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健身,更需要有計劃「純乾貨」

大家好,我是Christy,今天是宅在家的第19天了,今天跟大家聊聊在家健身要不要制定訓練計劃呢。

我相信98%的人在家裡都安置了有關健身的器械,小到一套啞鈴,大到跑步機,橢圓機~但是這98%的人又有50%的人只有在打掃房間的時候才會碰到他們。

減肥,以及所有圍繞身體開展的運動說到底都是一個人的戰爭,都是自己在和自己較量。不管是在健身房or 在家。

在家健身,更需要有計劃「純乾貨」

如今,各平臺的健身直播,正呈現轟炸態勢。在健身課表堪比高考,動作選擇眼花繚亂的當下,制定一份健身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關乎節後減肥效率、跑跳能力維持,更在於避免「不練有負罪」的健身焦慮,以及「高功率輸出」的生理透支。

居家健身計劃較為直觀,既體現在一次健身運動中,「做什麼」的動作選擇、「做幾次」的容量控制、「做多久」的頻率、時間規劃,也包括長期的運動恢復、進階提升。

在家健身,更需要一個計劃。

倡導「動起來」是近期的全民話題,也延伸出自重抗阻、燃脂訓練動作的多元教學。比如抖音平臺內,一份臀部肌肥大教學,一篇俯臥撐練胸教程,都是觀看數較高的健身科普內容。

但是,在碎片化信息的影響下,如何避免「一週7天練臀、每日俯臥撐力竭」,所導致的無成效、有損傷,值得被更多人關注

肌肉無增長事小,而過量運動導致的生理、心理損耗,不可被忽視。

這也延伸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制定一份居家健身計劃。

首先,在一次居家健身運動中, 可使用FITT(Frequency、Intensity、Time、Type)原則,根據頻率、強度、動作、時間這四元素,進行合理分配。

在家健身,更需要有計劃「純乾貨」

FITT 原則

  1. 動作

目前,線上直播更多采取耗能式訓練,可根據關節承受能力,選擇低、高衝擊動作。比如,隨時都有一隻腳保持與地面接觸,是較為典型的低衝擊動作,至於有雙腳同時離地的高衝擊動作,需要自我評估後參與。

除此以外,在家中模擬健身房抗阻動作,是更多健身愛好者在疫情期的訴求。以「蹲、推、拉」動作,劃分一週3天的訓練,是值得嘗試的方案。

  1. 強度

關於強度的評估方式,較直觀的有心率統計,比如和HIIT高強度間歇「對立」的LISS低強度穩態運動,運動心率區間一般為最大心率50-65%。較為流行的最大心率計算公式為:最大心率=220-實際年齡。

如果不具備硬件條件,也可憑「自我感覺」判斷強度。

RPE自我運動強度感覺量表,通常能感知舉鐵,甚至跑步運動狀態的疲勞度,在有氧運動中有特別的6-20級分佈,從代表著「不費力」到「筋疲力盡」,而將自我感知對應的數值乘10,則和實時運動心率將為貼近。

在家健身,更需要有計劃「純乾貨」

RPE自我運動強度感覺量表

  1. 時間

時間體現在兩方面,即運動休息間隔和運動總時長。

比如循環訓練模式中,可採取運動-休息時間1:1的形式,以發展心血管功能為主。同樣,疫情期間適用的低強度穩態訓練Liss一般持續時間為30-45分鐘。

  1. 頻率

頻率在居家健身場景,可理解為「一週練幾次」。僅以抗阻訓練超量恢復48小時的恢復週期來考慮,一週3-4次健身,或許是當下居家健身的合理區間。

其次,從長線訓練角度來說,制定長期計劃,也可納入一部分健身愛好者的居家健身方案中。

雖然無法在家中,實現傳統健身房內「幾片槓鈴片」的量化進階。但是,在訓練容量、組次休息減少,以及動作難度上進行遞增,是維持肌肉量、運動表現的可取方式。

至於說如何不落下「舉鐵」。使用彈力帶進行抗阻動作遷移,是除了購買啞鈴外,值得嘗試的方案。

今天大家練了嗎? 別再葛優癱了~快快制定計劃,練起來吧~

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