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 為“最痛的痛”尋找解藥

中國慢性疼痛病患者數量已突破1億,讓陳輝感到肩上的責任和擔子。

文 | 蔣駿 肖鑫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診室,就診隊伍最前面一位棕色頭髮、身著白色羽絨服的老外,格外引人注目。

“陳博士,您10個月前給我膝關節做的微創術,棒棒滴”,來自加拿大的冰球教練戴爾先生正緊緊地握住一位青年醫生的手。“之前那種被螞蟻咬的疼痛感大大減輕,謝謝你們了。”

外國患者誇好的醫生,是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疼痛科主任陳輝。

良醫 | 為“最痛的痛”尋找解藥


陳輝在學術會議上作報告

優秀麻醉醫生轉行疼痛科

“陳大夫,謝謝您給我們一個完整的家。”安徽的王女士給陳輝打電話,“我母親現在晚上能睡4-5個小時,人也慢慢開朗起來了。”

3年前王女士陪著她82歲母親丁老太找到了陳輝。丁老太腋窩和胸前部位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近3個月,疼得整宿睡不著覺,兒女陪著她輾轉安徽各大醫院,都沒有找出病因,西藥、中藥、偏方試了不少,但依舊疼得厲害。丁老太本人對治療逐漸失去了信心,甚至產生了輕生念頭。

當時陳輝詳細地詢問了病史並結合之前做的各項檢查,排除了癌變的可能,初步判斷是丁老太因年紀大了、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之前體內的病毒死灰復燃,鑽進了背部神經細胞內部,進而引發了劇烈而持久的疼痛感。後經陳輝在CT引導下的微創介入治療和服用止疼藥,丁老太疼痛感明顯減輕,才有開頭的一幕。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是目前世界上最頑固的神經痛之一,對於一部分患者,即使窮盡現在所有的鎮痛手段,也不能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這種疼痛的恐怖甚至超過了“癌痛”。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治療策略,就是在帶狀皰疹發病的早期,運用綜合性的方法預防其形成後遺痛。陳輝主任介紹說,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致力於戰勝這一“頑疾”,經刻苦鑽研已經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治療方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治療特色。

良醫 | 為“最痛的痛”尋找解藥


2007年7月,原國家衛生部下發了關於在《醫療機構診療科目錄》中增加一級診療科目“疼痛科”的文件,標誌著疼痛科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專科。

當時年僅28歲的陳輝敏銳地意識到,未來疼痛醫學會有一席之地,將給醫生帶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但當時疼痛科醫生在醫院內幾乎沒什麼存在感,當聽到陳輝由麻醉醫生轉行去當沒啥“前途”的疼痛醫生,身邊人議論紛紛。

面對種種質疑,陳輝沒有過多回應。從2013年起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轉為慢性頑固性疼痛治療,不斷創新骨骼關節肌肉軟組織疼痛、神經痛和癌痛等疼痛性疾病的臨床診療——

在國際上首次證明氧化應激反應參與周圍神經損傷後鏡像痛,為臨床治療這種少見症狀提供了新思路;

在國內首次發現趨化因子CX3CR1通路參與化療藥紫杉醇誘導的神經病理性疼痛,為緩解化療藥誘導周圍神經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

探索改進多種超聲引導介入穿刺入路和方法,將頸椎病保守治療療效優良率從45%提高到85%,將頑固性膕窩區疼痛治療有效率提高到超過90%……

陳輝先後被評為“十佳優秀青年醫師”、“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引起業界同行的注意。

良醫 | 為“最痛的痛”尋找解藥


陳輝醫生2019年獲“銀蛇獎”(提名獎)

2019年2月,脫下軍裝的陳輝正式入職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世界麻醉醫師聯合會亞澳區主席、該院特聘院長熊利澤教授給陳輝頒發聘書時指出,“為人謙虛,敢於創新,肯幹實幹,是棵好苗子。”同年,陳輝獲評上海市衛生系統第十七屆“銀蛇獎”(提名獎)。

手中有利器,心中有人文

“這個寬度3毫米的骨頭縫,裡面走出來的就是導致疼痛的責任神經,也是我們的治療靶點。在這裡,1毫米都不能差。” 2019年12月26日,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CT介入手術室裡,只見陳輝在CT引導下,迅速將一根細長射頻針穿入患者鼻子右側臉頰處,引入射頻電對該靶點進行損毀。

這是陳輝及其團隊進行三叉神經痛微創介入治療手術的畫面。該療法具有風險小、費用低、恢復快、效果好的特點,其1年鎮痛率高達90%,越來越受患者和家屬的好評。

長期以來,普通大眾存在一種誤區:認為疼痛不是病,咬咬牙、忍一忍,等病好了,疼痛就自然消失了。並且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大部分都不知道疼痛門診的存在,往往是其他科醫生或者親友介紹到疼痛科,因而大大影響了就醫的效率與質量。

