶了一些部隊來)。韓信這支軍隊的徵集、訓練、成軍,都是韓信自己一手操辦的。

所以,如果韓信真的決心不跟劉邦玩,是不難控制,甚至除掉這些忠於劉邦的高級將領的。

這個時候,韓信真要搞事,誰也攔不住!

十字路口

滅齊以後,韓信,成了決定歷史走向的人物。

韓信“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楚王勝”。

此時,項羽的使者武涉,韓信的謀士蒯徹都提出:韓信當自立!

面對誘惑,韓信似乎猶豫過。

一方面,韓信以劉邦的“知遇之恩”,謝絕了項羽的使者;但另一方面,韓信又沒有理會劉邦的不斷催促,按兵不動達數月,沒有立刻揮失南下攻楚。

而劉邦呢?他在不斷催促韓信進軍時,除了封王,許地之外,什麼也作不了。

看來,本出自漢軍的韓信軍,已經跟英布、彭越這些“加盟商”一樣,非劉邦所能牢牢控制的了。

還是那句話:韓信這時候要搞事,劉邦只能“乾瞪眼”。

不過,韓信在猶豫再三後,還是揮師西進,與劉邦會攻項羽。

垓下決戰,漢軍鼎定天下!

窗口關閉

在劉邦這種權遊高手面前,機會轉瞬即逝,錯過就不再有了。

垓下之戰的硝煙尚未散盡,劉邦就動手了。

這次,劉邦用的是老辦法,“襲奪齊王軍”。

搞這一手。韓信,真的不是劉邦的對手。

如果給韓信反應時間,劉邦是制不住韓信的。

只有在垓下之戰剛剛結束,大軍鬆懈,“沉靜在勝利的喜悅”中時,以突然手段控制韓信,才能奪取韓信的軍權!

隨後,韓信被改封為楚王,離開了齊地。

1年後,韓信連楚王之位也被擼了,被改封為淮陰侯。

此後,韓信一直處於劉邦的嚴格監視下,再難有作為了。

5年後,當韓信被誅殺時,韓信毫無抵抗之力!


當韓信為齊王時,他要搞事,劉邦是攔不住的。

以韓信之明,武涉、蒯徹說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明白!

以劉邦在趙地奪軍權時的手段,韓信不可能不瞭解劉邦對他的猜忌!

從理智上考慮:韓信應該自立,也有條件自立。

韓信最終選擇繼續為劉邦滅楚,主要還是他那“士為知己者死”的士人情懷。

只是···情懷,再一次被辜負了。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韓信滅齊後,項羽派武涉勸韓信聯合項羽三分天下。《史記》記載,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這裡說的很明白,韓信不原背叛劉邦是因為劉邦親近他,信賴他,就是死也不會背叛劉邦的。

韓信在沒有遇到劉邦前可以說就是個倒黴蛋,吃不飽,穿不暖,受盡了冷眼,受盡了冷眼;好不容易天下大亂,以為可以施展抱負出人頭地,可項梁、項羽都不重用他。

而劉邦對他是“解衣衣我,推食食我”,這讓從小就吃不飽、穿不暖的韓信找到了從來沒有過親切和溫暖。不管劉邦出於什麼目的,但他的這些行為撫慰了韓信的心靈上的傷口。

韓信心有壯志,但壯志難酬,亂世中他希望自己能建功立業一展平生所學。但沒人信任他、欣賞他、認可他,當從劉邦那逃走時,韓信的內心應該是茫然的,因為他不知道他的平臺到底在哪裡,也許會從此埋沒一生。

但韓信是幸運的,蕭何這個伯樂讓韓信這匹千里馬沒有被埋沒,韓信終於也見到了劉邦。

劉邦直接讓他掛大將軍印,從此言聽計從。這讓漂泊半生,鬱郁不得志的韓信得到了認可、信賴,更得到了可展吞雲之志的平臺。

所以韓信不背叛劉邦其實就是因為感恩劉邦,他認為正是劉邦親近他,信賴他,他才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

韓信說項羽是婦人之仁,其實我認為韓信何嘗又不是婦人之仁呀!感恩之心要有,憂患之心也要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