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文旅融合 “青州樣板”浮出水面

千年古城,九州之首。

7000餘年的發展史,5000餘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國都輝煌,造就了這方水土深厚的人文資源和鮮明的地域文化——青州古城是名副其實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7年2月16日,國家旅遊局面向社會公示了20家新5A景區,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古城旅遊區入選5A級景區。

山東文旅觀察|借勢文旅融合 “青州樣板”浮出水面

如果說在青州古城之前人們對濰坊的旅遊印象“漂浮天際而悠悠然”,那麼青州古城是真正的讓濰坊產生“安全感”的文旅地標,這份安全感正是來自於古城深厚的歷史底蘊。

古城復興,不僅需要修復古建築。如何在保留地域的“古色”基礎上,用歷史文化內涵揮發“古香”,對於青州而言這是一直在探索的課題。東方古州,因文而立、因旅而興、因融而活。邁入文旅融合的時代,以全域旅遊為抓手,散落的文化和旅遊碎片被拼接整合,青州古城體內的歷史脈絡正逐漸甦醒。

文旅融合下的產業新動能

青州最早記載於《尚書·禹貢》:“海岱惟青州”,為“古九州”之一,據《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並註釋說:“蓋以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這也是青州地名的由來。

青州古城內多為街巷和民居,較好地保存了宋代、明代的建築風格,同時在時代基礎上有賦予地域上的北方特色,古樸中彰顯大氣。具體到景點上來看,阜財門、魁星樓、昭德古街、東門大街、李清照故居都成為青州歷史和地域文化的縮影。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到青磚青瓦的明清古街道,從“鏘剪子磨菜刀”到非遺文化聚集區、古城民俗館,從“陋巷有典故,長街即景觀”到具有八百年曆史的青州古城昭德古街,文旅融合下自然生態景觀與人文歷史景觀交相輝映,青州的每一磚每一瓦都有故事。

從2010年起,青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對古城進行保護修復,深入挖掘古城歷史文化資源,如今,在全域旅遊這一大背景之下,青州古城的文旅工作已經在山東領先,逐漸成為古城旅遊下的文旅融合樣板。

以《大明遺韻》主題演繹項目為例,青州古城圍繞本地特有的明代建築,旨在復刻明代的文化氛圍和景觀,通過穿戴明代服飾、明代物品擺局、街頭演藝、古代娛樂項目、歷史劇目專場等形式,以項目為核心,該區域已逐漸成為集遊玩、娛樂、互動、美食、消費、演藝於一體的綜合性歷史文化項目。作為一項重點演藝工程,《大明遺韻》用地域文化服務社會需求,並通過產業的融合匯聚良好的商業模式,實現了全域旅遊下的突破性發展。

青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楊愛東曾在採訪中介紹,青州市將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大景區規劃,突出“古”“青”特色,堅持“以古為蘊、以青為色、以水為魂”理念,深挖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將散落的文化旅遊資源進行梳理、提升,將景區、城市和鄉村通盤考慮,通過景城一體打造、核心景區帶動周邊景區(點)同步發展,優化資源佈局,促進景區城市化、城市景區化,推動全域旅遊加快發展。

讓非遺在文旅舞臺上“唱主角”

2013年11月18日,青州被國務院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抖空竹、踢花毽、撲蝴蝶、撂棒槌……除卻歷史因素,“非遺”是青州文化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值得注意的是,圍繞“一村、兩園、三城、四街”打造文旅融合十大平臺,秉承“非遺”傳承和保護並重的原則,青州正在開創“非遺”與旅遊融合的新模式。

“一村”即“非遺”生態村。據統計,青州市投資了4000餘萬元來修復井塘古村,如今這座500餘年歷史的村落仍保存著明代建築風貌,其石砌房民居建築技藝已被評為山東省級“非遺”項目。“兩園”即東夷文化標誌園和範公亭公園。現在,東夷文化標誌園是非遺傳承人進行展演活動的基地,範公亭公園則負責展出青州府花邊大套、青州泥塑等“非遺”產品。“三城”即宋城、大明衡王城和泰豐書畫古玩城。“四街”即南門大街、東門大街、偶園街、北門大街。