這是擺在走馬上任疼痛科主任陳輝面前的一大難題。同時,他對一組數據感到了壓力:截至2018年底,中國慢性疼痛病患者數量已突破1億,也令他感到了肩上的責任和擔子、更加鼓足了幹勁。

陳輝特別喜歡美國著名醫生特魯多的一句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話特別符合疼痛科的角色定位與發展方向,他也是一以貫之地去身體力行。

他帶頭微笑出診,讓愁容不展的患者感到一絲溫暖,要求團隊成員儘可能讓患者多說,掌握其心理狀態,進而綜合診治。他積極參與上海市醫學會“疼痛學網絡講堂”、各級組織的入社區義診諮詢志願活動,開通了“疼痛幫手”微信公眾號,深入科普疼痛知識,不斷拓展民眾的醫療常識。

陳輝不僅幫助患者,還幫助其他醫生同行。他始終堅信,要樂於把好技術傳播出去,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受益。多年來,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所知所學教給前來進修的醫生。“當時最盼望陳老師來查房‘找茬’。”陳輝曾經帶教的學生、現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醫生路汛說,“他現場教學案例生動、由淺入深,至今我們還保持聯繫,若有難他必幫。”

他勇敢地將帶狀皰疹性神經痛這一世界難題作為研究重點,兼顧關節痛、頸肩腰腿痛等常見疼痛診療,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深化與神經內外科、骨科、中醫科等科室的合作共贏,突出手術治痛與康復訓練並行,力爭形成“專攻到極致、治痛有絕招”的鮮明特色。

良醫 | 為“最痛的痛”尋找解藥


實施疼痛介入治療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在醫院黨委的大力支持下,陳輝和他新組建的團隊先後引進一臺世界領先的美國Cosman射頻治療機,開設了2個門診、1間治療室,僅2019年已診治患者突破4000人次,手術200餘臺,獲科研經費近100萬元,實現了開門紅。“隨著醫院正式入選上海市第一批建設區域性醫療中心,我們將重點扶持疼痛科。”熊利澤院長滿眼憧憬,“努力把它打造成為一張靚麗的名片,造福更多的老百姓。”

從小心願到大情懷

幹練的平頭、45度的微笑、耐心的傾聽、通俗的講解、精湛的醫術,陳輝總是能讓患者印象深刻。

這一儒雅的形象很難讓人聯想到陳輝曾是一名血性方剛、敢打敢拼的軍人。

良醫 | 為“最痛的痛”尋找解藥


1998年9月,19歲的陳輝以優異的成績從東北小城遼寧盤錦考入第二軍醫大學(現海軍軍醫大學)麻醉學專業,光榮地參軍入伍。

“沒有什麼詩和遠方,就想給家裡人看病緩解疼痛。”陳輝在水果公司工作的母親,經年累月地操勞,落下腰椎疼的毛病,母親為直起腰來而一次次“齜牙皺眉”的痛苦場景,鞭策他要考上頂尖醫學院校、學習一流技術,有朝一日回饋父老鄉親。

秉持這種樸素心願和吃苦精神,陳輝一頭扎進浩瀚的醫學知識海洋和嚴格的軍校學習生活中。他因表現突出在新訓期間被任命為區隊長並一直留任到畢業,他凡事搶著幹、帶頭幹,很快成為本專業第一個入黨的學員。歷經五年的摸爬滾打,陳輝憑藉綜合排名第一的實力留校,是當年進入長海醫院工作為數不多的本科生,被同學們戲稱“陳優秀”。

2003年,他所在的長海醫院麻醉科是全軍麻醉與危重病醫學中心,該科底蘊實力雄厚、人才層出不窮、發展前景廣大,是眾多醫學畢業生夢寐以求的理想單位。

面對如此“高大上”的平臺環境,陳輝反而愈加“謹小慎微”——他保持手機24小時開機,睡覺時手機放在床頭,他曾創下白天配合完成5臺手術麻醉、後半夜趕到醫院接手2臺手術麻醉的紀錄;他思考如何改進術後疼痛方法及效果評估,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搜索鑽研最新技術,好幾次泡在圖書館裡忘記時間……

“患者才是永恆的主角。”隨著榮譽與褒獎與日增多,陳輝越是告誡自己要保持冷靜、找準方位,“患者的不滿意,才是醫生源源不竭的動力”。

良醫 | 為“最痛的痛”尋找解藥


良醫 | 為“最痛的痛”尋找解藥


良醫 | 為“最痛的痛”尋找解藥


· 深挖 | 亞歷克斯·瓊斯:一個靠販賣“陰謀論”為生的人

·一條微博讓公司市值蒸發近600億港幣,這個手撕小三的總裁太太后悔了嗎?

· 她看到的武漢不一樣——國內首部援鄂醫生日記出版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

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

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