走進千年古城,非遺一條街成為當今受遊客追捧的景點之一,非遺技藝展演成為當地一大特色。在街道上,隨處可見的是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表演:青州傳統技藝“撲蝴蝶”、青州鼓書、剪紙技藝展示、傳承人演奏挫琴、青州武術、“剃頭挑子”,這些瀕危的非遺技藝在古城裡受到了保護和傳承。

讓“非遺”活起來,除了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擔當,更是能讓青州的文旅更具煙火氣。青州充分挖掘了縣域地區非遺文化元素,開創“政府買單,百姓受益”的非遺惠民新模式,圍繞體育競技、民間傳說、說唱曲藝等藝術類別,選擇具有表演性質的藝術形式呈現給大眾,在青州古城,人人都能最直觀的感受濰坊民間文化的質樸之美。

不僅僅在景點的修復上,青州市還專門成立“非遺”藝術團,聚集“非遺”保護項目的傳承人,圍繞“非遺”的宣傳平臺進行推廣,通過每天兩場、每次兩小時的免費群眾演出,每年便擁有了700次以上的“非遺”文化傳播機會。不僅如此,青州非遺藝術團和非遺傳習坊每年開展研學旅行活動100餘次,接待來自青州內外的研學旅行學生近五千人。

順應“景區化”到“生活化”的旅遊發展趨勢,讓傳承人也能在享受旅遊紅利中發揚文化、繼承文化,青州對於“非遺”文化的重視也體現在這一場場表演當中:青州市將“非遺”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每年撥付130萬元用於非物質文化藝術團展示展演及“非遺”保護工作專項經費,為參加傳承展示展演的“非遺”志願者每人每月發放1500元生活補助。在這座“非遺”大觀園,越來越多的傳承人運用“主客共享”的思路成為發展文旅產業的支柱性人才,青州文旅產業在保障了文化傳承的基礎上更添新活力。

後疫情時代下的全域旅遊成績單

讓歷史遺存活化,讓千年古城重生,這是青州古城推動文旅的目的。

據濰坊文旅發佈數據,2019年國慶假期,青州市旅遊市場愈加火爆,青州市重點監測景區共接待遊客132.61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693.72萬元。去年的國慶假期成為考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含金量的試金石:這是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佈之後的首個假期。可以見得,青州古城已經成為青州市全域旅遊發展的龍頭、文旅融合的主要載體,交出了漂亮的經濟答卷。

後疫情時代,文旅產業正在漸漸復甦,特殊時期也讓整個山東看到了什麼是“古城擔當”。

據統計,今年清明期間青州古城日均接待遊客約6000人次,迎來了2020年的全市第一個旅遊小高峰。目前,青州市16個A級景區和所有鄉村旅遊點均已結束封閉對外開放,不僅如此,為致敬醫務工作者,青州市所有A級景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邀請全國醫務工作者免門票暢遊“千年古城,信美青州”。 青州古城管委會副主任馮殿佐曾公開表示,今年是青州市國家文明城市創建的攻堅年,也是青州古城景點爭創山東省精品旅遊景點的一個攻堅年,圍繞著古城的業態提升和豐富,在民宿打造上,特色酒吧,茶吧,餐吧的數量和質量提升上也做了很多功課,目前有很多在談在建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再一個方面就是圍繞青州古城文化,打造一系列的情景短劇,豐富古城的文化表演業態,為遊客提供更好的旅遊體驗。

近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山東全省的文化和旅遊行業正逐步迴歸正常軌道。配和山東省文旅廳啟動的“惠遊齊魯、康遊齊魯、樂遊齊魯、頌遊齊魯、智遊齊魯、逸遊齊魯”六大行動,結合“暢遊齊魯·提振文旅”的政策措施,下一步,青州古城將不斷拓展新項目,以文旅內涵豐富青州全市的旅遊業態,打造高品質5A景點,做活叫響青州古城遊。

顯然,包含青州古城在內,整個山東旅遊業的春天已悄然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